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N/PGLA导管修复面神经缺损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魏海刚 邱雅 +3 位作者 李蜀光 许彪 陈蕾 陈玉婷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 目的:研究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应用重组NTN(Neurtuin)神经营养因子/PGLA导管修复,对兔面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新西兰兔左侧面神经低位切断伤+自体神经修复模型,右侧低位切断伤+NTN/PGLA修复模型,运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标记,甲苯胺蓝染色对面运动神经元的分布、数量和形态进行定性、定量观察。结果:术后早期,NTN/PGLA的修复有效改善细胞形态,伤后5周存活神经元细记数明显比自体神经移植多(P<0.05);伤后10、14周,NTN/PGLA的保护作用减弱,NTN/PGLA侧与自体神经移植侧存活神经元记数无显著性差异,HRP逆行追踪NTN/PGLA侧于术后10周成功标记到FMN,且两侧标记的细胞数无明显差异。术后14周自体神经移植侧标记细胞出现神经元的分布异位,而NTN/PGLA侧仅1例出现。结论:成年动物(兔)面神经低位切断伤后引起面运动神经元死亡其形式以凋亡为主,兼有坏死;应用NTN/PGLA导管的修复早期对FMNs有明显保护作用,长期则可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相当的效果;且神经元分布异位明显少于自体神经移植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N PGLA 面神经 神经元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牙弓前突矫治前后软硬组织侧貌变化的美学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艳 许艳华 +1 位作者 施亮 刘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9-1120,共2页
目的:探讨双牙弓前突病例拔牙矫治前后颜面美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4~45岁(平均26岁),均对称拔除第一双尖牙矫治,种植体支抗,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双牙弓前突病例拔牙矫治前后颜面美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双牙弓前突的患者共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年龄14~45岁(平均26岁),均对称拔除第一双尖牙矫治,种植体支抗,矫治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后软硬组织测量值U1/NA、L1/NB、U1/SN、NLA、UL-EL、LL-EL都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SNA、SNB、ANS、PNS-A变化不明显;MP/FH、Y axis只有轻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牙弓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均由开唇露齿面相达到正常的直面型,在颜面美学研究方面变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牙弓前突 正畸治疗 美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的早期矫治新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艳 张自清 +1 位作者 施亮 张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8-800,共3页
目的:研究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治疗组选择骨性反颌病例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8~12岁,平均10.3岁),均戴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5—8个月(平均6.5个月);对照组选择16例... 目的:研究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方法:治疗组选择骨性反颌病例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8~12岁,平均10.3岁),均戴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5—8个月(平均6.5个月);对照组选择16例前来就诊,仅有轻度Ⅲ类面型,咬合关系I类,但是不需要处理,随诊观察的患者。拍前后头颅侧位片,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颌骨长度明显增加,前牙覆合覆盖正常.骨性Ⅲ类侧貌改变较明显。结论:铸造连冠式磁力功能矫治器对早期骨性Ⅲ类错合的矫治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早期矫治 铸造连体冠 磁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矫治前后面型侧貌变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婧 施亮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蜀光 王丽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6-1839,共4页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 目的:比较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临床矫治前后髁状突位置、面型侧位和面部软组织的变化。方法:治疗组7例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常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矫治,打开咬合,矫治内收前牙,精细调整咬合为尖窝交错关系,覆覆盖正常。结果:治疗组矫治后面型侧貌由治疗前的突面型变为直面型,面下1/3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好转。结论:成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患者通过打开咬合、内收直立前牙、调整磨牙咬合关系,治疗后髁突前移、后牙槽骨高度增加、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基本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