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肝门部胆管癌单、双支架引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苏树英 王忠辉 +3 位作者 张耿 费凛 李杰原 肖修林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0-1284,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双支架引流治疗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将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引流组(52例)和双支架引流组(50例),比较术后疗效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 目的比较内镜下单、双支架引流治疗不能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将10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单支架引流组(52例)和双支架引流组(50例),比较术后疗效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低于单支架组,但术后黄疸消退较快,有效引流率较高,亦发生了较高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支架中位通畅期双支架组明显优于单支架组,而生存期两治疗组没有差异。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进行有效操作,放置双支架较单支架更有效降低黄疸,延长支架通畅期,减少患者病程中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胆道引流 塑料支架 双支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甄作均 陈应军 +6 位作者 计勇 王峰杰 李杰原 李清汉 吴志鹏 范国勇 陈焕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 目的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大小以及术前AFP>20ng/ml、微血管侵犯、肿瘤卫星结节、乙肝感染、肝硬化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以及术中输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0.0%(P=0.034),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3.3%(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1)。结论灵芝孢子可以减少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根治切除 肿瘤复发 灵芝孢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癌致右侧腹股沟区与双侧前下腹壁脓肿1例
3
作者 雷秋成 李杰原 +4 位作者 邓斐文 王峰杰 胡健垣 甄作均 陈焕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3期207-209,共3页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有文献报道结肠癌侵犯前腹壁的发生率为2.4%[1],然而形成脓肿并发症的现象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3%~0.4%[2]。临床上偶见结肠癌...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等。有文献报道结肠癌侵犯前腹壁的发生率为2.4%[1],然而形成脓肿并发症的现象更少见,其发生率为0.3%~0.4%[2]。临床上偶见结肠癌侵入腹壁继发感染而引起腹壁脓肿,这种以腹壁脓肿为首发临床症状的结肠癌具有起病隐匿、漏诊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壁脓肿 腹股沟区 回盲部癌 双侧 右侧 临床症状 结肠癌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N^(1),N^(12)-二乙酰精胺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雷秋成 郑华珍 +5 位作者 李巧云 邓斐文 王巍 李启欣 甄作均 陈焕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23-328,共6页
目的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 目的研究N^(1),N^(12)-二乙酰精胺(N^(1),N^(12)-diacetylspermine,DiAcSpm)水平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尿液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86例HCC患者和30例良性肝病患者,另从门诊健康体检中心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免疫比浊竞争抑制法检测三组人群的尿液DiAcSpm水平。分析尿液DiAcSpm水平和HCC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并探讨DiAcSpm对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HCC患者的尿液DiAcSpm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与良性肝病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尿液DiAcSpm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存在一定的正相关(r=0.75,P<0.001)。DiAcSpm诊断HCC的敏感度为0.67,特异度为0.51。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cut-off值[0.61μmol/(g·Cre)]将HCC手术患者分为高DiAcSpm组和低DiAcSpm组,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高DiAcSpm组TNM分期和巴塞罗那分期晚于低DiAcSpm组(均P<0.05),而血管浸润在高DiAcSpm组患者中的比例高于低DiAcSpm组(P<0.05);高DiAcSpm组HCC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与低DiAcSp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AcSpm在HCC患者的尿液中表达升高,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HCC早期诊断和手术预后监测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1) N^(12)-二乙酰精胺 甲胎蛋白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