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庆文 周宾径 秦宏兴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2年第11期889-891,共3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8年8月87例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0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横结肠回肠端端或端侧一期吻合术,其中累及到肝脏的行肝脏肿瘤切除术7例...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2001年8月—2008年8月87例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治疗,60例患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行横结肠回肠端端或端侧一期吻合术,其中累及到肝脏的行肝脏肿瘤切除术7例;27例患者行姑息性手术治疗。结果:87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4%(17/87),死亡率1.15%(1/87),1、3、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4.1%、72.1%、43.0%。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类型、Ducks分期、肿瘤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是影响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存活率的重要因素。结论:对右半结肠癌所引起的肠梗阻的重视对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重要意义,而正确的术中操作以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5年存活率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肠梗阻 外科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用于外伤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宏兴 刘庆文 +1 位作者 吴爱华 姚狮章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8期171-173,209,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 目的探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DCS)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在治疗外伤性肝损伤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48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DCS组,该组患者均采用三阶段分期损伤控制性手术进行治疗;并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43例外伤性肝损伤患者作为非DCS组,该组患者均行早期确定性手术,未应用DCS技术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CS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0.42%,低于非DCS组(27.91%),而DC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低于非DCS组,住院时间则高于非DCS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而非DCS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7.2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外科损伤控制理论的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对外伤性肝损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预后得到显著改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肝损伤 外科损伤控制理论 三阶段分期处理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与异时性结直肠癌肝内微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宾经 秦宏兴 +2 位作者 刘庆文 李葵芬 夏红波 《罕少疾病杂志》 2018年第4期25-27,88,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同时性与异时性结肠直肠癌(CRLM)肝内微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和外院同期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22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转移时间的不同,分为同时性组(同时性CRLM,118例)和异时性组(异时性CRLM,110例),比... 目的分析影响同时性与异时性结肠直肠癌(CRLM)肝内微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和外院同期收治的行肝切除术的228例CRL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转移时间的不同,分为同时性组(同时性CRLM,118例)和异时性组(异时性CRLM,11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内微转移发生率,并进行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同时性组肝内微转移发生率为66.10%(78/118),明显高于异时性组的41.82%(46/110)(P<0.05);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癌灶TNM分期、原发癌灶切缘宽度是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同时性CRLM肝内微转移发生率高于异时性CRLM,原发肿瘤分化程度、原发癌灶TNM分期、原发癌灶切缘宽度是影响CRLM肝内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同时性 异时性 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