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谢乐 毛荣军 +2 位作者 杨克菲 李俊 韩福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骨D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DF好发于青少年,可累及任何骨,长管状骨及下颌骨好发,表现为境界... 目的探讨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desmoplastic fibroma,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骨D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骨DF好发于青少年,可累及任何骨,长管状骨及下颌骨好发,表现为境界清晰的溶骨性病变且可累及周围软组织,具有良性的形态改变:增生的梭形纤维母细胞及交错的胶原纤维。免疫表型:瘤组织表达vimentin。结论骨DF是一种罕见的形态学呈良性改变,而生物学行为呈侵袭性的骨肿瘤,可复发,结合临床特点,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可作出正确诊断。外伤、体内激素、染色体畸变可能与骨DF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 临床病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谢乐 毛荣军 +2 位作者 王娟 付记乐 韩福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0-43,47,共5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CA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A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AF好发于青少年的手掌与足底,常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结节。镜下可... 目的探讨钙化性腱膜纤维瘤(calcifying aponeurotic fibroma,CA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CA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AF好发于青少年的手掌与足底,常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结节。镜下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散在分布的钙化小灶及软骨小岛。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vimentin、HHF-35、Calponin、S-100和CD68等。结论 CAF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结合临床特点、特征性组织学形态可确诊。反复微小创伤及间充质细胞分化可能与CAF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钙化性腱膜纤维瘤 临床病理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多发性血管球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房惠琼 杨克非 +2 位作者 李启明 毛荣军 谢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2-12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手指多发性G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手指多发性GT好发于指端,疼痛明显;组织学形态与单发性GT相似,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 目的探讨多发性血管球瘤(glomus tumor,GT)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手指多发性GT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结果手指多发性GT好发于指端,疼痛明显;组织学形态与单发性GT相似,瘤细胞呈规则的圆形,胞质淡嗜伊红色,细胞境界清晰,核圆形,居中,瘤细胞巢间可见丰富的薄壁血管。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HHF-35均阳性。电镜下示瘤细胞可见密体、密斑。结论多发性与单发性GT均属良性肿瘤,肿瘤细胞来源于血管球变异的平滑肌细胞,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好发部位、组织病理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肿瘤 血管球瘤 多发性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7例及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静 张芬芬 +2 位作者 房惠琼 刘泳冬 韩安家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999年-2010年十年间淋巴瘤共37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7例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7例软组织淋巴瘤患者中5例女性,2例男性;年龄跨度23~76岁,平均年龄52.3岁。发生部位以肢体最常见,其中下肢3例、髂腰肌2例、背部和胸锁乳突肌各1例。肿瘤最大直径1.3~15cm,平均5.7cm。临床分期均为ⅠE期。组织学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71.4%,5/7);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各1例。【结论】原发性软组织淋巴瘤中老年人多见。好发于肢体。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软组织肿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谢乐 毛荣军 +3 位作者 杨克菲 李少君 韩福兰 徐园园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lexform fiborhistiocytic tumor,PF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F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HT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肢体真皮深层及皮下,表现为丛状分布... 目的探讨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plexform fiborhistiocytic tumor,PF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PF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FHT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肢体真皮深层及皮下,表现为丛状分布的多结节状肿物,镜下包含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和单核组织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三种成分。组织细胞样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表达CD68,梭形细胞表达SMA。结论 PFHT是一种罕见的中间交界性肿瘤,可复发和转移,结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多分化潜能单核细胞可能与PFHT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丛状纤维组织细胞瘤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乐 毛荣军 +2 位作者 莫超华 徐园园 韩福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ar schwannoma, 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肢体C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肢体C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下肢以足部多见,上肢多见于手臂屈侧,表现为境界... 目的探讨肢体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celluar schwannoma, C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肢体C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肢体CS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下肢以足部多见,上肢多见于手臂屈侧,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皮下结节,镜下具有假肉瘤样形态改变:密集丰富的梭形瘤细胞内夹杂深染粗糙的奇异核细胞。瘤组织S-100、SOX10均弥漫强阳性,H3K27Me3散在阳性,Ki-67增殖指数1%~2%。结论肢体CS是一种罕见的形态学具有假恶性特征,而生物学行为良善的体表肿瘤,结合临床特点、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作出正确诊断,其病理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保护神经干功能的同时完整切除肿瘤,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于细胞型神经鞘瘤 肢体 临床病理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骨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5例临床病理分析
7
作者 谢乐 莫超华 +3 位作者 袁健祥 李红玲 黄颖欣 毛荣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6-1240,共5页
目的探讨长骨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florid reactive periostitis,F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长骨F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等,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FISH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长骨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florid reactive periostitis,F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长骨F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等,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FISH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长骨FRP影像学表现为与骨膜相连的肿块影,可见程度不等的骨膜反应。镜下主要包含成熟程度不一的反应性新生骨和增生活跃的成纤维细胞两种成分,成纤维细胞表达vimentin、SMA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标志物。Ki-67增殖指数为1%~4%。FISH检测可见USP6基因断裂重排。结论长骨FRP属罕见的良性皮质旁骨病变,以显著的骨膜反应和骨旁软组织纤维骨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由于鉴别诊断的可能性较大,特别是与骨旁骨肉瘤等恶性病变的鉴别,其正确诊断具有挑战性,需要全面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评估。治疗方式包括抗炎休息、肿块完整切除等,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旺炽性反应性骨膜炎 长骨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28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莫超华 毛荣军 +2 位作者 谢乐 黄颖欣 吴燕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9-971,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8例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发...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复习28例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EnVison两步法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发病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4岁。临床上多为无症状结肠镜下偶然发现的表面黏膜光滑的小息肉,息肉直径2~12 mm,平均4.5 mm。镜下见肿瘤均起源于黏膜肌层,境界清楚,由形态学温和的梭形细胞组成,胞核细长,呈雪茄状,常可见核旁空泡,其胞质呈明显的嗜酸性,部分病例可见玻璃样变。细胞密度较低,呈交叉束状排列,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SMA、Calponin、h-Caldesmon均阳性;desmin阳性率86%(24/28);EMA、S-100、SOX10、CD34、CD117、DOG1、AL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远低于1%。18例患者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0~56个月(平均26.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结直肠黏膜平滑肌瘤为少见的良性肿瘤,确诊需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应与结直肠的其它梭形细胞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平滑肌瘤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莫超华 谢乐 +3 位作者 黄颖欣 李红玲 徐园园 毛荣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69-1371,共3页
目的 探讨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ca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 AR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9例ARP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Masson染色,在光镜及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acauired 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 ARP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9例ARP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Masson染色,在光镜及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28~62岁,平均50.9岁。其中5例具有系统性疾病,主要为糖尿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瘙痒伴多发性丘疹结节,伴中央脐状坏死、角质栓或结痂。所有患者均累及双下肢,其中6例累及躯干。组织学检查皮疹均见表皮呈杯状凹陷,其内见角质栓、坏死物及变性胶原纤维。Masson染色及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穿出的胶原纤维。结论 ARPC是少见的存在脐状瘙痒性丘疹和结节的皮肤病,组织学可见特征性的经表皮穿孔的变性胶原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穿通性 胶原病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红玲 莫超华 +2 位作者 谢乐 曾敏 毛荣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2例男童年龄分别为7岁(例1)及12岁(例2),病变部位为右侧睾丸... 目的探讨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采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分子遗传学特征。结果2例男童年龄分别为7岁(例1)及12岁(例2),病变部位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临床表现为右侧睾丸及右侧腘窝的无痛性占位,肿瘤最大径4.5~7.0 cm。镜检:低倍镜下2例瘤细胞均呈弥漫片状及交织束状排列,瘤细胞疏密不等,呈圆细胞样、上皮样及梭形,肿瘤性间质为黏液性及胶原样基质,均可见凝固性坏死,核分裂象均易见。例1以黏液样间质为主;例2以胶原化背景为主。免疫表型:2例具有肌源性分化,表达desmin和SMA;部分表达CD99;SMARCA2、SMARCA4(BRG1)、SMARCAB1(INI-1)、ARID1A、H3K27ME3表达均无缺失,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60%、20%。2例随访时间8~22个月,例1未见复发及转移,例2复发,出现可疑肺转移。2例均检测到SMARCA4融合,分别为SMARCA4-DOCK6融合及SMARCA4-VEZF1融合。结论SMARCA4融合相关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分子特点为SMARCA4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肉瘤 SMARCA4融合 DOCK6 VEZF1 圆细胞 黏液性/胶原样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WSR1-SMAD3基因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园园 梅开勇 +4 位作者 毛荣军 谢乐 莫超华 黄颖欣 王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 探讨EWSR1-SMAD3基因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EWSR1-SMAD3-rearranged fibroblastic tumor, E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ESFT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SP两步法、Masson特殊染色,应用FISH检测基因重排,并... 目的 探讨EWSR1-SMAD3基因重排纤维母细胞性肿瘤(EWSR1-SMAD3-rearranged fibroblastic tumor, E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2例ESFT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SP两步法、Masson特殊染色,应用FISH检测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形态学均呈特征性的分带结构:肿瘤周边区域见丰富的束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瘤细胞形态温和;中央区域细胞量稀少,玻璃样变显著。免疫表型:vimentin、ERG均弥漫阳性;CK(AE1/AE3)、desmin、SMA、Calponin、BCL-2、H3K27me3、CD10、MUC4、DOG1、FOSB、Fli-1、INI-1、PGP9.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Masson染色未见特殊。FISH检测示EWSR1基因重排。结论 ESFT形态学呈分带结构,FISH检测EWSR1基因重排可明确诊断,局部切除病变后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EWSR1-SMAD3重排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u-Hakola病1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园园 毛荣军 +4 位作者 胡永波 彭慧芝 莫超华 谢乐 黄颖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罕见且致命的进行性、难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Nasu-Hakola病(Nasu-Hakola disease,NH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进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NHD并结合既往报道的文献,回顾性分析NHD临床病理学的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 目的探讨罕见且致命的进行性、难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Nasu-Hakola病(Nasu-Hakola disease,NHD)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诊治进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分析1例NHD并结合既往报道的文献,回顾性分析NHD临床病理学的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此例NHD发病年龄38岁,男性,以脑梗死为初发症状,伴脑梗后遗症;39岁发现左侧肱骨单纯性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右侧肱骨无特殊,行左肱骨病理性骨折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织病理显示非特殊性纤维骨性束壁组织及病理性骨折的形态学改变。术后2个月余发现右侧肱骨新发单纯性骨囊肿,显示骨重塑能力不平衡的情况在进行性加重。予唑来磷酸抑制骨质吸收,试图减缓这种进程。随访17个月右侧肱骨囊肿进行性扩大;左侧肱骨见新的小斑点密度减低影。唑来磷酸并不能阻止骨囊肿的进展。结论在NHD第2和第3阶段的病理性骨折应积极治疗,手术治疗骨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而在第4阶段因手术风险很高,提倡保守治疗。对有额叶精神症状的患者,可尝试用丙戊酸钠治疗。有NHD家族史的胎儿可进行基因检测,避免胎儿及其家庭未来陷入痛苦无望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u-Hakola病 临床病理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13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园园 毛荣军 +3 位作者 彭慧芝 谢乐 莫超华 黄颖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0-1472,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3例LSMFT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LSMFT中男性9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8~79岁,... 目的探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对13例LSMFT的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3例LSMFT中男性9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18~79岁,平均48.8岁,多数患者伴疼痛及活动受限,4例曾有外伤史;病变发生于股骨近端8例、股骨远端2例、腓骨近端2例、胫骨远端1例。病变直径1.5~13 cm,影像学检查10例考虑为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例考虑为软骨类肿瘤,须除外恶性。MRI示:T1WI、T2WI信号混杂,其中2例加做压脂序列显示T2WI高信号、脂肪抑制。病变具有硬化性边缘及完整的骨皮质,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镜下主要为增生的纤维组织、Paget病样骨化钙化、脂肪瘤样组织、黏液样基质及泡沫样组织细胞,少数病例具有局灶性纤维结构不良样的骨小梁成分。结论LSMFT具有比较特征性的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治疗上主要采取瘤体切除/刮除,必要时辅以植骨及关节置换等,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胶质瘤移动性的比较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光明 司徒锐 刘静颖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用3株不同类型的恶性胶质瘤进行细胞体外移动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髓母细胞瘤移动性最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次之,SWO-38胶质瘤最弱。3株胶质瘤体外移动性受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 用3株不同类型的恶性胶质瘤进行细胞体外移动性及其与细胞外基质成分关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髓母细胞瘤移动性最强,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次之,SWO-38胶质瘤最弱。3株胶质瘤体外移动性受Ⅰ型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纤维结合蛋白(fibronectin,FN)等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故不能以此解释其移动性差异的原因。Ⅳ型胶原蛋白和LN能促进瘤细胞在体外的移动,但Ⅳ型胶原和LN两者之间不表现出叠加作用,也无拮抗作用。Ⅰ型胶原网能明显地阻遏肿瘤细胞的体外移动性。FN对这3株胶质瘤的移动性影响不大,但对非神经系统肿瘤(GLC-82肺腺癌)却有较明显的趋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类型 移动性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颖欣 毛荣军 +3 位作者 徐园园 谢乐 莫超华 彭慧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9-1481,共3页
目的探讨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lipomatous pleomorphic adenoma,L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46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腮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性肿物。镜... 目的探讨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lipomatous pleomorphic adenoma,LP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L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患者男性,46岁,临床表现为右侧腮腺缓慢生长的孤立性无痛性肿物。镜下可见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成熟的脂肪细胞及黏液软骨样基质,其中脂肪占据肿瘤组织的主要成分,肿瘤周围可见纤维包膜。免疫表型:瘤组织中上皮、肌上皮细胞表达CK(AE1/AE3),肌上皮细胞及脂肪细胞表达S-100、GFAP,内层导管细胞EMA阳性,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LPA是多形性腺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可确诊。治疗一般选择手术切除,预后良好,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脂肪瘤样多形性腺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