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山市禅城区糖尿病患者足癣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
1
作者 莫惠芳 汤勇军 +4 位作者 钟卫红 罗文峰 魏爱生 王甫能 杨烨建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8年第5期265-267,共3页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糖尿病人群足癣流行情况。方法:对2005年8年至2007年8月到我院内分泌科及社区医院就诊20岁以上1082例糖尿病患者足癣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足癣的患病率37.7%,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糖尿病人群足癣流行情况。方法:对2005年8年至2007年8月到我院内分泌科及社区医院就诊20岁以上1082例糖尿病患者足癣流行病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足癣的患病率37.7%,病原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白念珠菌也有相当大比例;临床表现以鳞屑型为主,其次糜烂型及水疱型;年龄分布以中青年为主,20~40岁占55.9%;农民患者比例高于其他人群,足癣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增加。结论:根据佛山禅城区糖尿病患者足癣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城市人群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宣传工作,积极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减少足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足癣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3
2
作者 卓雪芽 吕微风 庄健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4期205-206,共2页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80例无偿献血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法)组... 目的研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情况的影响因素,并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80例无偿献血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法)组、胶体金法组与胶体硒法组,各20例。四组分别采用ELISA法、CIA法、胶体金法、胶体硒法进行筛查,初筛阳性者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试验。分析比较四组筛查假阳性率。结果ELISA法组、CIA法组、胶体金法组、胶体硒法组的初筛阳性例数分别为9、8、12、10例,确证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6、6、7、5例,假阳性率分别为15.0%、10.0%、25.0%、25.0%,四组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优化HIV检测流程,保证HIV检测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假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α-L-岩藻糖苷酶、血清铁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卓雪芽 吕微风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5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Hcy、AFU、SF在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1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检测三组患者的Hcy、AFU、SF结果,计算PHC的阳... 目的探讨Hcy、AFU、SF在PHC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0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1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1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检测三组患者的Hcy、AFU、SF结果,计算PHC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患者Hcy(40.03±21.18)μmol/L、AFU(59.37±25.85)U/L、SF(345.12±121)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组Hcy(14.39±4.35)μmol/L、AFU(30.20±6.95)U/L、SF(90.17±50.49)ng/mL水平和对照2组Hcy(17.30±2.24)μmol/L、AFU(23.22±7.10)U/L、SF(82.11±56.20)ng/m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Hcy、AFU、SF阳性检出率为71.00%(71例)、76.00%(76例)、77.00%(77例),高表达,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0.00%,是诊断PHC的良好指标。结论PHC的患者Hcy、AFU、SF阳性检出率较高,是PHC诊断的良好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Α-L-岩藻糖苷酶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日钊 霍景山 +2 位作者 刘海燕 张伟霞 钟婉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9期198-20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2019年3~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征集24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每位志愿者外周静脉血25mL,经两次差速离心获得PRP、PPP,分别比较PRP、PPP与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PRP组... 目的探讨人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2019年3~8月在广东省佛山市征集24例健康志愿者,抽取每位志愿者外周静脉血25mL,经两次差速离心获得PRP、PPP,分别比较PRP、PPP与全血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通过体外抑菌实验观察PRP组、PPP组、PG组、全血组、PBS(对照)组对MRSA在0、2、4、6、8、12、24h的菌落计数与抑菌率。结果全血中血小板含量计数为(183.816±43.004)×10^9/L,与PRP的(1013.142±155.822)×10^9/L、PPP的(19.223±4.038)×10^9/L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含有高浓度血小板的组别(PG组、PRP组)的抑菌率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另外三个组别(全血组、PPP组、PBS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以PG组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对MRSA有抑菌作用,并以经激活后PG为显著;其抑菌作用与血小板浓度呈正相关性及具时间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作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