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企水镇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
1
作者 李响 张宗言 +3 位作者 张楗钰 罗树文 王首东 蔡柔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12-123,共12页
广东企水镇幅(F49E020008)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通过野外调查填绘而成。该数据库包含地质路线325.... 广东企水镇幅(F49E020008)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地质行业的统一标准及要求,在充分利用已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通过野外调查填绘而成。该数据库包含地质路线325.3 km,地质点265个,地质钻孔13个,累计进尺604.3 m,槽型钻揭露点83个;实测火山岩地层剖面3条,累计长度10.7 km;音频大地电磁测深6.95 km,高密度电阻率3.5 km。通过本数据库的建立,整合利用已有的地质资料,将雷州半岛地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重新厘定了石峁岭组的时代;采用岩性-岩相-火山机构填图,划分了火山活动旋回、火山岩相和火山机构,并结合琼北火山岩的测试数据对雷琼地区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以及岩浆活动与构造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高密度电法等物探手段对四会-吴川断裂往南西延伸的北支断裂,即坡头-海康港断裂,在调查区内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探查。上述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提高调查区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水镇幅 1:50000 F49E020008 地质图 数据库 地质调查工程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重法的成矿预测——以广东省钨锡矿的成矿预测为例 被引量:31
2
作者 邓勇 邱瑞山 罗鑫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28-1234,共7页
在建立广东省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GIS矿产资源评价技术提取了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圈定了74... 在建立广东省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GIS矿产资源评价技术提取了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圈定了74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权重法 GIS 矿产预测 钨锡矿 成矿远景区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黄岐海北片区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宗胜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80-894,共15页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海北片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广花盆地边缘地带,第四纪软土、砂土以及隐伏岩溶发育,早期因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诱发了群发性岩溶地面塌陷。文章在分析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和...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海北片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广花盆地边缘地带,第四纪软土、砂土以及隐伏岩溶发育,早期因区内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诱发了群发性岩溶地面塌陷。文章在分析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和成因机理,认为溶洞土洞发育是先决条件,导水断裂发育是必要条件,因施工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是主要触发因素,F1断裂带附近仍具备发生岩溶塌陷的可能性,控制地下水水位标高在-3.0 m以内,地下水水位波动范围在1.5 m以内,可以大幅度降低岩溶塌陷发生概率,可以以此作为预警报警阈值。研究结果可以为佛山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地区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面塌陷 成因机制 趋势分析 施工降水 导水断裂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富湾冲孔桩施工引发岩溶地面塌陷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易守勇 贾龙 +2 位作者 韩庆定 罗锡宜 邹杰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4-1155,共12页
在岩溶区冲孔桩施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地面塌陷。文章针对佛山富湾冲孔桩施工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事件,在野外调查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条件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成因主要有:(1)... 在岩溶区冲孔桩施工处置不当,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地面塌陷。文章针对佛山富湾冲孔桩施工引发的岩溶地面塌陷事件,在野外调查和测量的基础上,采用钻探和物探等方法,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条件及其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其成因主要有:(1)基岩砾状灰岩纯度较高,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溶洞极为发育。(2)第四系底部广泛分布含泥质砂层和残积土层,且砂层分布广、厚度大。(3)地下水位埋深浅、与地表水力联系强、位于地下水径流通道上,紧靠西江,地下水作用强烈。(4)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冲孔桩施工振动作用直接引发地面塌陷。其形成过程可归纳为裂隙期→溶洞期→土洞期→塌陷期→群塌期等五个阶段。因此,在岩溶区冲孔桩施工之前,应开展岩溶专项勘查,针对性制定施工方案,在揭穿岩溶通道过程中,特别要加强对岩溶地下水的监测,以保证工程施工和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岩溶发育特征 成因机理 力学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度防控视角下韩江下游城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天河 赖桂林 +2 位作者 李坤 崔金凤 钟天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8-107,137,共11页
华南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亟需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解决“地质灾害最可能发生月度及相应易发区在哪里”的问题,以针对性地分级、分阶段部署相应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以韩江下游广东省梅州... 华南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亟需开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解决“地质灾害最可能发生月度及相应易发区在哪里”的问题,以针对性地分级、分阶段部署相应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以韩江下游广东省梅州市留隍镇为例,选取坡度、坡形、高程、工程地质岩组、土层厚度、距断裂距离、植被NDVI值与用地类型共8个评价指标,通过灾害频率比(FR)模型对指标分级赋值;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信息量模型完成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通过ROC曲线对结果进行验证;在易发性评价的基础上,将月度作为最小时间评价尺度,以历史发灾记录最大月均降雨量作为激发极值优化降雨假设模型,计算1~12月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并完成各月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①总体上,留隍镇地质灾害共划分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4类易发区,各区面积占比分别为58.60%,22.99%,13.39%,5.02%,经ROC曲线检验评价精度达到0.81,表明评价结果客观有效。②月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5~8月留隍镇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最大,建议将其作为全年重点防御时段;且集中分布于留隍镇北部、中部及南部,建议将上述区域作为重点防御区。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域年内不同月度地灾防控工作安排及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月度危险性评价 灾害频率比 灰色关联度 加权信息量 极值降雨假设 韩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 InSAR技术的叙古高速沿线滑坡识别与监测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辰 金源 +1 位作者 邓飞 史绪国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 叙永—古蔺高速公路(叙古高速)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线路周边地质条件复杂,其安全运营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因此,叙古高速沿线地质灾害的识别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覆盖范围大和毫米级地表形变监测的优势,在广域滑坡识别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对2017年2月—2020年9月Sentinel-1升降轨数据集进行处理分析,获取叙古高速沿线地表形变速率,共探测到包括集美滑坡等在内的18处滑坡体,分析发现滑坡形变主要与人为活动相关。结果同时表明,升降轨数据结合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灾害点分布。随着数据的积累与技术的不断发展,InSAR技术可以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探测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叙古高速 小基线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奥陶纪沉积岩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雄 曾佐勋 +6 位作者 刘伟 潘黎黎 杨宝忠 刘建雄 魏运许 贺赤诚 李绍凡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3-173,共21页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著。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著,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U-Th-Pb同位素 华夏地块 扬子地块 湘南—桂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富川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斑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伟 曾佐勋 +3 位作者 李绍凡 贺赤诚 杨宝忠 刘建雄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97-813,共17页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位于桂东北W-Mo多金属成矿带中部,矿体产于岩鹰嘴斑岩体内及其接触带矽卡岩中,成矿作用与斑岩体密切相关,但对于该矿床成矿斑岩形成时代至今仍没有精确的年龄数据。本文通过对与该矿床成矿有关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分别为(426.2±2.3)Ma和(426.9±2.3)Ma,说明岩鹰嘴斑岩体是加里东期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区域成岩成矿时代对比和矿床地质特征,推测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区成矿作用和岩浆活动可能发生于晚志留世,形成于华南加里东运动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下,并与桂东北地区加里东期W-Mo成矿作用产于同一时期、同一构造背景,间接表明在加里东期桂东北地区可能存在一定强度的W-Mo-Cu成矿作用。此外,NE向构造-岩浆带、斑岩体分布带及矿化区外围是寻找斑岩-矽卡岩型W-Mo-Cu多金属矿床、同系列矿床以及隐伏矿床的有利地区,今后应加强该区加里东期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区的找矿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花岗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岩鹰嘴W-Mo-Cu多金属矿床 桂东北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鸿沟山金矿区流纹斑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范飞鹏 肖惠良 +10 位作者 陈乐柱 李海立 蔡逸涛 康丛轩 朱意萍 刘建雄 邓中林 李少斌 林耿伟 周霞 肖凡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3-226,共14页
鸿沟山矿区位于华南粤东莲花山钨矿床的中部,是近年来通过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具有找寻金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与鸿沟山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流纹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流纹斑岩和矿石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 鸿沟山矿区位于华南粤东莲花山钨矿床的中部,是近年来通过地质矿产调查新发现具有找寻金矿潜力的矿床之一。本文以与鸿沟山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的流纹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流纹斑岩和矿石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获得流纹斑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9.1±1.5Ma,说明岩体形成于中侏罗世。在微量元素特征方面,流纹斑岩都表现为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和高强场元素Nb、P、Zr、Hf,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高强场元素U、Ce、Sm和轻稀土元素La、Nd,流纹斑岩与矿石稀土元素特征基本相似,Eu具中等负异常,但随着矿化强度的增强稀土元素更加富集。流纹斑岩εHf(t)(-15.0~2.2)分布范围宽,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主要变化范围为0.82~0.93 G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古老地壳变质泥岩和变质砂岩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因此,围绕着该时间段的流纹斑岩岩体,对于找寻W、Cu、Pb、Zn、Bi、Au、稀土、稀有和稀散元素矿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鸿沟山 流纹斑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金矿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潮安飞鹅山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海立 肖惠良 +3 位作者 范飞鹏 陈乐柱 刘建雄 陈叙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9,共9页
广东潮安飞鹅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具有重要找矿远景的矿床之一。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活动频繁。飞鹅山钨钼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及云英岩中,主要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两种,石英... 广东潮安飞鹅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粤东地区新发现具有重要找矿远景的矿床之一。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活动频繁。飞鹅山钨钼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及云英岩中,主要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和云英岩型两种,石英脉型矿体主要受北东向及近南北向断裂构造控制,云英岩型矿体则主要受云英岩化蚀变控制。本次通过对该矿床矿体中6个辉钼矿样品Re-Os同位素测试分析,获得了Re-Os模式年龄为136.5~142.3Ma,^(187)Re-^(187)Os等时线年龄为142.6±6.3Ma,MSWD的值为1.9,加权平均年龄为139.4±2.2Ma,MSWD的值为4.0。分析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区域成矿事件相吻合;Re/Os比值(>4)及Re同位素含量(0.07×10^(-6)~0.12×10^(-6))指示了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矿床为燕山早期第三阶段重熔花岗岩分异演化与期后热液共同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成矿年龄 钨钼矿床 飞鹅山 广东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横田花岗斑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范飞鹏 肖惠良 +7 位作者 陈乐柱 李海立 康从轩 刘建雄 邓中林 李少斌 林梗伟 周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18-1230,共13页
横田花岗斑岩位于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中部。以横田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花岗斑岩多呈岩株产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10%)和基质(90%)组成... 横田花岗斑岩位于粤东田东钨锡多金属矿床的中部。以横田花岗斑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SHRIMP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花岗斑岩多呈岩株产出,灰白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斑晶(10%)和基质(90%)组成,斑晶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杂乱分布,粒度为0.6~6mm,基质由长石、石英、黑云母组成,长石粒度为0.02~0.25mm。获得花岗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42±1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主量、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富集Rb、U、Nd、Hf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相似。花岗斑岩的锆石ε_(Hf)(t)值均小于0,在t-ε_(Hf)(t)和t-(^(176)Hf/^(177)Hf)_i图上,所有样品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之下和华南中元古代基底演化线之上,二阶段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1.28~1.47Ga,表明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横田 花岗斑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地质数据库建设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林林 刘荣梅 邓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389-390,共2页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服务国家决策的战略资源。1∶50000区域地质数据库建设自1998年开始,2000年起在除上海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开始进行试点性数据库建设(赵林林等,2014)。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开展并完成了约4600幅... 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服务国家决策的战略资源。1∶50000区域地质数据库建设自1998年开始,2000年起在除上海外的各省(市、自治区)开始进行试点性数据库建设(赵林林等,2014)。截止到2015年底,已经开展并完成了约4600幅的回溯性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形成了海量的中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实现了区域地质图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长坑—茶山矿田成矿元素分带规律与找矿方向 被引量:8
13
作者 庄文明 彭卓伦 +2 位作者 林小明 张献河 姜莲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9,共8页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 粤中长坑—茶山矿田共有17个内生金属矿床(点),选择了位处矿田北部的长坑金银矿床、矿田中部和南部的横江和茶山多金属矿床进行重点研究。结果发现,位于矿田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成矿元素的上述三个矿床,自下而上均呈现Cu→Zn→Pb→Ag→Au的分带规律。进一步的研究尚发现,围绕已出露和未出露的两个花岗岩体,矿田的区域成矿作用也呈现出与单个矿床成矿作用相同的规律性分带。上述规律的发现,为该区深部的找矿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分带 花岗岩 长坑—茶山矿田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LiDAR技术应用于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调查 被引量:19
14
作者 孙涛 徐明宇 +1 位作者 董秀军 潘星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0-97,共8页
我国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具有高位、高隐蔽性的特点,传统地质灾害排查手段在有效解决隐患的早期识别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机载雷达技术不仅可获取地面反射的三维激光点云,同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形地貌二维影像。机载雷达的多... 我国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具有高位、高隐蔽性的特点,传统地质灾害排查手段在有效解决隐患的早期识别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机载雷达技术不仅可获取地面反射的三维激光点云,同时能够提供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地形地貌二维影像。机载雷达的多次回波技术可“穿透”地面植被,通过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去除地表植被的影响,获取真地面高程数据信息,从而可获取相关区域精细准确的地面特征和坡体变形迹象及灾害体形态特征。本文将机载LiDAR技术在广东佛山西樵山公园进行应用实践,研究成果表明,机载LiDAR技术可提高茂密植被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能力,对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密植被 山区 机载LIDAR 地质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浩 任荣 +2 位作者 李瑞宁 刘义海 姜灵芝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75-176,共2页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测、自动分析预警有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指出现有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存在一种监测设备对应一套监测系统,很难进行数据集成,无法综合... 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动态监测、自动分析预警有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由被动转为主动,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指出现有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存在一种监测设备对应一套监测系统,很难进行数据集成,无法综合分析应用的问题。本文在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统一数据模型、统一数据存储和服务平台,采用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自动化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快速分析处理、实时查询、可视化展示及动态数据驱动的灾情险情自动预警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顺德区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4
16
作者 陶波 李锋 +2 位作者 马威 刘建雄 易守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61-1770,共10页
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滑坡体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飞鹅山滑坡属于新形成的深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2)滑坡属于双层滑面滑坡,主滑面... 采用工程地质钻探、物探、地质测绘及室内试验等技术方法探讨飞鹅山Ⅲ号滑坡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1)滑坡体主要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飞鹅山滑坡属于新形成的深层中型牵引式滑坡,在平面上呈圈椅状。2)滑坡属于双层滑面滑坡,主滑面以中型深层滑坡为主,主滑体上部发育中型中厚层滑坡。3)滑坡产生的原因为:(1)泥质粉砂岩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且岩层倾角为中等倾角;(2)人工开挖使坡脚形成高陡临空面,抗滑力大为降低;(3)雨水沿层面及节理裂隙入渗至坡体深部,大大增加岩土体容重,同时泥质粉砂岩遇水软化,抗剪强度显著降低。4)结合该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采用坡面削坡+锚杆(索)+格构梁+双排预应力锚拉抗滑桩+三维网植草绿化+截排水+毛石挡墙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防治,监测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及位移已得到有效控制,整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机理 双层滑面 防治技术 抗滑力 飞鹅山Ⅲ号滑坡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兴梅地区白垩纪拉分盆地的成因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细坤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根据兴梅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河源深断裂和莲花山深断裂在燕山晚期的斜滑变形特征、白垩纪盆地的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 ,认为兴梅地区白垩纪盆地是在两深断裂之间形成的拉分盆地 ;在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北东至南西的深层滑脱拆离构造 ;... 根据兴梅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河源深断裂和莲花山深断裂在燕山晚期的斜滑变形特征、白垩纪盆地的分布及沉积演化特征 ,认为兴梅地区白垩纪盆地是在两深断裂之间形成的拉分盆地 ;在该地区深部可能存在一北东至南西的深层滑脱拆离构造 ;夹持于走滑断裂之间的块体的局部挤压和拉张 ,与块体的宽窄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梅地区 白晋纪 成因 走滑断层 拉分盆地 滑脱拆离构造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火山黏土型锂矿的发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邵小阳 邓飞 +3 位作者 张忠进 王汝成 陆现彩 车旭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9-417,共9页
广东省东北部石人背盆地上白垩统叶塘组中存在锂元素超常富集现象(Li_(2)O含量可达0.2%以上),具有寻找黏土型锂矿的良好前景。石人背盆地综合剖面测量、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相学观察表明,锂的富集层位位于叶塘组中—上部页岩、泥岩和... 广东省东北部石人背盆地上白垩统叶塘组中存在锂元素超常富集现象(Li_(2)O含量可达0.2%以上),具有寻找黏土型锂矿的良好前景。石人背盆地综合剖面测量、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岩相学观察表明,锂的富集层位位于叶塘组中—上部页岩、泥岩和粉砂岩中,黏土矿物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其成因与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判断为火山活动相关的黏土型锂矿。盆地构造为锂矿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富锂沉积层的厚度可观,连续富矿的层位厚度可达226 m,找矿潜力较大。该矿的发现为中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地区寻找超大型火山岩相关沉积型锂矿提供了重要的找矿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黏土型锂矿 叶塘组 石人背盆地 粤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深基坑排桩支护结构内力位移矩阵分析法解答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肖荣军 马威 +1 位作者 李锋 袁丽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79-595,共17页
基于平面弹性地基梁法,采用结构力学矩阵分析法,进一步完善已往工作推导公式解答的缺陷。传统的平面桩支撑解答计算理论局限于计算支护面桩体的内力和变形,没有解决xoy水平面支撑轴力计算问题,但真三维解答推导过于复杂,通常三维模型计... 基于平面弹性地基梁法,采用结构力学矩阵分析法,进一步完善已往工作推导公式解答的缺陷。传统的平面桩支撑解答计算理论局限于计算支护面桩体的内力和变形,没有解决xoy水平面支撑轴力计算问题,但真三维解答推导过于复杂,通常三维模型计算依托有限元软件。与传统二维排桩支护模型相比,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开挖过程、桩-土-冠梁-支撑共同作用的支护面位移、受力矩阵解答方程组和xoy水平面计算支撑轴力计算方法,并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的程序求解。依托工程实践项目分析冠梁、腰梁、支护桩、支撑位移和内力在空间效应下的变化规律并与有限元法、理正深基坑计算结果及经非线性回归处理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开挖过程、桩-土-冠梁-支撑共同作用矩阵分析法计算出的冠梁位移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靠近基坑角部更明显,距离坑角约1/4冠梁跨度内可以适当增加桩间距,xoy水平面坑角支撑轴力明显较中部小,与监测值能较好吻合,支撑截面和配筋计算可以针对性的优化,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冠梁、桩身位移与理正深基坑、监测数据能较好地吻合,再次验证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可以作为一种优化设计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排桩支护 矩阵分析法 内力与变形 支撑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大尹格庄金矿田构造物理化学参量急变带成矿特征
20
作者 王宗永 吕古贤 +7 位作者 张宝林 李永武 马生明 韩鑫 张亮亮 袁月蕾 刘智方 何昌成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3-1053,共11页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 在金属内生矿矿田地质研究中,构造变形岩相既能反映矿田形成的构造应力场特征,又能揭示其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条件。胶东金矿集中区在全球金矿中独具特色,其金矿储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三,大尹格庄金矿田是区内特大型金矿田之一。在矿田构造蚀变岩相研究基础上,厘清矿田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之间的关系,探讨构造作用通过影响矿田成矿物理化学条件驱动金成矿作用问题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代表成矿流体成分、温压、性质和成矿构造等条件的构造物理化学参量,采用因子分析法,探讨矿田构造成岩成矿问题。结果显示: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酸碱度(pH)、氧逸度(lgfO_(2))、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等参量代表的构造物理化学条件对成矿的影响较大,CO_(2)/H_(2)O、lgfO_(2)、Ps、均一温度、Pmin所代表的成矿流体成分、性质、温压条件及构造作用的影响是正相关的,而pH影响是负相关的;矿田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流体包裹体成分CO_(2)/H_(2) O、氧逸度(lgfO_(2))、流体包裹体最小压力(Pmin)和均一温度均依次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流体包裹体成分Na^(+)/K^(+)、F^(-)/Cl^(-)参量代表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对于成矿的影响是负相关的,在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质碎裂岩带和强钾长石化花岗岩带中,F^(-)/Cl^(-)依次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Na^(+)/K^(+)则依次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构造附加静水压力(Ps)能够促使成矿流体从Ps较高的部位向较低的部位运移并沉淀成矿。构造物理化学参量的高低值之间存在构造物理化学界面,金矿体主要位于界面的构造应力松弛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蚀变岩相 构造物理化学参量 急变带 大尹格庄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