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走运动员功能内稳态的脑电α波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黄贝君 梁东梅 +3 位作者 曹伟 刘承宜 董广新 李捷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为了解不同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探讨其项目内稳态的EEG信号特征,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监控仪采集5名健将级竞走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56个样本的EEGα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序参量理论提取竞走运动员SpSH所隐含的竞技水平信息进行... 为了解不同水平竞走运动员的脑电α波特点,探讨其项目内稳态的EEG信号特征,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监控仪采集5名健将级竞走运动员不同训练阶段56个样本的EEGα波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序参量理论提取竞走运动员SpSH所隐含的竞技水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状态优秀运动员SpSH品质明显高于状态一般运动员。说明竞走运动员EEGα波的序参量(优势频率10 Hz)可以表征其SpSH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理学 项目内稳态 脑电Α波 序参量水平 信息熵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训对优秀皮划艇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力先 赵君军 +4 位作者 李捷 廖红娟 丘卫 季健民 张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4,123,共4页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 目的:探讨夏训对优秀运动员铁调素等铁营养状况以及IL-6的影响。方法:广东省优秀皮划艇运动员26人(男15人,女11人)参加测试,调查夏训前和夏训后血红蛋白、铁调素、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血清铁蛋白、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白介素6变化情况。结果:夏训后,男运动员组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显著上升(P<0.05),总铁结合力显著下降(P<0.05),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女运动员组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铁调素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极显著上升(P<0.01),血清铁蛋白极显著下降(P<0.01),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log铁蛋白极显著上升(P<0.01),白介素6极显著上升(P<0.01)。结论:夏训可引起运动员炎症因子升高、铁调素升高,导致功能铁不足;铁调素介导的铁代谢紊乱可能是运动性低血色素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运动员 血红蛋白 铁调素 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 铁蛋白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女子体操队备战伦敦奥运会不同训练阶段脑α波特征及适应状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稚 吴瑛 +3 位作者 李捷 洪平 裘晟 张亮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5-961,共7页
目的:分析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奥运和非奥运女子体操选手在训练不同时期的脑α波特征的适应性变化,从脑中枢水平,探讨大脑α波分析技术在体操项目训练监控及选拔确定参赛选手的指导价值。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以国家女子体操队14名... 目的:分析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奥运和非奥运女子体操选手在训练不同时期的脑α波特征的适应性变化,从脑中枢水平,探讨大脑α波分析技术在体操项目训练监控及选拔确定参赛选手的指导价值。方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7月,以国家女子体操队14名集训选手为对象(最终从中挑选出5名选手参加伦敦奥运会),根据教练员训练安排,依时序进行脑电测试,根据训练内容的变化,将训练周期分为恢复阶段、提高阶段(提高阶段1、提高阶段2)和强化阶段,选取脑α波优势频类型、脑α波优势频几率、脑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兴奋抑制指数和脑功能态指数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所有选手均进行了8次测试,与非奥运选手相比,奥运选手的脑α波优势频类型变化不大,稳定度高。(2)在备战期各阶段,所有选手的优势频几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与恢复阶段相比,提高阶段1的优势频几率变小,提高阶段2与强化阶段的优势频几率变大。同一训练阶段,奥运选手优势频几率显著高于非奥运选手。(3)在备战期各阶段,所有选手的脑电熵值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与恢复阶段相比,提高阶段1的脑电熵值有增高趋势,提高阶段2与强化阶段的脑电熵值有降低趋势。同一训练阶段,奥运选手脑电熵值显著低于非奥运选手。(4)在备战期各阶段,所有选手中枢疲劳指数和兴奋抑制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中枢疲劳指数在提高阶段明显增加,强化阶段下降至恢复阶段水平。兴奋抑制指数在提高阶段和强化阶段均明显增加。同一训练阶段,奥运选手和非奥运选手的中枢疲劳指数和兴奋抑制指数没有差异。(5)奥运选手和非奥运选手脑功能态指数,在提高阶段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提高阶段1明显增加,提高阶段2下降到恢复阶段水平,在最后的强化阶段变化不一致,奥运选手的脑功能态指数继续下降,而非奥运选手则上升。同一训练阶段,奥运选手和非奥运选手的脑功能态指数没有差异。结论:(1)专项训练内容安排和运动负荷与选手脑α波变化有直接的联系。在备战期不同训练阶段,所有选手的脑α波优势频几率、脑熵值、中枢疲劳指数、兴奋抑制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并与训练负荷、专项内容安排的变化相对应。因此,可从中枢适应的角度,将其作为体操项目训练监控的参考指标。(2)同一训练阶段,尤其是强化阶段,与非奥运选手相比,奥运选手呈现出脑α波优势频明显,同时具有较高的稳定度、协同性和有序性的脑电特征。因此,可从中枢状态评估的角度,将其作为体操项目选拔参赛选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 伦敦奥运 训练监控 脑α波 训练适应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体能训练的认识差异与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概论(上) 被引量:9
4
作者 裘晟 李捷 +2 位作者 李端英 李稚 王晓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尽管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引入我国竞技训练已经几十年,但由于文化历史以及训练理论体系背景等问题,国内对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定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较大歧义。对美... 尽管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引入我国竞技训练已经几十年,但由于文化历史以及训练理论体系背景等问题,国内对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定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较大歧义。对美国体能训练的概念、功能与范畴、定位与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根据现代系统生物科学进展,诠释了体能训练的生物原理与训练生物原则,并根据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进展,从生物学角度重新定义了"体能训练"的概念与训练逻辑,为从机制原理上去了解"体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训练 健康关怀 文化特征 职业体系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体能训练的认识差异与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概论(下) 被引量:7
5
作者 裘晟 李捷 +2 位作者 李端英 李稚 王晓军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尽管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引入我国竞技训练已经几十年,但由于文化历史以及训练理论体系背景等问题,国内对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定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较大歧义。对美... 尽管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的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引入我国竞技训练已经几十年,但由于文化历史以及训练理论体系背景等问题,国内对现代体能训练的概念、定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体能训练的生物原则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认识上的较大歧义。对美国体能训练的概念、功能与范畴、定位与发展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根据现代系统生物科学进展,诠释了体能训练的生物原理与训练生物原则,并根据现代生命科学的认识进展,从生物学角度重新定义了"体能训练"的概念与训练逻辑,为从机制原理上去了解"体能训练"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能训练 健康关怀 文化特征 职业体系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跳水运动员赛前脑功能训练适应状态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郑晓 李捷 +3 位作者 徐晓阳 吴国村 周琳 王鑫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了解跳水运动员赛前运动训练适应状态的特点,探讨其神经生理学特征。方法: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26名备战第12届全国运动会的跳水运动员赛前不同阶段90个样本的脑电(EEG)α波的功率谱值,同时采集其训练计划完成情况等相... 目的:了解跳水运动员赛前运动训练适应状态的特点,探讨其神经生理学特征。方法:利用高级运动训练状态监控仪采集26名备战第12届全国运动会的跳水运动员赛前不同阶段90个样本的脑电(EEG)α波的功率谱值,同时采集其训练计划完成情况等相关数据,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SOM)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训练适应状态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状态运动员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优秀跳水运动员的脑电α波功率谱主要集中于10 Hz,国际健将与健将之间的功率值无显著性差异;脑信息熵的变化值与运动成绩的变化值呈中等强度负相关关系(P<0.05);状态一般运动员赛前8 Hz水平显著高于状态优秀运动员(P<0.05),而10 Hz水平显著低于状态优秀运动员(P<0.05)。结论:国际健将与健将之间脑电α波序参量水平差异不显著,无法直接辨别出适应状态的差异;通过脑信息熵的变化可以推测运动员一段时间的运动成绩,即熵值减小,则运动表现更好;SOM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将不同训练适应状态的运动员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水 训练适应状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数字化监控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端英 李捷 +3 位作者 杨群 姬红慎 张志勇 孙健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108,共5页
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对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变化过程的量化分析与评估,是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修正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的主要途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数字化设备技术开展体能训练与监控,帮助运动员竞技目标表... 在竞技训练实践中,对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变化过程的量化分析与评估,是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修正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进程的主要途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在高水平运动队运用数字化设备技术开展体能训练与监控,帮助运动员竞技目标表现能力在确定时间点上的稳定实现,是提高竞技训练科学性和精准性的重要问题。目前在高水平运动队体能训练中,数字化监控方法与手段主要集中在力量训练、速度训练、耐力训练、体能状态监控以及体能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高水平运动员 体能 训练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有效训练”定位的逻辑依据与生物学原理(下)--“量”的原理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与实证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捷 王力先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74,共7页
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量的本质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秩序)关联标准的规定性、量的能量耗散维度与时间维度、"有效负荷"与竞赛目... 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量的本质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秩序)关联标准的规定性、量的能量耗散维度与时间维度、"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序-专项能力)形成的关系、"序"形成的生物机制、竞技训练"运动量"的内生逻辑标准与有效"量"运动科学化控制的设计原则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并着重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 训练 有效训练 训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技“有效训练”定位的逻辑依据与生物学原理(上)——竞赛目标与有效训练的“质”和“量”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捷 王力先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5,共7页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 从训练学角度,对专项的本质、专项"质"与"量"的存在方式,专项"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及其在训练中与实战目标关联标准的规定性、生命的自组织与量的能量耗散特性、"有效负荷"与竞赛目标状态形成的关系、训练信息生物"秩序"形成的生物机制,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对竞技训练"有效负荷"设计的逻辑依据、训练负荷"量"存在的方式与生物适应关系、竞技训练专项"量"标准自身因素的约定性、"量"构成因素的复杂性及竞技训练"量"运动的设计与控制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消除我国竞技训练中广泛存在的对"有效训练"理论认识的误区,加深对运动训练规律的理解,促进"有效训练"并真正实现运动训练"有效量"控制的科学化,提高训练效率,促进训练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技 训练 有效训练 训练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竞技训练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系统训练生物原理与当前中国传统“大周期”认识逻辑错误的对比分析(上)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捷 王晓军 +2 位作者 裘晟 李端英 李雅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大周期理论及其生... 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大周期理论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了逻辑与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大周期训练分期的时间与内容划分,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机械决定论的浓厚烙印,而且从生物本质上,完全忽略了专项生物适应的结构化特征与生物极限能力发展进化所需的连续性生物环境条件。多元结构分期,不仅裂解了专项目标结构系统形成与优化的时间结构,而且主次不清的生物结构效应竞争,直接导致竞赛状态的不稳定甚至主次结构的反转;在训练管理上,则造成训练设计与安排"前松后紧"的普遍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与超量补偿理论,从原则上误导了高水平竞技训练目标成绩生成的生物规划逻辑,相对于GAS理论,时序判别的内环境稳态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负荷对机体稳态的影响。训练的生物学意义是驱动从意识到DNA转录变化的经验生物信息网络构建,竞技表现能力实际上依据于机体系统内能否形成符合竞赛目标要求的系统生物细胞网络结构,竞技训练的生物逻辑就是竞赛目标生物细胞网络系统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理论 细胞网络 系统训练 竞赛目标 训练计划 一般适应综合征 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与竞技训练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中)——传统“大周期”训练分期生物逻辑基础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捷 裘晟 +2 位作者 王晓军 李端英 李稚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4,共6页
从现代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等角度,结合多年来对竞技训练与训练监控的实践研究,本文对传统"大周期"训练的生物理论基础,如"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ive Syndrome,GAS)""痕迹效应""超量恢复"... 从现代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等角度,结合多年来对竞技训练与训练监控的实践研究,本文对传统"大周期"训练的生物理论基础,如"一般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ive Syndrome,GAS)""痕迹效应""超量恢复"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结果提示:通过"GAS""痕迹效应"产生"超量恢复"的认识,以及对训练"总负荷"效应的强调,完全模糊了专项目标"定态"结构形成的"质与量"控制关系,而将负荷推入"警觉-抵抗"进而产生"超量补偿"适应的思维,容易造成"大运动量"观念的主观扩大化与营养恢复方法的极端化,造成竞技训练实践中竞技目标状态的不稳定与过负荷积累所致伤病。此外,无论"GAS"还是"超量负荷",均缺乏可操作的训练量化控制指标,导致了实际训练控制的复杂化。现代运动训练必须依据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向系统训练认识转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训练生物原理 一般适应综合征 超量恢复 倒计时 周期 皮质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