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结直肠癌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冬阳 黎莹 +2 位作者 刘建化 江韦韦 马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5-1818,1830,共5页
目的: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73例晚期结直肠癌连续病例,均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化疗。肿... 目的:评价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73例晚期结直肠癌连续病例,均采用含氟尿嘧啶类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化疗。肿瘤达到化疗最大缩小率后,其中42例给予单药卡培他滨1000 mg/m2 bid*14 d/3周的维持治疗至不能耐受或进展;另31例停止化疗随访观察。使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疗效,χ2检验分析安全性。结果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42例中位PFS为11.6月(95%CI:10.22~11.78),联合化疗的有效率(RR):42.8%。31例停止化疗病例对照观察中位PFS为7.4月(95%CI:5.79~8.21),联合化疗的RR:38.7%。两组RR相似但PFS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得到较长的PFS,且耐受性好,保留了再次进展后接受强烈化疗的可能性,为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获益和生活质量提供基础,同时提供了一种有效并有良好耐受性的治疗模式,具有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可行性和临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直肠癌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控制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冬阳 黎莹 +2 位作者 刘建化 江韦韦 马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得到控制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含氟尿嘧啶类的联合化疗达到肿瘤最大缩小率后,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分析PFS、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手... 目的: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得到控制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可行性。方法:35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含氟尿嘧啶类的联合化疗达到肿瘤最大缩小率后,单药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分析PFS、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结果:接受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全组35例患者中位PFS:12.2个月,一线化疗后中位PFS:12.4个月;二线化疗后中位PFS11.6个月;含奥沙利铂患者中位PFS12.3个月,含伊利替康患者PFS11.9个月。35例患者前期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Ⅲ/Ⅳ度不良反应较多见。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在含氟尿嘧啶类联合方案化疗后卡培他滨单药维持治疗可获得较长的PFS,提示对晚期结直肠癌可能延长PFS并转化为生存获益,患者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明确维持治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卡培他滨 维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喜树碱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华 郑登云 罗荣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546-2547,共2页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000mg/(m2·d),分2次,连服14d;HCPT6~8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卡培他滨(capecitabine)治疗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35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卡培他滨口服2000mg/(m2·d),分2次,连服14d;HCPT6~8mg/m2,静脉滴入,第1~5天,每3周重复。2周期后按照WHO标准评价近期客观疗效和毒性反应。如病情未出现进展,则可应用至4~6个周期。结果:35例患者用药后均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8例(22.9%),稳定15例(42.9%),进展12例(34.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CI:5.3~6.7个月)。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主要为呕吐和腹泻。Ⅲ/Ⅳ度手足综合征2例。结论:HCPT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羟基喜树碱 卡培他滨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疼痛癌症患者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凌 马冬 李文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8期3215-3216,共2页
目的:观察中度癌症疼痛患者(NRS评分4~6分)直接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共入选病理确诊的有疼痛主诉(NRS评分为中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31例,直接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起效时间、疗效、生存... 目的:观察中度癌症疼痛患者(NRS评分4~6分)直接使用强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评估。方法:共入选病理确诊的有疼痛主诉(NRS评分为中度疼痛)恶性肿瘤患者31例,直接给予强阿片类药物治疗,观察起效时间、疗效、生存质量改变及毒副反应。结果:(1)止痛疗效。起效时间为8~15h,中位时间为11h;治疗后第48小时疼痛评估临床获益97%(30/31),总有效率81%(25/31);治疗后第72小时临床获益100%(31/31),总有效率97%(30/31)。(2)生存质量评估。治疗后第72小时ECOG评分,显效19%(6/31),有效55%(17/31);治疗后第7天ECOG评分,显效23%(7/31),有效65(20/31)。(3)毒副反应。治疗过程中发生便秘5例(16%)、恶心2例(6%)、呕吐2例(6%)、疲倦7例(23%)、头晕1例(3%)。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呼吸抑制的不良反应。结论:未使用过阿片类药物的中度疼痛癌症患者直接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止痛疗效满意,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和改善,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强阿片类 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