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6 位作者 林晓风 詹升全 周东 舒航 曾少建 唐凯 林志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46例)或磁共振血管造影(1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4年。结果术前经DSA诊断的73例79个动脉瘤,经手术探查证实并给予处理的77个;未处理的2个动脉瘤中1个未予探查(多发性动脉瘤),另1个为A2段分支动脉瘤,术中未探查到。行手术处理的77个动脉瘤中单纯包裹术的有3个、单纯夹闭术的有59个、夹闭加包裹术的有12个、烧灼后包裹的有2个、行动脉瘤切除的有1个。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的有59例,4分的有10例,3分的有2例,2分的有1例,1分的有1例。1例行包裹术的动脉瘤较前稍增大,2例夹闭术的动脉瘤颈部轻度复发,其余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对DSA不能证实,但具有明确动脉瘤破裂征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积极开颅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前栓塞的利与弊
2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49-452,共4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但有部分病例因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等因素,常需联合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3D打印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鉴轶 孔祥雪 +5 位作者 王张林 彭鹏 陈光忠 董孟琪 秦琨 彭超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CT薄层增强扫描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D打印数据重组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5例AVM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对其中2例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3例采用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 目的比较CT薄层增强扫描与3D-DSA数据源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3D打印数据重组中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5例AVM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Ⅱ级3例,Ⅲ级2例。对其中2例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3例采用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通过Mimics14.0软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并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基于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数据源的3D打印可获取颅骨及血管的图像信息,能显示最细直径0.9 mm的血管,但AVM内部细支结构难于分辨;基于3D-DSA数据的3D打印,数字减影无颅骨数据信息,但血管分支情况显示更丰富,可显示最细直径0.5 mm的血管。结论应用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数据源均可获得AVM畸形团3D重组图像,而3D-DSA显示AVM畸形团空间构造效果更佳,有助于术前治疗方案的设计及相应辅助工具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3D打印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效果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nyx胶或联合其他栓塞材料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8 位作者 刘茂才 曾少建 詹升全 周东 林晓风 唐凯 周德祥 李昭杰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 目的探讨Onyx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不同治疗策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Onyx栓塞183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Speztler-Martin(S-M)分级Ⅰ级28例,Ⅱ级53例,Ⅲ级54例,Ⅳ级31例,Ⅴ级17例。单纯Onyx胶栓塞113例,球囊辅助栓塞2例,联合弹簧圈栓塞5例,联合Glub-ran胶栓塞63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①S-MⅠ~Ⅱ级完全栓塞治愈率为67.9%(55/81),Ⅲ级为14.8%(8/54),Ⅳ级为6.5%(2/31),Ⅴ级为0,总体完全栓塞治愈率为35.5%(65/183)。②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微导管断管2例,术中出血2例(其中1例为术中断管者),术后出血2例(死亡1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7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6.6%。③对143例进行了1~18个月的随访,其中再次出血3例(2.1%,S-MⅠ~Ⅲ级各1例)。4例次全栓塞的病例完全自愈,无一例复发或再生。7例有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或原症状加重者中,6例于术后3~6个月完全恢复或症状明显改善,1例改善不明显。结论个体化应用Onyx栓塞颅内AVM,可降低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提高完全栓塞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并发症 ONYX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9
5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5 位作者 陈光忠 詹升全 周德祥 李昭杰 林晓风 周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59-456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d内行手术切...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8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5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10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两者联合应用栓塞者10例。17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病灶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0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随访观察。结论: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病残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血管母细胞瘤脑血管造影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舒航 陈光忠 +5 位作者 李昭杰 詹升全 曾少建 林晓风 周东 唐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007-400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血管造影表现及栓塞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经病理或头颅MRI诊断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5例于栓塞后3 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6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4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9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二者联合应用栓塞者8例。15例病灶显微镜下全切,术中平均出血(35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观察随访。结论:血管母细胞瘤主要由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小脑后下动脉单独或联合供血。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及提高手术安全性。单纯栓塞治疗有可能成为血管母细胞瘤治疗的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脑血管造影 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6 位作者 詹升全 李昭杰 曾少建 周东 唐凯 周德祥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 目的探讨与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流相关的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V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栓塞20个动脉瘤的同时,栓塞全部或部分畸形血管团,对残余部分畸形血管团,按计划分期进行再次栓塞治疗(9例)或进行放射治疗(3例)。分析DSA结果及血管内治疗动脉瘤的效果。结果20例与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患者中,有18例Spetzler分级在Ⅲ级以上。共发现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22个,其中位于畸形血管团内11个,基底动脉末端2个,病灶同侧颈内动脉C1段2个,后交通动脉起始部3个,供血动脉段4个。共栓塞了20个动脉瘤,其中使用弹簧圈栓塞5个动脉瘤,11个畸形血管团内动脉瘤及供血动脉上的4个动脉瘤,均以Onyx及Glubran胶进行栓塞。颈内动脉C1段及后交通动脉起始部的2个小宽颈动脉瘤未予处理,现尚在随访中。脑血管造影随访9例,随访时间为1.5—13.0个月,9例再次进行残余畸形血管团栓塞时,见动脉瘤栓塞致密,症状较术前改善。3例残留较少的病例术后进行了伽玛刀放射治疗。结论与颅内动静脉畸形血流相关的动脉瘤多见于中、大型血管畸形,血管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动脉瘤 放射学 血管内治疗 血流相关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面肌痉挛责任血管识别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附65例报告) 被引量:5
8
作者 舒航 陈光忠 +5 位作者 李昭杰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曾少建 唐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外科手术方法及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病例中,发病率右侧...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5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外科手术方法及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65例病例中,发病率右侧:左侧=1.2∶1。总计70条责任血管,动脉接触45条,动脉压迫22条,静脉接触与压迫3条。2条责任血管者5例(7.7%),小脑前下动脉28例次,小脑后下动脉25例次,椎动脉压迫9例次,基底动脉压迫5例次,静脉压迫者3例次。59例术后1个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0.8%);症状改善,但需结合药物控制者6例(9.2%)。术后1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1年以上随访53例,症状完全消失50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理想的治疗手段,进行中长期随访对有效监控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疗效微血管减压术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解聚素在裸鼠胶质瘤间质化疗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5 位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詹升全 林晓风 周东 陈发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936-3938,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研究蛇毒解聚素(contortrostatin)抑制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30只,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成功后随机分成两组,接种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cm大小时开始间质内注射给药。蛇... 目的:通过建立裸小鼠皮下人脑胶质瘤模型,研究蛇毒解聚素(contortrostatin)抑制U87胶质瘤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裸鼠30只,接种U87胶质瘤细胞成功后随机分成两组,接种后肿瘤长至直径约1cm大小时开始间质内注射给药。蛇毒解聚素按40μg/d给药,持续3周。观察两组肿瘤抑瘤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的微血管计数(MVD),以及VEGF。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蛇毒解聚素组均能抑制肿瘤生长(P<0.01),其体积抑瘤率为50%;蛇毒解聚素能明显降低肿瘤MVD并下调移植瘤组织中VECF的蛋白表达。结论:蛇毒解聚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抑制U87裸鼠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蛇毒解聚素 血管生成 裸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无出血症状或大型颅内动静脉畸形治疗决策的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69-171,共3页
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尽管对AVM的治疗策略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取得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对无出血症状、大... 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治疗的成功率。然而,尽管对AVM的治疗策略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多数情况下,也能取得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但对无出血症状、大型或巨大型AVM的处理,仍使神经外科医师感到困惑。这不只是治疗方法的选择问题,而是需要解决对这些AVM是否进行干预以及干预的程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治疗 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