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的神经血管压迫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洋 张昉 +1 位作者 张勇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48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为56.89~120.44 mm Hg,平均为(94.32±11.34)mm Hg;42例(87.50%)病灶位于单侧、6例(12.50%)病灶位于双侧,计54例次神经血管压迫模型。根据是否引发三叉神经痛分为患侧组(40例次)和健侧组(14例次),患侧组神经血管压迫面积(Z=-2.823,P=0.005)和神经血管压力(Z=-0.365,P=0.006)均大于健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血管压力大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03~1.0022;P=0.011)。ROC曲线显示,神经血管压迫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05~0.890,P=0.006),灵敏度为42.50%、特异度为100%,截断值为25.34 mm^(2);神经血管压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16~0.895,P=0.005),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78.60%,截断值为1672.99 mm Hg·mm^(2);且二者预测效能相当(Z=-0.250,P=0.805)。结论 神经血管压迫面积和神经血管压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非MeSH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对策
2
作者 刘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吸痰时的不适反应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危重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90%以上的病人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积极合理...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吸痰时的不适反应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危重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90%以上的病人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护理,不仅有效清除了危重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还减轻了吸痰时引起的不适反应,提高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吸痰 不适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神经内镜治疗(附53例报告) 被引量:10
3
作者 唐凯 詹升全 +4 位作者 林晓风 陈光忠 毛承亮 周东 李昭杰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评价神经内镜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加肿瘤活检术,在解决脑积水同时明确肿瘤病理性质,其后给予... 目的总结应用神经内镜治疗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评价神经内镜在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加肿瘤活检术,在解决脑积水同时明确肿瘤病理性质,其后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梗阻性脑积水均解除,51例获病理结果。结论在松果体区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的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确实而有效的诊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积水 松果体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贵福 陈发军 +5 位作者 朱文燕 朱吉祥 尤劲松 罗望池 李铁林 李炎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acute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ANPE)的发病因素及诊疗要点。方法病例组为12例动脉瘤性SAH合并ANPE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12例动脉瘤性SAH...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合并急性神经源性肺水肿(acute 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ANPE)的发病因素及诊疗要点。方法病例组为12例动脉瘤性SAH合并ANPE患者,对照组为同期收治的12例动脉瘤性SAH未合并ANPE患者,回顾病例组的治疗过程,并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术中液体量、术中液体量/手术时间等资料。结果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手术方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发病到接受手术的时间短,术中液体量及液体量/手术持续时间明显大于未合并ANPE患者(P<0.05)。病例组呼吸机辅助呼吸6~14 d,留置气管插管时间9~20 d,均未行气管切开术,痊愈出院,未遗留呼吸、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对于急诊行动脉瘤栓塞的患者,尤其要注重术中液体量及术中补液速度的管理,治疗方面需同时兼顾中枢原发因素和肺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神经内窥镜治疗 被引量:8
5
作者 詹升全 李昭杰 +4 位作者 林志俊 许作奎 林晓风 李贵福 舒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目的 :对小儿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 34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的患儿 ,采用神经内窥镜取侧脑室额角入路 ,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内 ,于第三脑室底部与脚间池之间造一瘘孔进行治疗。结果 :2 8例 (82 .4... 目的 :对小儿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 34例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的患儿 ,采用神经内窥镜取侧脑室额角入路 ,通过室间孔进入第三脑室内 ,于第三脑室底部与脚间池之间造一瘘孔进行治疗。结果 :2 8例 (82 .4% )近期疗效满意 ,其中优 14例 ,良 14例。CT或MR检查见 14例脑室缩小 ;14例脑室无继续增大 ,脑沟较术前明显 ,蛛网膜下腔增宽。 6例无效 ,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具有微创、安全及脑脊液通过瘘孔进入生理性的循环等优点 ,可作为导水管狭窄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内窥镜 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光忠 李昭杰 +6 位作者 林晓风 詹升全 周东 舒航 曾少建 唐凯 林志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73例DSA影像显示直径〈5mm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并分析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病例随访采用DSA(46例)或磁共振血管造影(11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至4年。结果术前经DSA诊断的73例79个动脉瘤,经手术探查证实并给予处理的77个;未处理的2个动脉瘤中1个未予探查(多发性动脉瘤),另1个为A2段分支动脉瘤,术中未探查到。行手术处理的77个动脉瘤中单纯包裹术的有3个、单纯夹闭术的有59个、夹闭加包裹术的有12个、烧灼后包裹的有2个、行动脉瘤切除的有1个。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的有59例,4分的有10例,3分的有2例,2分的有1例,1分的有1例。1例行包裹术的动脉瘤较前稍增大,2例夹闭术的动脉瘤颈部轻度复发,其余动脉瘤未见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对DSA不能证实,但具有明确动脉瘤破裂征象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积极开颅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破裂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窥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巨大听神经瘤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东 李昭杰 +4 位作者 林志俊 许作奎 林晓风 詹升全 舒航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07,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的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 0例直径 4cm以上的听神经瘤 ,行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 ,同时以神经内窥镜辅助配合。结果 肿瘤全切除 18例 ,面神经保留 16例 ,耳蜗神经解剖学...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辅助的巨大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2 0例直径 4cm以上的听神经瘤 ,行一侧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 ,同时以神经内窥镜辅助配合。结果 肿瘤全切除 18例 ,面神经保留 16例 ,耳蜗神经解剖学保留 6例 ;术后近期并发症 5例 ,死亡 1例 ,面神经和耳蜗神经功能随访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一定的手术技巧是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神经内窥镜的辅助使手术更加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神经内窥镜 显微外科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舒航 陈光忠 +5 位作者 李昭杰 詹升全 曾少建 林晓风 周东 唐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97-2299,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病例中,...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治疗中的疗效,为指导诊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2006年以来收治,并经神经内镜辅助行微血管减压术的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一般资料、责任血管和手术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病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36~59岁(平均51.1岁)。发病率右侧:左侧=1.18:1。总计39条责任血管中,动脉接触25条,动脉压迫6条,静脉接触与压迫8条。2条责任血管者9例(30%),小脑前下动脉16例次,小脑后下动脉10例次,椎动脉压迫3例次,基底动脉压迫2例次,静脉压迫者8例次。随访时间1月至2年。28例术后1月内症状完全消失(93.3%),另2例术后症状改善,需结合药物控制(6.7%),其中1例术后3月症状消失,无需服用药物。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性血管接触是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发病原因,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是其理想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 微血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及对策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展 李昭杰 舒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近3年来笔者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9例行MVD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产生的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近3年来笔者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79例行MVD所产生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头晕65例(82.3%),恶心、呕吐44例(55.7%),头痛29例(36.7%),患侧轻度面瘫23例(29.1%),面部麻木16例(20.25%),唇周疱疹14例(17.7%),耳鸣或听力下降13例(16.5%),高热7例(8.9%),肺部感染3例(3.8%),脑脊液漏2例(2.5%),头皮下积液2例(2.5%),后颅窝硬膜下血肿1例(1.3%)。均经对症治疗,症状于短期内好转或消失。死亡1例(1.3%)。结论:了解手术产生并发症的机理,并给予预防及处理,对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手术后并发症 微血管减压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症治疗 回顾性分析 头皮下积液 硬膜下血肿 轻度面瘫 面部麻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性病变(附56例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东 詹升全 +4 位作者 林志俊 李昭杰 许作奎 唐凯 李炎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6-487,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性病变的手术技巧、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内镜治疗56例脑室内囊性病变,其中颅咽管瘤18例,胶样囊肿2例,第三脑室内蛛网膜囊肿20例,侧脑室内蛛网膜囊肿16例。根据囊性肿瘤的性质采用抽吸囊液后切除囊...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性病变的手术技巧、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神经内镜治疗56例脑室内囊性病变,其中颅咽管瘤18例,胶样囊肿2例,第三脑室内蛛网膜囊肿20例,侧脑室内蛛网膜囊肿16例。根据囊性肿瘤的性质采用抽吸囊液后切除囊壁或直接切除囊壁;蛛网膜囊肿病例则切开囊壁放出囊液后,对囊壁进行切除或烧灼。结果颅咽管瘤囊壁均部分切除,囊腔内分隔穿通;2例胶样囊肿全切除;三脑室蛛网膜囊肿14例近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侧脑室囊肿7例全切除,9例部分切除。全部病例无明显并发症,远期效果良好。结论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性病变是神经内镜较好的适应证,能明显减少对脑组织的切开、牵拉和重要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脑室 囊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詹升全 林志俊 +1 位作者 李昭杰 蔡杏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8年第11期811-811,共1页
关键词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介入神经放射自由论坛会议纪要
12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张鸿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480-480,共1页
关键词 介入神经放射 自由 论坛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术前栓塞的利与弊
13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449-452,共4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 颅内动静脉畸形(aneriovenous malfornation,AVM)的治疗,强调综合措施及个体化原则.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显微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放射外科治疗以及上述两种或三种方式的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彻底地消除病灶的方式,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但有部分病例因病灶体积较大、位置在功能区或结构复杂等因素,常需联合采取其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健军 韩雨 +6 位作者 余秋敏 刘佳文 朱明华 林劲芝 张阳 张勇 王锦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S、PDSS等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在tDCS治疗前后使用MS-11进行智能睡眠监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tDCS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中患者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中患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MDS-UPDRS-Ⅲ评分和LEDD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tDCS治疗,对PD患者睡眠障碍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一定程度增加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少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白天的疲劳感症状,同时能够提升PD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智能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litaire AB与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15
作者 秦琨 曾少建 +4 位作者 舒航 周东 周德祥 彭超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11-515,共5页
目的比较Solitaire AB与Enterprise支架对血管内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Solitaire AB或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Solitaire AB... 目的比较Solitaire AB与Enterprise支架对血管内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Solitaire AB或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18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Solitaire AB组)70例,Enterprise治疗(Enterprise组)148例。随访时间为术后2个月至2年,以术后Raymond分级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对两种支架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Z=1.550,P=0.121)、Fisher分级(Z=1.537,P=0.124)、动脉瘤大小(Z=0.192,P=0.848)和部位(χ-2=0.337,P=0.7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即刻Raymond分级(Z=0.682,P=0.495)、随访Raymond分级(Z=0.206,P=0.837)和mRS评分(P=0.66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支架种类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随访Raymond分级(OR=0.029,95%CI:0.126-0.199,P=0.661)和术后mRS评分(OR=2.000,95%CI:0.204-19.603,P=0.552]。结论 Solitaire AB和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均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 SOLITAIRE AB支架 支架辅助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德祥 詹升全 +4 位作者 周东 陈光忠 唐凯 王鹏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31-435,共5页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 脑出血 显微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中的“脑减压性损害”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志超 李明耀 +1 位作者 蔡军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性损害 手术中 减压 微创 脑血管畸形 致病原因 颅内血肿 颅脑创伤 恒定状态 颅内压力 高血压 脑出血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病巢周围毛细血管组织形态与体视学测量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光忠 李铁林 +2 位作者 李昭杰 舒航 曾少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推测其在BAVM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病灶周围有足够脑组织(5-10mm)的10例BAVM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透射电...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并推测其在BAVM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病灶周围有足够脑组织(5-10mm)的10例BAVM手术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再行VIII因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血管,以北航CMIA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分析毛细血管直径、圆度、数密度、体积密度和面积密度。取10例原发性癫病人的手术标本为对照。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BAVM病灶周围毛细血管显著扩张;透射电镜观察见畸形血管团周边的毛细血管管壁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表现为一种慢性缺血、缺氧性改变;体视学测量结果表明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直径为(0.1496±0.0389)mm;与对照组(0.0274±0.0185)mm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974,P〈0.001);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数密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显著性增高(t=2.977,P〈0.01),其数值分别为0.4200±0.1476和0.2600±0.0843;BAVM组毛细血管面积密度与对照组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其数值分别为0.0114±0.0086和0.0040±0.0018(t=2.638,P〈0.05);BAVM组体积密度0.0092±0.0044与对照组0.0045±0.005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066,P〈0.05)。结论BAVM血管团周围脑组织表现为一种慢性缺血、缺氧性改变。畸形血管团周围毛细血管分布密度增高并显著扩张。这些异常的毛细血管可能是BAVM潜在组成部分,在畸形团切除术后脑水肿发生、残腔出血以及BAVM再生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体视学 周边脑组织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机械取栓联合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光忠 曾少建 +6 位作者 詹升全 林晓风 唐凯 周东 周德祥 秦琨 舒航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523-527,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 ①...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0月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机械取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 ① 16例患者中男6例,女10例.单纯上矢状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侧窦血栓4例,上矢状窦及皮质静脉血栓3例,横窦及乙状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及直窦血栓2例,上矢状窦+直窦及皮质静脉血栓1例.②应用Solitaire AB支架20枚,同时应用尿激酶30万~70万U进行接触性溶栓3例.16例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3分1例,12分1例,15分14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5分15例,4分1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支架取栓相关并发症.③随访3个月至1年,其中通过电话随访2例,门诊随访3例,MRV随访8例,DSA随访3例,无一例复发.结论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进行颅内静脉窦机械取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单中心的经验显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SOLITAIRE AB支架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少建 舒航 +5 位作者 陈光忠 詹升全 周德祥 李昭杰 林晓风 周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559-4561,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d内行手术切...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方法:18例经头颅MRI或CT诊断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全部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并应用电解弹簧圈或Glubran胶进行术前栓塞治疗。17例于栓塞后3d内行手术切除,1例进行观察。结果:18例病变均位于后颅窝。脑血管造影提示单纯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的3例,由双侧小脑上动脉供血的5例,由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前下动脉等多条供血的10例。单纯应用电解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3例,单纯应用Glubran胶进行栓塞治疗5例,两者联合应用栓塞者10例。17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病灶显微镜下全切除,17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中平均出血(400±60)mL。1例因肿瘤体积缩小及瘤体坏死,进行随访观察。结论:对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病残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母细胞瘤 血管内栓塞 显微外科技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