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黄智恒 徐评议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的亚型(SCA1、SCA2、SCA3和SCA7)基因突变分布频率。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CA的18个家系24例SCA患者、22例散发SCA患者、45名家系“正常人”及30名非家系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的亚型(SCA1、SCA2、SCA3和SCA7)基因突变分布频率。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CA的18个家系24例SCA患者、22例散发SCA患者、45名家系“正常人”及30名非家系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技术检测SCA1、2、3、7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并利用ABI310、377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18个SCA家系中,1个家系(5.55%)有SCA1基因突变,2个家系(11.11%)有SCA2基因突变,7个家系(38.88%)有SCA3基因突变,未发现SCA7突变,。在家系成员中检出1例症状前SCA3患者。22例散发性患者中检出SCA1、SCA2、SCA3和SCA7各1例,各占4.54%。SCA1患者CAG重复数为53~56次,正常人19~34次;SCA2患者CAG重复数为38~45次,正常人20~25次;SCA3患者CAG重复数为74~81次,正常人14~40次。SCA7患者CAG重复数为65次,正常人为9~19次。结论 提示中国人SCA主要为SCA3/MJD型,其次为SCA2和SCA1。基因分析对家族性以及散发性SCA患者的临床确诊和遗传咨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汉族人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乙酰水解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曹裕民 张雄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6-108,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磷脂,是迄今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激活剂。通过免疫促炎、促血栓形成、兴奋性氨基酸释放、自由基产生、离子超载、即早基因表达等途径,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N-甲基天冬氨酸 水解酶类 脑出血 神经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的预后因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斌 樊东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9期4-10,共7页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选择性累及锥体束、脑干运动核团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痉挛及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等。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选择性累及锥体束、脑干运动核团和脊髓前角细胞,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进行性无力、萎缩、痉挛及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呼吸困难等。该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亦无可治愈的方法[1]。尽管大多数国内外研究显示该病中位生存期为3-5年,但不同患者预后差异很大,约10%-20%的患者生存期>5年,5%-10%的患者生存期>10年[2],提示尚存在众多影响MND患者预后的因素。目前国外对此已有报道,国内除一些小规模的预后分析外[3-8],新近报道了一项1600余例的单中心预后因素分析[9],但至今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报道。确定影响MND患者预后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师评估个体患者预后、确定各项治疗的干预时机和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临床试验设计、结果解释提供可靠的基础,因此,本文依据国内外文献对MND预后因素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因素分析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中位生存期 NEURON 脊髓前角细胞 临床表现 MN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2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黄焰 朱凯云 陈俊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50-650,662,668,684,共4页
伴有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short-lasting unilateral neuralgiform headache attacks with conjunctival injection and tearing,SUNCT)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头痛,1978年由Sjaastad等首先描述,在随后的10多年有了比较... 伴有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short-lasting unilateral neuralgiform headache attacks with conjunctival injection and tearing,SUNCT)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头痛,1978年由Sjaastad等首先描述,在随后的10多年有了比较完整的描述^([1-2]),2006年Cohen等^([3])报道了最大的一组病例43例,是目前为止对该疾患最为详尽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有结膜充血流泪的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启征 王丽娟 张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17-219,共3页
脑卒中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多数脑卒中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对医疗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影响较大。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 脑卒中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多数脑卒中患者残留有不同程度的永久性缺陷,对医疗治疗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影响较大。其临床特点是突然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往往不能完全恢复。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中发现,尽管脑卒中造成的功能损害很严重,但在其发生后康复的不同阶段,大脑功能和组织结构仍然可以发生重组,出现各种各样的可塑性变化,受损功能仍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N-甲基天冬氨酸 一氧化氮 神经生长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通路-拓扑理念:从理论到临床实践 被引量:2
6
作者 甘荷霞 姚一 +1 位作者 秦兵 谭启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07-2009,共3页
脑功能区病灶手术的目标是在保留脑功能、不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而对脑功能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皮层的功能区,皮层下传导束的保护同样重要。神经通路-拓扑理念(Hodotopy)一词取自两希腊词语:“hodo”... 脑功能区病灶手术的目标是在保留脑功能、不导致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而对脑功能的保护不能仅限于皮层的功能区,皮层下传导束的保护同样重要。神经通路-拓扑理念(Hodotopy)一词取自两希腊词语:“hodo”(意为路)与“topo”(意为地方),旨在提倡结合神经通路学(hodology)和拓扑学(topology)来评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所致的神经功能改变.强调了皮层一皮层以及皮层-皮层下联系都是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通路 拓扑学 临床实践 脑功能区病灶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神经功能障碍 皮层下 TO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启征 张雄 +3 位作者 曹裕民 徐玉玲 唐晓娜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生理盐水组和...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rPAF-AH)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rPAF-AH组,每组15只,每组再分为2、7、14d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分泌素表达水平。结果生理盐水组和rPAF-AH组2、7、14d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rPAF-AH组2、7、14d缺血区神经分泌素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81.76±9.14)ng/ml vs(40.89±4.32)ng/ml,(114.49±5.79)ng/ml vs(50.39±5.22)ng/ml,(88.82±9.79)ng/ml vs(40.17±3.00)ng/ml,P<0.01]。结论 rPAF-AH能够上调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分泌素表达,可能对脑缺血神经重构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脑缺血 氧化性应激 分泌粒蛋白质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陶颖俊 任腾竹 +1 位作者 魏峰 刘新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65-2671,共7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植组给予外源性线粒体提取液,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7 d后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内皮功能、血流变学、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上升,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且联合组高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采用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干预后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变学得到调节,脑损伤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线粒体移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治疗研究新进展
9
作者 张妞妞 刘新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共1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SCAs主要依靠基因诊断确诊并明确亚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SCA2和SCA3患病率较高,其突变类型是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在共济失调蛋白-2(ataxin-2,ATXN2)和共济失调蛋白-3(ataxin-3,ATXN3)基因的编码区域内异常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退行性疾病 遗传异质性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鸟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及与其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9
10
作者 焦勇钢 戴颖仪 +1 位作者 胡芳芳 袁明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神...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rTMS组和假刺激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的变化,采用临床吞咽困难量表(clinical dysphagia scale,CDS)、吞咽困难预后和严重程度量表(dysphagia prognosis and severity scale,DOSS)评估其吞咽功能变化,同时分析CDS和DOSS评分与ALFF值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CDS和DO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TMS组的CD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且DOSS评分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TMS组较假刺激组患者ALFF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双侧豆状核和双侧额上回(P<0.05),且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和额上回的ALFF变化与CDS评分和DOSS评分变化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促进大脑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和额上回连接功能增强和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困难 急性脑梗死 FMRI 临床吞咽困难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甘蓉 张玉虎 +1 位作者 聂坤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1-232,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PD患者90例.其中认知功能正常43例(认知正常组).伴认知功能障碍47例(认知障碍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结...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障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PD患者90例.其中认知功能正常43例(认知正常组).伴认知功能障碍47例(认知障碍组)及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比较3组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5.70±4.38)μmol/L vs(1 6.20±5.53)μmol/L vs(1 3.51±3.59)μmol/L,P<0.05]。结论 Hcy水平可能与PD认知障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高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基因突变的酶切检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马少春 徐评议 +2 位作者 梁秀龄 张成 王丽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33-335,共3页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 目的应用酶切方法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ATP7B基因中的高频突变点进行检测,并对家系进行基因诊断分析。方法根据高频突变点所处序列设计合适的内切酶MspⅠ,对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39个家系45个患者以及60例正常人的ATP7B基因8号外显子PCR扩增后进行酶切分析。对有异常者进行序列分析(自动测序)。结果正常人组未见异常,患者组有2例突变纯合子,占患者总数44%,11例杂合子,占患者总数244%。酶切的异常率为288%。序列分析证实所有异常表现者均为G2273T置换,即Arg778Leu突变。并检测和分析了3个高频突变家系。结论ATP7B基因的8号外显子778密码子为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高频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18)F-FDG PET显像诊断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丽娟 郑芷萍 +5 位作者 詹培源 周晓红 唐安戊 刘斌 徐卫平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0-262,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脑葡萄糖代谢及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显像的影像学特征和PET诊断标准。方法 静脉注射18F-FDG后行脑断层显像,检查13例 AD、13例非AD痴呆及13例正常人。获得纹状体、丘脑、黑质、顶叶、颞叶、额叶、枕叶、海马单位面积放射性计数与小脑计数的比值(Rcl/cb),进行半定量分析,并与MR进行对照。结果AD患者PET异常率为100%,MR异常者占10/13。PET显像特征:①对称性双侧颞顶叶及海马伴额叶或枕叶代谢减低占9例(9/13);②双侧颞叶对称性代谢减低伴海马或额叶代谢下降占3例(3/13);③双顶叶对称性代谢降低1例(1/13)。12例(12/13)非AD痴呆表现为不对称、多发性代谢降低,降低区位于黑质、纹状体、丘脑及脑皮质区,MR异常率为11/13。结论 在除外脑内结构特异性损害基础上,PET发现对称性双颞顶叶、海马或颞叶、顶叶,伴或不伴枕叶、额叶代谢下降,可诊断AD。PET对AD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脱氧葡萄糖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碱能系统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兵 李彦 +2 位作者 聂坤 王丽娟 张玉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659-661,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主要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除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等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如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疲劳、抑郁、焦虑等在PD中也非常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乙酰胆碱 胆碱酯酶类 记忆障碍 胆碱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同亚型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丽敏 王丽娟 +3 位作者 黄巧 聂坤 李晖 周晓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l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PD患者76例,依据主要运动症状类型分为震颤为主型26例(震颤组)、姿势异常步...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ly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运动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PD患者76例,依据主要运动症状类型分为震颤为主型26例(震颤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gait disorder,PIGD)为主型21例(PIGD组)和混合型29例(混合组)。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均给予rTMS治疗,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统一PD评分量表第3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third part,UPDRS-Ⅲ)评分,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PIGD组和混合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3.25±5.82)分vs(27.81±6.16)分,(23.11±6.56)分vs(26.90±6.28)分,P<0.05]。震颤组治疗后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够改善PIGD为主型与混合型PD的运动症状,而对震颤为主型PD的运动症状疗效不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运动障碍 震颤 步态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痴呆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少华 倪秀莹 +1 位作者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892-894,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伴发多种非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和痴呆是PD最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多数PD患者晚期会进展为痴呆,称为PD痴呆(PDD)。这已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病死...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伴发多种非运动症状。认知障碍和痴呆是PD最为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多数PD患者晚期会进展为痴呆,称为PD痴呆(PDD)。这已成为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病死率,加重照料者负担,增加医疗费用最主要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痴呆 认知障碍 胆碱酯酶抑制剂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月富 代成波 +3 位作者 王硕 马桂贤 张雄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17例,根据DSA显示动脉狭窄是否≥50%为依据,分为两组:狭窄组(174例)患者颅内、外脑大动脉至少1支血管狭窄≥50%;对照组(143例)患者无狭窄或血管狭窄〈50%。检测两组血浆Fib及血脂水平等.按Fib值分4个水平(Fib〈2.96g/L,Fib2.96~3.47g/L,Fib3.48~4.06g/L,Fib〉4.06g/L)观察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血浆Fib水平和Fib水平异常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Fib值的升高,血管狭窄≥50%患者的比例显著增加(X^2=23.10,P=0.000)。血浆Fib水平升高是脑大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独立的、且作用最强的危险因素(OR=1.558,95%CI:1.164~2.087,P=0.003)。结论Fib升高与脑大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其作用可能强于其他传统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动脉硬化 脑血管意外 纤维蛋白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寡克隆带检测以及IgG指数和IgG合成率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晓红 郑芷萍 +3 位作者 詹国华 王丽娟 王硕 袁彦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76-377,共2页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脊液 免疫球蛋白 IG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焦勇钢 袁明贤 戴颖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评价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双侧组、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双... 目的评价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双侧组、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双侧组每天采用高频rTMS刺激病变侧大脑和健侧的相应区域,连续2周。单侧组在病变侧大脑相应区域进行高频rTMS刺激,而在健侧则采用假性rTMS进行刺激。假刺激组则采用双侧假刺激。对比3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的临床吞咽困难量表(CDS)评分、吞咽困难预后和严重程度(DOSS)评分、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评分和视频荧光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结果干预前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01),且3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双侧组的CDS、PAS和VD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干预前的DO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3组的DO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 <0.001),双侧组的DOS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双侧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临床效果优于单侧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困难 疗效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4
20
作者 胡方方 徐书雯 +2 位作者 谢静芳 陈伟平 向绍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88-179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60例ACI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5例)和斑块组(5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 :60例ACI患者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5例)和斑块组(55例),后者再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40例)和稳定斑块亚组(15例);对所有患者均行OXLDL检测,比较各组间的血浆OXLDL水平。结果 :血浆OXLDL水平颈动脉斑块组(0.76±0.35)mg/L显著高于无斑块组(0.42±0.38)mg/L,不稳定斑块亚组(0.81±0.34)m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亚组(0.61±0.36)mg/L(均P<0.05)。结论:血浆OXLDL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血浆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两者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老年A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