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揿针配合PNF技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机制研究
1
作者 邱雅洁 俞裕天 +2 位作者 王莉莉 罗红敏 李呈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9-1655,共7页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相关治疗机理。方法把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揿针+PNF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 目的观察揿针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相关治疗机理。方法把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揿针+PNF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取肩井、肩髃、臂臑、清冷渊、手五里、曲池行揿针皮下浅刺治疗,留针2天后拔除,每周3次,并带针进行PNF治疗,每次30 min,每周5次,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简化的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上肢功能障碍评定量表(DASH)进行评分,抽取血清检测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缓激肽(BK)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量表评分情况: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VAS、DASH评分显著降低,FMA、ADL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DASH评分显著降低(P<0.05),FMA、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检测情况:①组内比较:与治疗前相比,BK及ET-1表达水平上升,NO及CGRP表达水平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K表达与ET-1表达增加幅度、NO表达与CGRP表达减少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揿针配合PNF可缓解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肩部疼痛,增加上肢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上调BK及ET-1表达水平、下调NO及CGRP表达水平相关,从而改善微循环功能,减轻神经源性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上肢功能障碍 PNF技术 揿针 针刺疗法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的失效模式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瀚熙 李艳敏 +4 位作者 蓝惠兰 罗红敏 张秋萍 刘西兰 邓燕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现状。方法组建FMEA管理团队,探讨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调查分析各失效模式的发生频度(O)、不易探测度(D)、严重度(S)和风险优先指数(RPN)。结果 RPN评分〉125分的失效模式...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现状。方法组建FMEA管理团队,探讨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调查分析各失效模式的发生频度(O)、不易探测度(D)、严重度(S)和风险优先指数(RPN)。结果 RPN评分〉125分的失效模式有6个:未执行落实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未规范监测气囊压力、未监测胃部残留容量、未严格执行手卫生、未刷牙法口腔护理、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O值和D值最高的模式均为未执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值最高的模式为未严格执行手卫生;主管护师测算的床头未抬高30~45°、未间歇镇静与脱管评估、未预防深静脉血栓、未严格执行手卫生的RPN值显著高于护士和护师(均P〈0.05)。结论 FMEA有助于找到亟需改善的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中级职称护士对预防VAP集束化护理失效模式的认知显著高于初级职称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集束化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