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宁 陈菲莉 +9 位作者 黄驿岚 江新苗 魏小娟 刘思初 腾燕 潘璐 黄玲 郭汉国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0-1426,共7页
目的:探究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诱导治疗疗效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至2021年间确诊为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及分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多因素L... 目的:探究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诱导治疗疗效及预后不良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至2021年间确诊为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所有患者及分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纳入37例合并继发累及中枢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年总生存率(OS)为46.01%,中位生存期为18.1个月;高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组与替莫唑胺治疗组的2年OS率分别为34.3%和6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7和38.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1和47个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期与年龄、性别、IPI、Ann Arbor分期有关。CD79B、KMT2D、CXCR4、ERBB2、TBL1XR1、BTG2、MYC、MYD88、PIM1基因突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8.2个月,低于总体水平。结论:高剂量甲氨蝶呤联合替莫唑胺的一线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且早期应用基因检测有利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基因突变 预后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GV及预后相关趋化因子/受体基因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罗强 金真伊 +5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李萡 李文瑜 李扬秋 吴秀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分析非γδ T细胞型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TCR γ)亚家族可变区Ⅰ、Ⅱ、Ⅲ(TRGVⅠ、Ⅱ、Ⅲ)基因和预后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CCL20、CCR6、CCL17、CCL22以及CCR4)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 T细胞与趋化因子/受体表... 目的分析非γδ T细胞型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γ(TCR γ)亚家族可变区Ⅰ、Ⅱ、Ⅲ(TRGVⅠ、Ⅱ、Ⅲ)基因和预后相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基因(CCL20、CCR6、CCL17、CCL22以及CCR4)的表达情况,探讨γδ T细胞与趋化因子/受体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疾病转归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非γδ T细胞型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样本,同时收集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正常人外周血中TRGVⅠ~Ⅲ亚家族基因以及CCL20/CCR6、CCL17/CCL22/CCR4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组、难治复发组和缓解组的TRGVⅠ~Ⅲ亚家族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TRGV亚家族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初发组和难治复发组的CCL22和CCR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CCL1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初发、缓解和难治复发组的患者外周血中TRGV各亚家族基因与各趋化因子及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模式也发生改变。初发组和难治复发组存在低表达的TRGVⅡ亚家族,治疗缓解后TRGVⅡ亚家族的表达升高。结论 TRGVⅡ亚家族可能是抗T细胞淋巴瘤的T细胞功能亚群,可能与疾病的发病和转归相关。T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水平的CCL22/CCR4,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受体γ(TCR γ)亚家族可变区Ⅰ、Ⅱ、Ⅲ(TRGVⅠ、Ⅱ、Ⅲ) γδ T细胞 淋巴瘤 趋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氨蝶呤和替莫唑胺与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3
作者 庞迪文 陈菲莉 +6 位作者 郭汉国 江新苗 魏小娟 刘思初 黄玲 梁湛丽 李文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替莫唑胺(TMZ)与利妥昔单抗(R)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患者6-8个周期的MTX(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替莫唑胺(TMZ)与利妥昔单抗(R)联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7年5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首先给予患者6-8个周期的MTX(3.5 g/m^(2))进行诱导治疗,再给予12个周期的TMZ(150 mg/m^(2))进行维持治疗。诱导治疗前一天,根据患者经济情况,给予R 375 mg/m^(2)。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接受HD-MTX+TMZ治疗的患者以及HD-MTX+TMZ+R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和预后的生存分析。结果:共有42例患者纳入研究,HD-MTX+TMZ组17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7.3和34.7个月;HD-MTX+TMZ+R组2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56.7个月和未达到。此外,接受TMZ维持治疗和只进行积极监测的患者之间的中位生存期无显著性差异。在诱导期所有患者均出现1-2级恶心和呕吐,而在巩固治疗期,所有患者未观察到3/4级毒性。结论:HD-MTX+TMZ+R联合治疗PCNSL患者的近期疗效确切,有效性尚可,毒副反应比较轻微,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氨蝶呤 替莫唑胺 利妥昔单抗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