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狭缝引导配体1-3’非翻译区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1
作者 王娅 伍华燕 +5 位作者 高原 吴茹诗 关佩莹 李晖 方俊涛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R 1526nt),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评估mCFs中胶原Iα1/(COL1A1)、胶原IIIα1/(COL3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EdU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对mC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Ⅱ)处理mCFs,检测Slit1-3’UTR 1526nt对于AngⅡ处理mCFs中纤维化表型的影响。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后转染miR-34a-5p的类似物,放线菌素D干预实验检测Slit1-3’UTR 1526nt的mRNA的稳定性。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检测mCFs中miR-34a-5p及其靶基因SIRT1的水平。分别转染miR-34a-5p和靶向SIRT1基因的小干扰RNA(si-SIRT1),检测对Slit1-3’UTR 1526nt调控mCFs纤维化表型的影响。【结果】利用腺病毒可在mCFs中有效介导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过表达Slit1-3’UTR1526nt可显著抑制mCFs纤维化基因的表达和mCFs增殖、迁移能力,抑制AngⅡ诱导mCFs的纤维化表型。放线菌素D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34a-5p降低mCFs中Slit1-3’UTR1526nt的稳定性,而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时mCFs中miR-34a-5p水平降低。转染miR-34a-5p可促纤维化表型,并可逆转Slit1-3’UTR 1526nt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在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显著升高miR-34a-5p靶基因SIRT1水平,在mCFs中分别转染miR-34a-5p和siRNA可一致性地逆转Slit1-3’UTR 1526nt抑制mCFs的纤维化表型。【结论】Slit1-3’UTR1526nt通过特异结合miR-34a-5p并增加其靶基因SIRT1表达发挥抑制mCFs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狭缝引导配体1(Slit1) 3’非翻译区(3’UTR) 微RNA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血清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朱锦宏 吴红 +1 位作者 王春苗 吴晓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0,64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同时阳性罕见模式的病例,探讨其存在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化学发光分析法(MEIA)检测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采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PCR-HRM)分析技术检测HBV基因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比色法检测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5 600例乙肝患者中,HBsAg与HBsAb双阳性的检出率为2.3%,其阳性率在不同性别组及不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所有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sAg、HBsAb、HBeAb、HB-cAb阳性模式比例最高,占57.9%;HBsAg与HBsAb双阳模式中HBeAg阳性组乙肝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高于HBeAg阴性组;而HBeAg阴性组BCP双变异nt1762A-T/nt1764G-A发生率较HBeAg阳性组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sAb双阳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携带者、乙肝后肝硬化、重型乙肝及乙肝肝癌(P <0.05)。结论 HBsAg与HBsAb双阳性出现,并不预示乙肝病毒传染性减弱,而提示病毒基因有可能出现变异,临床有必要通过检测血清HBV DNA来确定患者体内病毒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为此部分HBsAg与HBsAb双阳性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一定临床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0年广州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趋势增高及聚集性多重耐药模式 被引量:9
3
作者 吕婧雯 田本顺 +6 位作者 银晓聪 赵云虎 刘素玲 杨结仪 张娇 肖云菊 顾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4-860,共7页
目的:分析2012—2020年广州地区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布情况及聚集性多重耐药模式。方法:收集2012—2020年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数据;采用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TOF MS进行初步鉴定,并用奥普托欣试验和胆汁溶血试验再次验... 目的:分析2012—2020年广州地区肺炎链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布情况及聚集性多重耐药模式。方法:收集2012—2020年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数据;采用VITEK 2 Compact和MALDI-TOF/TOF MS进行初步鉴定,并用奥普托欣试验和胆汁溶血试验再次验证;采用VITEK 2 Compact和K-B法进行药敏谱分析,结果判读参照CLSI2020标准,数据采用WHONET5.6和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 110株肺炎链球菌,纳入分析753株非重复分离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73.7%)。感染患者中,男性偏多(69.7%),年龄段主要集中在≤5岁的婴幼儿及儿童(53.9%),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室为主(51.4%)。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占总分离数的75.3%(567/753),多重耐药株分离率从2012年的66.7%(44/66)上升至2020年的93.9%(46/49),呈上升趋势(P <0.001)。美罗培南耐药率从27.9%(17/61)上升至58.7%(27/46),出现明显增长趋势(P <0.001);青霉素耐药率从70.0%(7/10)降低至18.4%(9/49),出现明显下降趋势(P <0.001);头孢噻肟从9.1%(1/11)上升至32.6%(15/46)(P=0.063),但其上升趋势不可忽略,需进一步监测;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一直较高。多重耐药模式出现聚集性,最主要为A模式:四环素-复方磺胺甲恶唑-红霉素同时耐药,占27.3%(155/567),其他耐药模式均在A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结论: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呈逐年递增趋势,美罗培南和头孢噻肟为重点监测药物,青霉素出现耐药减少趋势,可作为经验性治疗用药。聚集性耐药模式提示经验用药可能失败,地区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定期进行耐药监测是长期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多重耐药 耐药模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