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干预最新研究进展
1
作者 吴淑婷 徐伟豪 林展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中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老年人口(≥60岁)约占总人口的18.7%(约2.64亿)。最新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4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8亿,而这一数字在2... 中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老年人口(≥60岁)约占总人口的18.7%(约2.64亿)。最新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4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8亿,而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5亿。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我国的CVD发病率持续增高,给居民和政府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当老年CVD患者合并老年综合征时,住院时间更长,失能率和病死率也显著升高。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老年CVD患者由于生理储备功能的下降而应对外界有害刺激时脆性增加,这一状态也被称之为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衰弱 干预 健康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洛尤单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基于FOURIER研究中国亚组的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丽华 李为民 +3 位作者 姚朱华 陈纪言 董军 李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4-710,共7页
目的:基于FOURIER研究评估依洛尤单抗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FOURIER研究中纳入的1021例中国ASCVD患者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延长中国亚组患者研究治疗时长至与... 目的:基于FOURIER研究评估依洛尤单抗在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球多中心临床研究FOURIER研究中纳入的1021例中国ASCVD患者进行事后的数据分析,模拟出延长中国亚组患者研究治疗时长至与全球和亚裔人群治疗时长相似或更长时间时的主要终点获益。其中ASCVD患者均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仍≥1.8 mmol/L,基于他汀类药物治疗上又随机接受依洛尤单抗或安慰剂治疗[依洛尤单抗组(n=509)和安慰剂组(n=512)],主要终点为至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因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复合终点)的时间,以最早事件发生时间为准。结果:48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依洛尤单抗组LDL-C较基线的平均百分比变化差值为-68.08%(95%CI:-70.92~-65.24,P<0.01)。基于全球和亚裔人群数据,模拟得到中国人群依洛尤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主要终点的5年HR(95%CI)分别为0.86(0.71~1.06)和0.78(0.63~0.95),且HR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依洛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74.7%和73.2%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在中国ASCVD患者中,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依洛尤单抗较安慰剂进一步将LDL-C降低68.08%,且长期用药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总体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洛尤单抗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临床获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小鼠HL-1心肌细胞桥粒斑蛋白基因表达对缝隙连接蛋白43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黔桓 邓春玉 +5 位作者 饶芳 刘晓颖 麦丽萍 朱杰宁 谭虹虹 吴书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2-987,共6页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小鼠HL-1心肌细胞桥粒斑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L-1细胞DSP和Cx43蛋白的表达,用双免...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小鼠HL-1心肌细胞桥粒斑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HL-1细胞DSP和Cx43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Cx43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并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状况。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siRNA-DSP组的DSP和Cx4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空白组和对照组DSP与Cx43蛋白存在共定位情况,而siRNA-DSP组DSP和Cx43蛋白共定位遭到破坏,Cx43蛋白出现再分布,在细胞内检测到Cx43蛋白,并且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发现siRNA-DSP组Lucifer yellow通过HL-1细胞缝隙连接的传输功能降低。结论:DSP表达抑制不仅使Cx43出现再分布,而且影响缝隙连接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 桥粒斑蛋白 基因沉默 H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A关于先天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衰科学声明的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曹进 崔亚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196-199,共4页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良及介入心脏病学的快速发展,过去数十年先天性心脏病生存率的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先天性疾病所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年龄广、个体差异大、原因多样、...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良及介入心脏病学的快速发展,过去数十年先天性心脏病生存率的明显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先天性疾病所致慢性心衰的发病年龄广、个体差异大、原因多样、缺乏可靠的评估体系,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心衰以成人多见,多数文献集中于成人.2016年AHA发表科学声明阐明先天性心脏病所致慢性心衰的发病机制 [1],侧重论述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心衰,并讨论一些特殊病理类型如系统性右室、单心室及Fontan术、导致左室后负荷及右室前负荷加重的先天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声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实时测峰值摄氧量与6min步行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国林 郭兰 +3 位作者 李河 麦劲壮 刘智 黄思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6-598,共3页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6min步行试验(6MWT)中峰值摄氧量(peak VO2,PVO2)与步行距离的关系。方法:对5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同时采用无线遥测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测量每次呼吸的VO2、VCO2等气体交换参数。结果:6MWT的步行距... 目的:评价健康受试者6min步行试验(6MWT)中峰值摄氧量(peak VO2,PVO2)与步行距离的关系。方法:对51例健康受试者进行6min步行试验,同时采用无线遥测便携式K4B2气体分析仪实时测量每次呼吸的VO2、VCO2等气体交换参数。结果:6MWT的步行距离与PVO2呈线性相关(r=0.619,P<0.001),回归方程VO2/kg=0.05D-6.331(P<0.001)。PVO2>PVCO2,R<1,提示6MWT为无氧阈以下的运动试验。结论:6MWT步行距离与PVO2密切相关,此方法安全简便,对于评价心肺功能以及评估心肺康复治疗疗效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in步行试验 摄氧量 无氧阈 心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ESH动态血压监测实践指南》解读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鲁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2期24-27,共4页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 )。尽管对该建议有很大争议,但也很快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2012年...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 )。尽管对该建议有很大争议,但也很快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2012年2月澳大利亚发表了本国的ABPM专家共识^([2]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ABPM的临床应用,并提供了降压起始治疗及降压靶目标的ABPM数值以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 监测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ⅡTA核糖核酸酶P抑制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7
作者 何飞 吴书林 +1 位作者 孙明 郭荣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5-409,共5页
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以pTK11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抗CⅡTA第452及629位点的引导序列的M1-RNA(M1-452-GS及M1-629-GS)... 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Daudi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以pTK117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带有抗CⅡTA第452及629位点的引导序列的M1-RNA(M1-452-GS及M1-629-GS),再分别插入pUC19载体(pUC19-M1-452-GS和pUC19-M1-629-GS).从Raji细胞中克隆CⅡTA基因DNA片段(114~800)后插入pGEM-7zf(+)质粒.将重组M1-RNA与靶基因的mRNA进行细胞外共孵育,显示仅pUC19-M1-629-GS可特异性地切割靶基因mRNA.再将M1-629-GS克隆入psNAV载体(pA629)并稳定转染Daudi细胞株,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其HLA-DR、DP、DQ抗原表达.与对照组比较,M1-629-GS阳性Daudi细胞的CⅡTAmRNA含量减少90.19%(P<0·05),其HLA-DR、DP、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91.97%、90.19%、92.36%(P<0·05).研究表明,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可通过抑制CⅡTA的转录而降低Daudi细胞表面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 核糖核酸酶P(M1-RNA)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CⅡTA的核糖核酸酶P对Jurkat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何飞 吴书林 +1 位作者 孙明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607-611,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的M1-RNA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M1-RNA是核糖核酸酶P的催化活性单位,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3408位点的M1-RNA(M1-3408-GS)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片段(3176-3560),分别插入pUC19、pGEM-7zf(+)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细胞外切割作用明显的M1-3408-GS亚克隆入psNAV载体并稳定转染Jurkat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细胞表面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检测其CⅡTA的mRNA水平。结果表明:在重组人干扰素(IFN)-γ诱导下,M1-3408-GS阳性Jurkat细胞株与对照组比较,其表面HLA-DR、HLA-DP、HLA-DQ抗原诱导型表达分别降低了83.17%、94.12%及84.31%;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明显降低(P<0.05,t=4.89)。结论:抗CⅡTA的M1-RNA(M1-3408-GS)降低了自身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 核糖核酸酶P(M1-RNA)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