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庞程程 张智伟 +1 位作者 钱明阳 李渝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56-960,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 目的: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2356例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动脉瓣狭窄(PS),并行介入治疗的0-18岁CHD患儿,在介入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2356例CHD患儿中15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75%;其中VSD组为11.40%(82/719),ASD组为7.50%(51/680),PDA组为3.09%(22/712),PS组为1.63%(4/24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1%(102/2356)。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71%(64/2356),VSD组为3.62%(26/719),ASD组为2.21%(15/680),PDA组为2.53%(18/712),PS组为1.63%(4/245);术中严重并发症为0.51%(12/2356),术后早发严重并发症为1.99%(47/2356),迟发严重并发症为0.21%(5/2356)。严重并发症经介入手术治疗0.13%(3/2356),经外科手术治疗0.64%(15/2356),经内科保守治疗1.95%(46/2356);2例死亡,死亡率0.08%。结论CHD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但仍不容忽视。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按常规操作,术后进行规范的长期随访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2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潘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对38例主肺动脉窗患者的初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初诊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21例,误诊17例,误诊率44.74%(17/38)。17例误诊病例中,6例经心导管检查确诊,... 目的探讨主肺动脉窗初诊超声心动图误诊原因及确诊方法。方法对38例主肺动脉窗患者的初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初诊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21例,误诊17例,误诊率44.74%(17/38)。17例误诊病例中,6例经心导管检查确诊,5例经心脏CT确诊(其中3例结合再次超声心动图综合诊断),1例经心导管及心脏CT联合确诊,3例经手术确诊,1例经心脏MRI确诊,1例经TEE检查确诊。结论主肺动脉窗临床易于误诊,出现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左心增大时,应首先考虑主肺动脉窗的可能,最终确诊有赖于心导管、心脏CT、心脏MRI和(或)反复超声心动图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误诊 主肺动脉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慧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8期827-829,共3页
关键词 小儿 充血性心力衰竭 洋地黄 血管扩张剂 心房肽 利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药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反应性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周玲梅 许毓楷 +4 位作者 洪钿 梁东坡 谢育梅 王树水 张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95-1399,共5页
目的 评价靶向药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治疗效果,评估靶向药物对这些患儿肺血管反应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中心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中重度PAH的CHD患儿,予靶向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 目的 评价靶向药物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治疗效果,评估靶向药物对这些患儿肺血管反应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本中心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中重度PAH的CHD患儿,予靶向药物治疗至少3个月后再次心导管检查,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第一次心导管时11例行急性肺血管反应试验(AVT)。结果 共15例患儿,靶向药物治疗后经心导管检查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8例(53.3%)经靶向药物治疗后行手术治疗,余7例继续口服靶向药物治疗。所有行AVT试验的患儿中,仅18.2%(2/11)提示阳性。结论 靶向药物可降低CHD合并PAH患儿的mPAP及PVRI,甚至可以获得解剖根治手术机会。先心病患儿的AVT试验阳性率低,靶向药物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估肺血管反应性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药物 儿童 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5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1 位作者 谢育梅 李俊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9-91,共3页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例儿童期主肺动脉窗予以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1个月、14岁及2岁。1例属非限制性缺损,2例属限制性缺损。1例采用逆向法(主动脉端至肺动脉端)通过缺... 目的总结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主肺动脉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对3例儿童期主肺动脉窗予以经导管介入封堵,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1个月、14岁及2岁。1例属非限制性缺损,2例属限制性缺损。1例采用逆向法(主动脉端至肺动脉端)通过缺损,2例采用顺向法;1例采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2例采用动脉导管封堵器。结果 3例病例均成功封堵,2例无残余分流;1例有中量残余分流,1个月后复查无残余分流。3例均无左冠状动脉、肺动脉阻塞及主动脉或肺动脉反流。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儿童期大的(非限制性或限制性)主肺动脉窗是安全、可行的。选择介入的主肺动脉窗需是中间型,无伴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明显减少不适感、不需体外循环、无手术瘢痕及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肺动脉窗 封堵器 介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肺动静脉瘘9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4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潘微 石继军 王树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1-492,共2页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 肺动静脉瘘(pulmonary arteriovenous fistula,PAVF)是一种罕见的肺血管畸形,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肺动脉和肺静脉之间的异常沟通,形成高流量、低阻力的右向左分流,畸形可发生在肺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等不同水平,呈单发性或多发性,如大量的分流可对患儿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静脉瘘 儿童期 肺血管畸形 右向左分流 后天性因素 毛细血管 肺动脉 肺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7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兆丰 张智伟 +2 位作者 钱明阳 石继军 王树水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4期254-255,共2页
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 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谢育梅 张智伟 +3 位作者 李渝芬 钱明阳 石继军 王树水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9-591,共3页
目的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为4.1~7.4mm,长度7.9~11.9mm,合并中~重度的肺... 目的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关闭婴儿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就诊的10例4~9个月婴儿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大管型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内径为4.1~7.4mm,长度7.9~11.9mm,合并中~重度的肺动脉高压。选用6~12mm国产肌部或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介入治疗,术后主动脉造影、术后24h及1~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主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残余分流。随访超声心动图无明显降主动脉缩窄,1例左肺动脉轻度狭窄。无其他不良并发症。结论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用于关闭婴儿粗大管型的动脉导管未闭,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中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经导管关闭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利香 陈玫 +2 位作者 张雪芳 黄晓燕 胡沛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62-96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6例中,104例封堵成功,2例行心外... 目的:通过对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106例婴幼儿的护理,总结该术式的护理工作对治愈动脉导管未闭婴幼儿的重要性。方法:针对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前术后的护理,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06例中,104例封堵成功,2例行心外科手术,成功率达98%,经过术前、术后的仔细观察和精心的术后护理,10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无与护理及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难点是婴幼儿年龄小,不会诉说,要求工作人员精心、耐心、用心去观察病情。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电、血压、体温、尿色、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温及心脏杂音等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做好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勤 柳志红 +16 位作者 奚群英 纪求尚 熊长明 翟振国 杨媛华 刘春丽 顾虹 李梦涛 王琦光 应可净 谢育梅 万霞 安辰鸿 黄宁 段安琪 晏露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是通过PAH患友互助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以调研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发放问卷填写。对确诊时间、病因、生活质量评估及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共完成33例PAH患者线下访谈和461例PAH患者有效问卷。461例有效问卷PAH患者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女性343例(74.4%),平均年龄(36.3±11.7)岁,235例(51.0%)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61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3(30,915)d;在375例进行了初诊WHO功能分级的患者中,Ⅲ级167例(44.5%)、Ⅳ级46例(12.3%);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0,365)d;仅146例(31.7%)患者规律复诊。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诊治延迟最为明显,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中位时间为242(0,1461)d,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中位时间为31(0,2738)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对药物和随访的依从性最差,仅62例(26.4%)患者能坚持用药并规律复诊。对2006年及以前、2007~2017年、2018年及以后3个时段确诊的PAH患者状况分析显示,2018年及以后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明显缩短,规律复诊情况也明显改善(P均<0.001)。我国PAH患者的SF-36评分与肿瘤患者相当,其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远低于美国PAH患者。结论:我国PAH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PAH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SF-36评分 靶向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导管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护理
11
作者 陈娇 陈雄英 +1 位作者 叶敏 陈新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6期2608-2609,共2页
目的:总结12例经导管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杂音及尿颜色的改变,做好穿刺伤口及肢体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12例患... 目的:总结12例经导管封堵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护理。方法:对12例患儿进行术前评估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杂音及尿颜色的改变,做好穿刺伤口及肢体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结果:12例患儿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的密切观察及精心护理,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了保证治疗的成功,术前要做好评估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杂音及尿颜色的改变,要做好穿刺伤口及肢体的护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护理 经导管治疗 残余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
12
作者 叶敏 陈娇 +1 位作者 陈新梅 陈雄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583-58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2例PVSD患儿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202例患儿中有12例在左心室造影后显示不符合适应证,6例失败,184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膜部... 目的:总结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2例PVSD患儿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202例患儿中有12例在左心室造影后显示不符合适应证,6例失败,184例均成功置入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技术成功率为96.8%,术后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的术中、术后监护处理对保证患儿PVSD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心脏导管插入 护理 AMPLATZER封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