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参数MRI影像组学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的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马伟琼 陈康胤 +3 位作者 杨宁 江桂华 蓝博文 曾裕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8-113,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状态的PT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为91例颈... 目的评估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术前预测颈部淋巴结状态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经手术病理确诊淋巴结状态的PTC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为9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91例非转移组。在多种MRI影像序列[轴位T1WI、T2WI、T2WI压脂、T1WI增强、T1WI压脂增强以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获得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最后,使用多参数MRI纹理特征和直方图特征作为输入,构建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颈部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进行分类。结果结合多种磁共振序列的多参数模型具有良好的分类性能,分类准确度高达79.61%,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83.00%,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911。结论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PTC患者术前的颈部淋巴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多参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直方图特征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化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与术式选择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楚岚 江桂华 +4 位作者 吴重重 赵红 蔡伟 高长青 杨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9-294,共6页
【目的】评价基于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的RENAL评分系统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并探讨该评分系统与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术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225例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的术前CT及... 【目的】评价基于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的RENAL评分系统临床应用的稳定性,并探讨该评分系统与局限性肾肿瘤患者术式选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共225例在解放军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局限性肾肿瘤患者的术前CT及临床资料,由三名影像科医师采用RENAL评分系统分别进行总分和R(最大径)、E(外生性/内生性)、N(与肾窦的距离)、A(腹/背侧)、L(沿肾纵轴的关系)和h(是否与肾蒂血管接触)各变量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三名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依据总评分将患者分为为低、中、高分三组;根据术式分为根治术和部分切除术;分析总分及各变量分值与手术方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三名观察者的总分评分及各变量分值一致率均达90%以上(P<0.001)。RENAL评分高低与术式选择相关,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式患者的总分低于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式的患者(P<0.001)。患者年龄和评分项目R、N、L、h与术式选择相关;R、N、L得分越高,肿瘤与肾蒂血管(h)有接触,越倾向于采用后腹腔镜肾根治切除术式,反之,则倾向于采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式(P值分别为0.000,0.034,0.034和0.012)。而评分项目E、A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患侧均与术式选择无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肾肿瘤影像解剖特征的RENAL评分系统稳定性良好,评分高低与手术方式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解剖特征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影像表现及与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坚全 马晓芬 +1 位作者 黄强钦 江桂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的影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CT/MR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MRCP等技术回顾性分析89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影像特点及其中15例由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与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的影像特点及相关性。【方法】应用CT/MR多平面成像(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MRCP等技术回顾性分析89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影像特点及其中15例由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的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影像特点,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结果】89例PAD患者中46例属于乳头缘型,27例属于乳状上型,4例属于乳头下型,12例属于乳头水平外侧型。其中有15例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其中乳头缘型12个,乳头上型1个,乳头水平对侧型1个,乳头下型1个,乳头边缘型PAD引起单纯性胆管炎、胰管炎几率明显高于其它非边缘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是胆胰疾病重要病因之一,利用多排螺旋CT后处理功能及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相关胆胰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 胆管炎 胰管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量化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广明 江桂华 +3 位作者 陈辉 徐雯 钱东东 罗召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4-308,共5页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量化方法,辅助影像和临床医师对患者做出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纳入150例COVID-19患者的CT图像,针对COVID-19在CT影像中的空间分布、纹理征象等特点,提出一种...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影像量化方法,辅助影像和临床医师对患者做出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纳入150例COVID-19患者的CT图像,针对COVID-19在CT影像中的空间分布、纹理征象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域生长和主动轮廓的半自动的图像分割方法。在少量人工交互的情况下:①对处于不同发展期的COVID-19病灶进行识别与分割提取;②对提取的病灶,提供一套科学量化分析方法;③通过分析同一患者不同分期的CT影像中病灶量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辅助医师跟踪COVID-19病情及制订诊疗方案;④对干预治疗后的病情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在150例CT影像上分割的最大Dice为0.99,最小Dice为0.89,平均Dice为0.95,患者在不同病情进展期的病灶数目、最大病灶面积、平均病灶面积与病情发展呈正相关。结论通过与临床报告对比发现,本方法与其他已知的有效临床特征有很强的相关性和互补性,从而明确本方法能极大地辅助医师分析COVID-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分割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童年创伤的重症抑郁患者异常全脑功能连接:一项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草军 傅世舜 +2 位作者 江桂华 马晓芬 田军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0-428,共9页
【目的】童年创伤(CT)被认为是成年后发展为重度抑郁(MD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伴有CT的MDD(CT-MDD)患者的神经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MDD患者静息态全脑功能连接(FC)。【方法】对34名CT-MDD患者和34名健康... 【目的】童年创伤(CT)被认为是成年后发展为重度抑郁(MDD)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伴有CT的MDD(CT-MDD)患者的神经基础仍然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CT-MDD患者静息态全脑功能连接(FC)。【方法】对34名CT-MDD患者和34名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进行全脑体素水平度中心性(DC)分析,选取两组间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感兴趣区(ROI),进一步计算全脑FC。随后,将异常脑区DC,FC值与临床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T-MDD组右侧额中回(MFG)的DC值高于健康对照组。基于种子点的脑功能连接分析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MDD组右侧MFG与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P<0.05)。此外,右侧MFG的DC值与CT严重程度相关。【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以右侧MFG作为ROI,其与默认网络(DMN)中的两个重要脑区右内侧前额叶和左侧楔前叶之间的FC增加,这可能表明CT-MDD患者的认知执行网络与DMN之间的同步性增加。这些发现可能为深入了解CT-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重症抑郁 度中心性 功能连接 默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江桂华 颜剑豪 +3 位作者 林楚岚 黄娟 文华 李武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挑选已行CTA检查并无血管及其他病变的病例共45例,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mgI/ml,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Render(V...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挑选已行CTA检查并无血管及其他病变的病例共45例,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mgI/ml,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Render(VR),按左右面动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左侧面动脉:45例中有44例(97.8%)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4.50 ̄47.90mm,平均(18.77±8.98)mm;1例(2.2%)起自颈总动脉。右侧面动脉:45例(100%)均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6.80 ̄39.70mm,平均(19.23±8.25)mm。双侧面动脉均以独立起于颈外动脉多见,其次为舌、面动脉共干起于颈外动脉,左侧面动脉中颏下动脉与面动脉共干以及甲、舌、面动脉共干各1例。左侧面动脉干管径1.40 ̄4.70mm,平均(2.83±0.77)mm;右侧面动脉干管径1.60 ̄4.30mm,平均(2.81±0.79)mm。左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12例(26.67%),口角至鼻翼之间7例(15.56%),鼻翼以上26例(57.77%)。右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7例(15.56%),口角至鼻翼之间12例(26.67%),鼻翼以上26例(57.77%)。双侧面动脉均以穿过下颌下腺实质多见(左侧23例、右侧24例),其次为下颌下腺深面走行(左侧11例、右侧9例)。结论16排螺旋CTA可以无创性术前评价面动脉,借助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显示双侧面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及中止部位,为临床医师提供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整形外科的皮瓣设计和显微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解剖学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成瘾患者眶额叶皮层功能连接异常与决策能力缺失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迎伟 江桂华 +4 位作者 苏欢欢 马晓芬 李黎明 田军章 张雪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7-1121,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眶额叶皮层(OFC)功能连接的变化及其与慢性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慢性海洛因成瘾男性患者14例,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尼古丁依赖水平匹配的健康被试14例参加本研究。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1... 目的探讨慢性海洛因成瘾者眶额叶皮层(OFC)功能连接的变化及其与慢性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决策行为的关系。方法慢性海洛因成瘾男性患者14例,与之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尼古丁依赖水平匹配的健康被试14例参加本研究。采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16通道神经血管线圈,对被试分别进行头颅结构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后利用SPM8软件以双侧眶额叶皮层为感兴趣区,分别进行组内和组间眶额叶皮层静息态功能网络分析。采用爱荷华赌博任务(IGT)对两组被试进行决策能力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海洛因成瘾组眶额叶皮层与右侧顶下小叶(rIPL)之间功能连接显著下降(t=3.5,P<0.05,多重比较校正)。IGT的行为学结果发现,随决策次数递增,两组被试的净分数均逐渐提高(P<0.001),但正常对照组的净分数明显高于海洛因成瘾组(P<0.001)。海洛因成瘾患者OFC-rIPL功能连接与IGT评分呈明显负相关性(r=-0.550,P=0.041)。结论慢性海洛因成瘾者OFC-rIPL脑网络存在异常,而这种异常可能是其在行为学上存在冲动性决策障碍的神经基础,也可能是其成瘾行为的产生、维持和复吸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成瘾 功能磁共振 功能连接 决策能力缺失 眶额叶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颜剑豪 江桂华 +3 位作者 黄娟 郑丽吟 文华 李武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55-285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Brilliance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Brilliance16),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 TM Workspace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1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3组间比较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BV、MTT值则差异无显著性(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恶性病变组BF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01),良、恶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1.000)。正常甲状腺组与良性病变组差异无显著性(P=0.341)。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正常甲状腺与良、恶性肿瘤的BF值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结构的变化:一项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 被引量:6
9
作者 颜剑豪 李盟 +2 位作者 汪天悦 詹文峰 江桂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0-1183,共4页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TNP)和正常对照组间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8例TNP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进行全脑高分辨结构像扫描。采用SPM8对采集的三维结构像数据进行预处... 目的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TNP)和正常对照组间全脑灰质体积的差异。方法采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对28例TNP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进行全脑高分辨结构像扫描。采用SPM8对采集的三维结构像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DARTEL对全脑结构进行VBM分析,并以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灰质体积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P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广泛脑区的灰质体积减少,这些减少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颞中回,双侧额上回,额中回,左侧中央前后回,右侧梭状回,前扣带回等区域。结论 VBM揭示了TNP存在广泛脑区灰质密度异常,这些脑区基本属于疼痛的感知和处理区域。此外,这种脑结构改变有助于对TNP神经机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灰质体积 VBM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阈值区间的水平集算法在耳蜗分割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刁现芬 陈思平 +1 位作者 梁长虹 汪元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2-266,共5页
为了获取独立的三维耳蜗模型,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半自动、由粗到细、结合三维显示反馈的耳蜗分割方法.浏览二维切片,调节图像强度区间并选取感兴趣区域,从颞骨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中对耳蜗进行粗分割;采用基于阈值区间的三... 为了获取独立的三维耳蜗模型,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半自动、由粗到细、结合三维显示反馈的耳蜗分割方法.浏览二维切片,调节图像强度区间并选取感兴趣区域,从颞骨螺旋CT(computed tomography)图像中对耳蜗进行粗分割;采用基于阈值区间的三维水平集(level set)分割算法对耳蜗进行细分割.应用可视化技术,对分割结果进行实时显示,显示结果作为用户进行参数调节的参考依据,经过多次人机交互,直至获得满意的分割结果.利用临床颞骨螺旋CT图像进行耳蜗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分割结构复杂且表面光滑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 图像分割 水平集算法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碎栓与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立恒 江桂华 +2 位作者 肖承江 陈延 方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机械碎栓和支架取栓两种方法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2月共82例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其中58例病人在发病后3~5 h行微导管机械碎栓治疗,24例病人行Solitaire AB支架取栓治疗。两组病人均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其血流动力学评估采用前向血流评定TICI分级。当前向血流达TICIⅡ-Ⅲ级时表示血管再通成功,TICI 0-Ⅰ级表示血管再通失败。脑卒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我们分别统计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天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47例,再通失败11例,血管再通率81.0%,继发性脑出血2例(3.45%),再通后血栓脱落导致继发性脑栓塞2例(3.45%),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取栓组血管再通成功20例,再通失败4例,血管再通率83.3%,继发性脑栓塞1例,无颅内出血并发症,术后3天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架取栓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肯定,而碎栓组血管再通成功率不低于取栓组,相比之下,碎栓技术更容易推广应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碎栓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ixon方法快速量化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楚岚 江桂华 +5 位作者 陈楚庄 李武铭 刘金武 颜剑豪 肖毅 全显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5-471,共7页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Dixon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70名NAFLD患者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肝脏mDixon容积扫描和1H-MRS采集.1H-MRS扫描采用单... [目的]利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作为参考标准,评价mDixon方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量化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选取70名NAFLD患者在1.5 T磁共振扫描仪行肝脏mDixon容积扫描和1H-MRS采集.1H-MRS扫描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分析法,记录亚甲基峰(1.3 ppm)和水峰(4.7 ppm)下面积,计算脂肪分数.mDixon扫描得到的水相及脂相分别传输至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处理,测量肝脏脂肪分数.[结果]采用Image J软件在mDixon图像测量得到的肝脏脂肪分数平均为(16.9±8.7)%(范围为6.6%~37.0%).用1H-MRS测量得到的肝脏脂肪分数平均为(16.0±8.8)%,(范围为5.7% ~ 41.4%).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0(P< 0.0001).用Bland-Ahman方法,95.8%数据点都在95%一致性范围内.[结论]经Image J软件简单处理mDixon方法获得的图像能快速、准确量化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量化 脂肪含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成瘾患者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及结构连接的改变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健卫 陈艳美 +4 位作者 杨水清 黎超 詹文峰 左卫 邱迎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1-808,F0002,共9页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及结构连接的变化,同时探讨海洛因成瘾患者脑默认网络的改变与成瘾患者临床决策能力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4名海洛因成瘾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观察海洛因成瘾患者脑...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及结构连接的变化,同时探讨海洛因成瘾患者脑默认网络的改变与成瘾患者临床决策能力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了14名海洛因成瘾患者和14名健康对照。观察海洛因成瘾患者脑默认网络结构连接(DTI三维白质纤维束追踪获取的路径长度,FA(分数各向异性),MD(平均扩散系数),AD(轴向弥散率)和RD(纵向弥散率))和功能连接(f-MRI获取的时间相关系数)改变,应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调查海洛因患者的默认网络结构/功能连接指数与海洛因成瘾时间及临床决策能力(爱荷华赌博任务(IGT))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海洛因成瘾患者PCC/PCUN和PHG及内侧前额叶(MPFC)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减低,同时,海洛因成瘾患者PCC/PCUN和MPFC间白质纤维平均FA值显著减低,而MD显著增高。PCC/PCUN至MPFC之间功能连接与海洛因成瘾患者临床决策能力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海洛因成瘾患者脑默认网络的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均存在不同程度破坏。海洛因成瘾患者脑默认网络连接的破坏随着海洛因成瘾时间的延长而持续进展,并与其临床决策能力缺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成瘾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静息态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桂华 曾少庆 +4 位作者 田军章 林楚岚 章兰英 钟碧玲 梁联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卵巢肿瘤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淑美 江桂华 +4 位作者 马晓芬 苏欢欢 詹文峰 田军章 邱迎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2-937,共6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探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了解大脑右侧海马及其功能相关区域在IBS患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IBS患者及21例年龄、性别、受...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探索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了解大脑右侧海马及其功能相关区域在IBS患者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1例IBS患者及21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选取大脑右侧海马为种子点,比较两组之间大脑右侧海马功能连接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大脑右侧海马与右侧扣带回中部、右侧岛叶、左右侧的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降低;与左侧额中回、左侧顶上回以及左侧楔前叶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本研究证明静息状态下IBS患者大脑右侧海马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本研究从功能整合的角度探究IBS患者大脑神经活动的改变,促进我们进一步理解IBS的神经活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连接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肠易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和MRI在鼻咽癌放疗后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立兵 石卫民 +3 位作者 宋维舒 范义湘 黄凯龄 颜剑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和MRI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后3~36个月同期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随访中行18F-FDGSPECT/CT显像检查53例次,与同期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 目的:探讨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和MRI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临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鼻咽癌患者于放疗后3~36个月同期行18F-FDGPET/CT和MRI检查,随访中行18F-FDGSPECT/CT显像检查53例次,与同期MRI显像结果和3~6个月的临床追踪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发现鼻咽癌放疗后的复发和转移阳性22例、阴性24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0%、83.3%和88.4%,MRI发现复发或转移阳性19例、阴性27例,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87.5%和91.2%,两者间准确度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和MRI对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能有效地评价治疗效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能进一步提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18F-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MR显像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在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立恒 肖承江 +3 位作者 吴宏 苏欢欢 刘金武 汪天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62例患者,在发病3~8h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62例患者,在发病3~8h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采用改良的血管TICI分级标准(mTICI)评估血管栓塞情况,通过CTA及CTP参数评估责任血管及血流灌注状态,初步判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的可行性。患者行支架取栓术后24h再次行多模式CT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情况,患者入院时和取栓术后72h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经多模式CT检查共筛选出34例患者有支架取栓适应证。行支架取栓术后复查多模式CT,血管再通成功30例(30/34),成功率88.2%。取栓治疗的34例患者中,术前CTP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IP),表现为IP与健侧镜像区相比,脑血流量(CBF)显著降低,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取栓术后责任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值与术前对比,rCBF、rCBV升高,rTTP、rM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h患者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支架取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江桂华 章兰英 +4 位作者 李光宇 林楚岚 曾少庆 钟碧玲 田军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及病理图像。结果按MR表现分为肿瘤囊性... 目的通过对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及病理图像。结果按MR表现分为肿瘤囊性成分包绕瘤实质、假性恶性肿瘤征象、均匀信号实性肿块。发病部位包括发生于子宫者19例,其中发生于浆膜下11例,肌壁间4例,阔韧带3例,宫颈2例,粘膜下2例,阴道1例,卵巢1例。除2例粘膜下肌瘤为实性外,其余肿块大体上均呈不同程度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以中等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组织病理上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不同程度水肿、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囊变及出血。结论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相应的平滑肌瘤。不典型平滑肌瘤多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观察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实质内是否存在短T2信号,有助于平滑肌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疾病 女性 平滑肌瘤 囊实性肿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眉间区表情肌的应用解剖与三维重建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许娟 罗盛康 +2 位作者 徐达传 汪海滨 梁联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1-504,共4页
目的为眉间区除皱术提供表情肌解剖学形态学基础。方法对6例(12侧)成人头部标本的降眉肌、皱眉肌、降眉间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相关表情肌构筑数,照像留存。通过人工干预后进行CT扫描,简便快捷的建立三维模型,清晰的定位表情肌。结果通... 目的为眉间区除皱术提供表情肌解剖学形态学基础。方法对6例(12侧)成人头部标本的降眉肌、皱眉肌、降眉间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相关表情肌构筑数,照像留存。通过人工干预后进行CT扫描,简便快捷的建立三维模型,清晰的定位表情肌。结果通过解剖,清晰地展示了眉间区域表情肌的形态学特点,并测量出其相关定位参数及肌重,成功地建立了眉间区域表情肌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眉间区域表情肌包括皱眉肌和眉间降肌,皱眉肌形态可分为两大类:横向型和斜向型,一般从眉毛形态即可辨识。其中,斜型按其形态又可分为:斜向单束型和斜向分束型。眉间降肌可分为降眉肌、降眉间肌,其形态及发育情况个体差异较大。结论眉间区表情肌为肉毒素注射治疗眉间纹的目标肌肉,通过探讨眉间区表情肌解剖位置及形态特征,测量相关表情肌构筑数并简便快捷的建立三维模型,对个性化肉毒素除皱开展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眉肌 降眉肌 降眉间肌 应用解剖 三维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灌注成像和三维重建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姜敏 张刚庆 +3 位作者 高鹏 李武铭 温建燔 张国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7,283,共6页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256层CT对50例经彩超或钼靶发现有乳腺肿物的患者进行灌注扫描,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不同性质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灌注成像指标,以及乳腺三... 目的探讨256层CT灌注成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乳腺疾病诊断和术前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256层CT对50例经彩超或钼靶发现有乳腺肿物的患者进行灌注扫描,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分析不同性质乳腺肿瘤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的灌注成像指标,以及乳腺三维重建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结果 256层CT灌注成像指标值对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维重建模型可以全方位地观察病灶情况,为术前评估提供了依据。结论 256层CT灌注成像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三维重建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乳腺癌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灌注成像 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