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
作者 郑聪颖 舒航 +2 位作者 唐凯 曾少建 毛承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 目的探究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2005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7例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后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编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时间为1~6月,平均恢复时间为33.32±16.76 d。年龄、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程度、从外伤后动眼神经麻痹到接受治疗时间、球囊使用数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瘘口流量与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呈负相关。结论球囊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动眼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栓塞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 动眼神经麻痹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原蛋白转化酶1及神经肽Y的表达
2
作者 梁正羽 唐松山 +4 位作者 王鹏 陈光忠 李炎稳 侯崇显 周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95-598,共4页
目的观察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皮质神经细胞内原蛋白转化酶1(PC1)及其作用底物神经肽Y(NPY)的表达变化,探讨PC1在神经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小鼠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4、24 h组,每组各8只。采用... 目的观察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皮质神经细胞内原蛋白转化酶1(PC1)及其作用底物神经肽Y(NPY)的表达变化,探讨PC1在神经细胞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C57小鼠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4、24 h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阻塞1 h再灌注。采用Western 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中PC1及NPY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侧皮质脑组织PC1mRNA缺血-再灌注4 h组表达增加(2.66±0.24),缺血-再灌注24 h组增加(2.07±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4 h组PC1前体蛋白水平明显增加(P<0.05),24 h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4 h组前体NPY前体蛋白水平及mRNA增加(P<0.05),mRNA表达为2.31±0.27;24 h组蛋白前体水平增加(P<0.05),NPY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PC1前体表达增多,从而影响PC1的加工活性,导致PC1的作用底物NPY蛋白以前体形式堆积,可能为神经细胞缺血损伤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原蛋白转化酶1 神经肽Y 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黏液瘤伴颅内外多发动脉瘤一例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光忠 舒航 +3 位作者 李昭杰 詹升全 曾少建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患者男,29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头痛13d”于2007年5月20日由外院转入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该患者近一年来常感劳累后心慌、气短,于5月813突感左侧肢体乏力、麻木,感觉头痛、恶心、未呕吐,并伴有短暂意识不清。到当地医院就诊... 患者男,29岁。因“左侧肢体乏力伴头痛13d”于2007年5月20日由外院转入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该患者近一年来常感劳累后心慌、气短,于5月813突感左侧肢体乏力、麻木,感觉头痛、恶心、未呕吐,并伴有短暂意识不清。到当地医院就诊并行头部CT及MRI检查,提示脑室出血,少许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半卵圆中心多发小缺血灶,右顶叶梗死。DSA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多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瘤 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超 郑聪颖 +4 位作者 秦琨 曾少建 舒航 周东 陈光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确诊的141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瘤13例)的临床、影像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动脉瘤栓塞效果... 目的探讨成人烟雾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确诊的141例成年烟雾病患者(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瘤13例)的临床、影像和介入治疗资料,根据Raymond分级评估术后动脉瘤栓塞效果,依据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价患者术后随访结果。结果合并动脉瘤的MMD患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8/13)显著高于单纯MMD患者(24/128)(χ^2=12.315, P﹤0.05)。1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3个,其中8例为主干型动脉瘤(3例出血,5例表现为缺血症状),5例为周围型动脉瘤(均破裂出血,脑室内出血或脑内出血破入脑室)。烟雾病单侧型4例、双侧型9例,铃木分期2期5例、3期7例、4期1例。主干型动脉瘤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周围型动脉瘤中的4例超选成功予以液态栓塞剂栓塞,1例因超选困难行外科手术血流重建。合并动脉瘤患者获平均随访(11±3)个月,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均未见复发,除1例瘤颈残余外其余均获Raymond I级愈合,所有患者随访时mRS评分预后良好。结论合并动脉瘤的烟雾病患者有更高的颅内出血风险,动脉瘤的位置、形态与烟雾血管特征呈血流相关,介入栓塞是治疗此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MJD6与Ki67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恩栋 吕志异 +4 位作者 蔡海平 郑建涛 杨勇 张绪超 周德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81-686,共6页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umonji C-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6,JMJD6)和Ki67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三者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从2018至2020年我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按病理级别和发病率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用... 目的探讨包含Jumonji C结构域蛋白6(Jumonji C-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6,JMJD6)和Ki67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三者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从2018至2020年我科收治的胶质瘤患者中,按病理级别和发病率随机抽取42例肿瘤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JMJD6与Ki67的表达;分析各级别胶质瘤JMJD6、Ki67表达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JMJD6、Ki67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JMJD6表达的中位数为Ⅰ级0.05,Ⅱ级4.50,Ⅲ级7.50,Ⅳ级8.00,JMJD6的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397,P?0.001);Ki67表达的中位数为Ⅰ级0.010,Ⅱ级0.050,Ⅲ级0.325,Ⅳ级0.550,Ki67的表达水平也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加而升高,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804,P?0.001);JMJD6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782,P?0.001);Ki67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852,P?0.001);JMJD6与Ki67两者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01)。结论JMJD6和Ki67与胶质瘤病理级别三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JMJD6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增殖有关,可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病理级别 JMJD6 KI67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