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肾ROI勾画法对肾积水患者GFR测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邵丹 徐卫平 王淑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338-134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肾ROI勾画法对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的影响。方法:对31例(39只积水肾)血清肌酐(SCr)升高的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行肾动态显像,用Gates法分别按全肾ROI及肾皮质ROI计算GFR,并与同期检测的SC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不同肾ROI勾画法对肾积水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的影响。方法:对31例(39只积水肾)血清肌酐(SCr)升高的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行肾动态显像,用Gates法分别按全肾ROI及肾皮质ROI计算GFR,并与同期检测的SCr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重度肾积水患者,由两种ROI计算的GFR值均与SCr呈显著负相关,但全肾ROI的相关系数低于肾皮质ROI的相关系数;中度肾积水患者,全肾ROI测定的GFR与SCr无相关性,而肾皮质ROI测定的GFR则与SC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肾皮质ROI勾画法更灵敏而准确的反映肾积水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肾积水 肾小球滤过率 肾感兴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步探讨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丹 高强 +2 位作者 王淑侠 王思云 刘恩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显像前准备方法的心肌摄取^(18)F-FDG程度,制定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心脏、心包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禁食(50例)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50例)两种显像前...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显像前准备方法的心肌摄取^(18)F-FDG程度,制定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心脏、心包病变患者分别采用禁食(50例)和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50例)两种显像前准备,接着进行^(18)F-FDG PET/CT扫描。分别测量两组心肌SUVmax有无统计学差异(Mann-Whitney U Test)。结果禁食组与饮食组的患者的心肌SUVmax分别为4.6±4.0、1.9±0.9。两者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6.348,P=0.000),饮食组心肌SUVmax低于禁食组。结论患者行PET/CT检查前2餐采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蛋白质允许饮食,餐后3~6h内进行PET/CT扫描能够较为有效的抑制心肌摄取^(18)F-FDG,使心肌的显影程度不影响诊断,为一种较为合理的适合心脏、心包病变的^(18)F-FDG PET/CT显像前准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影像 患者准备方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影像学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海榆 陈刚 +8 位作者 林华欢 李东江 肖朴 唐继鸣 贲晓松 谢亮 张冬坤 周子浩 叶雄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断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科接受治疗的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结果:32例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中,小细胞癌27例(84.38%,27/32),不典型类癌4例(12.5%,4/32),类癌1例(3.13%,1/32);影像学(螺旋CT或PET/CT检查)评估可手术患者的临床TNM分期(TNM staging),手术后病理TNM分期(Pathological TNM staging,pTNM分期)上调的占本组患者总数的12.5%(4/32),主要为3例术前评估为T_3的患者术中见为侵犯外膜(T_4),另1例术前为T_2NOMO患者术后有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N1);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表达嗜铬素A(CgA)、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Syn)、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单种或多种分化标记物呈阳性表达。结论:原发性食管神经内分泌癌特别是小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综合多部位的增强CT或PET/CT等多种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临床分期,病理检查中联合CgA、Syn、NSE等多种分子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神经内分泌癌 病理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良恶性胰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春 王思云 +1 位作者 王秋实 王淑侠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6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鉴别良恶性胰腺囊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6年3月行18F-FDG PET/CT成像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数据。测量病变的大小及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获得患者55例。良性...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鉴别良恶性胰腺囊性病变的能力。方法回顾2008年7月至2016年3月行18F-FDG PET/CT成像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的数据。测量病变的大小及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获得患者55例。良性病变29例,恶性病变23例,交界性病变3例。对于直径<3 cm病变,良恶性病变SUVmax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91±2.08)vs.(2.48±1.10),P=0.601]。对于直径≥3 cm病变,良恶性病变SUVmax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2.06)vs.(6.56±3.95),P=0.001]。以SUVmax=3.0作为阈值,18F-FDG PET/CT对37例直径≥3 cm胰腺囊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9%、84%、84%、89%、86%。结论 18F-FDG PET/CT用于良性与恶性胰腺囊性病变的鉴别时,对于直径<3 cm病变无鉴别价值,对于直径≥3 cm病变有较好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胰腺囊性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