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工程血管培养生物反应器出口端加载阻力的应力刺激形成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文君 陈婉雯 +5 位作者 文章 吴岳恒 李东风 周嘉辉 郑坚奕 林展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08-1013,共6页
目的改进组织工程血管(TEBV)培养应力形成系统,增强平滑肌细胞分泌的刺激作用。方法在生物反应器出口外侧加装阻力气泵,构建新的TEBV体外三维培养体系;通过压力导丝监测生物反应器内不同点压力变化,获得应力-时间变化曲线;按动态培养中... 目的改进组织工程血管(TEBV)培养应力形成系统,增强平滑肌细胞分泌的刺激作用。方法在生物反应器出口外侧加装阻力气泵,构建新的TEBV体外三维培养体系;通过压力导丝监测生物反应器内不同点压力变化,获得应力-时间变化曲线;按动态培养中是否添加阻力分成改进组和对照组,并设静态培养组,对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进行四周的三维培养;终止培养后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进行组织学检测,并运用软件对管壁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压力监测数据及拟合曲线显示,添加阻力后可明显加大动力源"罗叶泵"每搏的应力刺激;培养结果显示改进组新生组织中VSMC及胶原纤维密布于管壁全层,细胞分布及密度、胶原纤维含量及排列、α-SMA表达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及静态组。结论改进的系统应力刺激作用明显得到增强并可进一步促进VSMC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 罗叶泵 应力 三维培养 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性抗生素在导管室进行完全经皮穿刺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谢年谨 罗淞元 +7 位作者 薛凌 李威 谷梦楠 刘媛 黄文晖 范瑞新 陈纪言 罗建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8-582,共5页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 目的研究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是否能减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感染及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方法入选从2011年9月到2012年10月接受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并且住院资料完整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分为预防性抗生素组(PA group)和非预防性抗生素组(non-PA group)。感染的判定由两位卫生副高级职称以上医生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主要为排除感染的术后体温大于37.5℃。结果共入组95例患者,包括35例PA组和60例non-PA组。non-PA组一例发生感染相关的死亡,PA组一例患者出现支架近端逆撕形成Stanford A型夹层并死亡(1.67%vs 2.85%,P=1.00)。两组间术后感染发生率(5%vs 2.86%,P=1.000),住院时间(9.30±7.21 vs 10.06±5.69,P=0.094),感染相关的死亡率(1.67%vs 0%,P=1.00),术后发热发生率(70.90%vs 91.43%,P=0.20)。根据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手术后不同时间点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31,P<0.001),而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F=0.978,P=0.326)。结论目前的数据不能证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术后感染和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发生率。但未使用预防性性抗生素的患者发生的术后感染可能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感染 腔内修复术后综合征 预防性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房容积指数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魏学标 杨醒 +3 位作者 陈婉雯 黄雨晴 付明 余丹青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线索。资料与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9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16例)、2支病变组(93例)、3支... 目的探讨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判断提供线索。资料与方法选择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79例和正常对照组9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16例)、2支病变组(93例)、3支病变组(70例),比较各组人口学特征、既往史、肝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参数间的差异,并分析Gensini评分与LAVI的相关性;运用ROC曲线评估LAVI对3支病变的预测价值。结果 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大,3支病变组的LAD大于单支病变组(P<0.05);3支病变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的(P<0.05),3支病变组的E/Em值和LVMI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冠心病亚组的LAVI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支病变组的LVMI高于单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的(P<0.05);LAVI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499,P<0.01);LAVI对3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0.78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血压病、二尖瓣反流、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是LAVI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越明显。LAVI对3支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心房功能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灌注分型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骆炳政 李明奇 +3 位作者 马墩亮 吴开泽 张斌 费洪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0-846,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优选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地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共50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及术后12月完善MCE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 【目的】探讨心肌声学造影(MCE)在优选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地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共50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于介入治疗前及术后12月完善MCE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术后通过电话及门诊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根据术前心肌声学造影的心肌灌注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对左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相较于灌注异常组,灌注正常组GLS改善幅度更大(P=0.028);PCI术前灌注异常组室壁运动评分(WMSI)相较于灌注正常组更高(P=0.002)。在成功PCI术后一年灌注异常组WMSI相比于灌注正常组术后更高(P<0.001)。灌注正常组术后的GLS(P=0.008)、WMSI(P=0.016)及左室舒张末(LVEDV)容积(P=0.032)较术前改善;灌注异常组患者术后的灌注评分有明显改善(P=0.032)。【结论】MCE优选CTO-PCI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不同心肌灌注分型的CTO患者在PCI术后获益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慢性完全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心肌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