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与综合评估 被引量:25
1
作者 邓宇珺 符永恒 +9 位作者 谭宁 曾红科 单志新 林秋雄 李晓红 董小莉 余细勇 杨敏 谭卫萍 苏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2-416,共5页
目的: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 目的:构建并评估大鼠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将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结扎组和I/R模型组,手术的两组全麻下开胸暴露心脏,假结扎组只过线不结扎,模型组使用"U形金属管"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持续心电图监测,并于再灌注2 h与4 h后进行血浆生化﹑心肌组织学的检测。结果:与正常组和假结扎组比较,I/R模型组心电图有明显ST-T改变和再灌注后病理性Q波,再灌注2 h和4 h时存在比较明显的ST-T改变;血标本检测示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肌钙蛋白I(cTnI)、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T-SOD水平在2 h和4 h也应激性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模型组左心室心肌损伤疤痕明显,且2 h模型组左室心肌存在间隔性梗死区域,4 h模型组心肌组织区域性梗死和梗死面积明显增加;TUNEL法与Bcl-2﹑Bax蛋白实验显示2 h和4 h心肌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加;Bcl-2/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比值下降显著(P<0.01)。结论:成功建立大鼠活体心肌I/R模型,模型大鼠的心电图、血清学、心梗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心肌组织病理学等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