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扰素γ刺激hUC-MSCs分泌外泌体促进调节性T细胞生成 被引量:13
1
作者 杨翔宇 李晓红 +6 位作者 肖静 胡洁媚 冯娟 霍然 何国东 吴岳恒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生理和炎性微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能否通过外泌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 UC-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 UC-MSC... 目的探讨生理和炎性微环境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UCMSCs)能否通过外泌体诱导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来发挥免疫抑制功能。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h UC-MSCs,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h UC-MSCs。IFN-γ模拟体内炎性微环境,以未预处理为对照,分别提取外泌体,得到Nor-h UC-exo和IFN-γ-stimulated h UC-exo,分析其浓度及粒径分布等特征、并鉴定表面标记蛋白CD63的表达。采用h UC-MSCs、Nor-h UCexo、IFN-γpretreated-h UC-MSCs、IFN-γstimulated h UC-exo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5 d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的增殖、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h UC-MSCs高表达CD73、CD44等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IFN-γ刺激前后外泌体粒径无明显变化,但IFN-γ刺激后分泌量和CD63增加(P<0.05)。CFSE染料示踪结果显示,h UC-MSCs来源的外泌体抑制PBMCs增殖(P<0.01),且IFN-γ刺激后明显提高外泌体的免疫抑制能力(P<0.01)。在活化T细胞中,IFN-γ-stimulated h UC-exo组Treg比例(11.53±0.88%)与IFN-γpretreated-h UC-MSCs组(7.54±0.50%)(P<0.05)、Norh UC-exo组(6.60±0.56%)(P<0.01)、对照组(3.87±0.73%)(P<0.01)相比升高。结论 h UC-MSCs可通过分泌外泌体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在炎症因子刺激下h UCMSCs分泌的外泌体明显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h UC-exo可能是潜在的免疫抑制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炎性微环境 免疫调节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黄革 周晓红 +4 位作者 蒋文玲 李运雄 荣卡彬 罗宪玲 赵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建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了解耐药基因acc(6′)-Ie+aph(2″)、aph(3′)-Ⅲat ant(4′)-Ia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60或PHOENIX-100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利用琼脂... 目的建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了解耐药基因acc(6′)-Ie+aph(2″)、aph(3′)-Ⅲat ant(4′)-Ia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方法采用VITEK-60或PHOENIX-100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利用琼脂扩散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通过优化PCR体系建立多重PCR并应用于检测金葡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结果构建了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124株金葡菌临床分离株中,acc(6′)-Ie+aph(2″)、aph(3′)-Ⅲa和ant(4′)-Ia的检出率分别为62.1%、32.3%和1.6%;所有庆大霉素、奈替米星以及阿米卡星耐药的金葡菌菌株均检测到上述3个耐药基因中的1个或1个以上基因;74株mecA阳性菌株中72株(97.3%)检测到acc(6′)-Ie+aph(2″)基因。结论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编码AAC(6′)-APH(2″)双功能酶的acc(6′)-Ie+aph(2″)基因是金葡菌最重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其次为aph(3′)-Ⅲa,ant(4′)-Ia则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葡菌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ELDI-TOF-MS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建立肺腺癌诊断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剑光 杨学宁 +7 位作者 郭爱林 李荣 唐红艳 杨衿记 甘彬 杨素清 周清 吴一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寻找肺腺癌患者血浆(清)蛋白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最佳的标志蛋白组合建立肺腺癌诊断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肺腺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CM10芯片,检测45例肺腺癌患者和40例正... 目的:寻找肺腺癌患者血浆(清)蛋白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用最佳的标志蛋白组合建立肺腺癌诊断模型,并探讨其用于肺腺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及CM10芯片,检测45例肺腺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用Biomark Wizrd和Biomark Patterns Software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肺腺癌诊断模型;双盲法分析另外19例肺腺癌和20例正常人血清的SELDI质谱数据,验证该模型诊断肺腺癌的准确度。结果:肺腺癌患者和正常人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间有31个差异蛋白(P<0.05),其中以分子量为11.66kD的蛋白在两组血清中的差异最为显著(P<10-7),该蛋白对诊断肺腺癌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软件自动筛选出分子量为11.66kD的标志蛋白为主根结点,联合3882.9、4673.2、3158.2和2047.2等4个标志蛋白建立了最佳的肺腺癌诊断模型,对肺腺癌诊断(盲法)的敏感性为84.2%(16/19),特异性为90.0%(18/20)。结论:SELDI-TOF-MS技术建立的肺腺癌血清检测法,快速、简单、特异和敏感,为肺腺癌诊断和筛查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 血清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对Ly6C单核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霍然 傅小媚 +6 位作者 邓赛 林潮金 王萍 秦爱萍 杨翔宇 李晓红 余细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0-917,共8页
目的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 目的探索炎症刺激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产生的外泌体对小鼠淋巴抗原6C高表达(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和Ly6C^(low)两个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鉴定其形态、表面标记及成脂诱导分化能力。脂多糖处理BMSCs 48h,收集上清并提取外泌体,采用Western blot法、透射电镜以及粒径分析鉴定外泌体。磁珠分选小鼠腿骨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与外泌体共培养24 h后,LPS刺激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Ly6C亚群变化。ELISA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 BMSCs表达CD44、CD90等,不表达CD34、CD45,并有成脂分化能力。外泌体表达CD63,粒径大小为(82.4±3.70)nm,LPS刺激下BMSCs产生较多的外泌体(P<0.01)。与LPS组相比,外泌体可以使Ly6C^(high)单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Ly6C^(high)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05),且LPS刺激BMSCs产生的外泌体比正常BMSCs产生的外泌体的作用更加明显(P<0.05)。促炎因子IL-6水平也明显上调(P<0.05)。结论 BMSCs产生的外泌体可以改变Ly6C^(high)单核巨噬细胞亚群比例,为BMSCs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脂多糖 Ly6C 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基因芯片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红 林秋雄 +5 位作者 邓春玉 符永恒 单志新 朱杰宁 杨敏 余细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特殊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变化。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BMSCs,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与BMSCs一起用半透膜共培养。共培养后2周提取细胞总RNA,进行22KHumanGenomeArra...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特殊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变化。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培养BMSCs,原代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与BMSCs一起用半透膜共培养。共培养后2周提取细胞总RNA,进行22KHumanGenomeArray芯片检测。用RT-PCR检测心肌分化相关的基因的时序表达。结果:基因芯片检测BMSCs诱导前后差异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现诱导2周后表达明显升高(ratio>5)的基因有572个,表达下调(ratio<0.2)的基因有336个。基因的时序性表达发现HOP,Nkx2.5和GATA4基因在诱导前几乎没有检测到阳性表达,诱导后0.5周表达增强,1~2周表达达到高峰,维持一定水平后到4~8周表达呈下降趋势。心肌特异性基因β-MHC和ANF在0.5周开始出现,表达随时间逐渐增加,2周达到高峰。结论:分化诱导相关基因如IGF、FGF等的表达与心肌发育分化相关,GATA4和Nkx2.5等转录因子在微环境诱导心肌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心肌的分化实际上极为复杂,转录因子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细胞分化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R/HER2基因敲减对SPC-A-1细胞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苏健 钟文昭 +5 位作者 郭爱林 李文瑜 陈志红 安社娟 陈世良 谢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4-1110,共7页
目的:探讨EGFR/HER2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合成EGFR、HER2及EGFR/HER2共干扰序列,构建含干扰序列的载体,进行瞬时转染;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EGFR/HER2基因沉默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改变的关系。方法:设计并合成EGFR、HER2及EGFR/HER2共干扰序列,构建含干扰序列的载体,进行瞬时转染;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印迹法检测基因沉默效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基因沉默后生物学特性改变;蛋白印迹法检测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p-Erk1/2、p-p38表达水平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在SPC-A-1细胞系中,EGFR干扰组、HER2干扰组、EGFR联合HER2干扰组和EGFR-HER2共干扰组体外细胞增殖率均有下降趋势;除EGFR干扰外,其余各组均可诱发凋亡;各组的细胞周期G1期和S期细胞比例有显著改变;基因沉默效果检测显示EGFR和HER2基因蛋白水平被下调。下游信号通路蛋白检测示EGFR下游信号通路蛋白Akt、p-Akt、p-Erk1/2、p-p38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改变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规律。结论:单纯EGFR干扰SPC-A-1细胞不能诱发显著凋亡,HER2和EGFR/HER2基因共沉默后诱发的人肺腺癌SPC-A-1细胞凋亡比阴性对照显著增加。EGFR/HER2基因沉默后诱发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与EGFR家族下游信号通路蛋白之间未发现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RNA干扰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抗原SEA对Molt-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7
作者 秦雅楠 田红霞 +3 位作者 王冠明 张鹏 林晨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诱导Molt-4细胞活化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体外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SEA刺激传代T细胞株Molt-4细胞增殖活性,应用JC-1标记细胞线粒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比较不同时间点SEA刺激对Mol... 目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诱导Molt-4细胞活化与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CCK-8法体外检测不同浓度和时间SEA刺激传代T细胞株Molt-4细胞增殖活性,应用JC-1标记细胞线粒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比较不同时间点SEA刺激对Molt-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经CCK-8检测,SEA的浓度在1 mg/L时Molt-4细胞的增殖最显著,以该浓度的SEA作用于Molt-4细胞180、60、30、10 min,10 min时间点膜电位升高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SEA刺激10、30 min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低于有丝分裂原PHA刺激的结果。结论:SEA可诱导Molt-4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且升高作用主要发生在细胞增殖的早期阶段。其升高作用略低于有丝分裂原P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T-4细胞 超抗原 JC-1 线粒体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