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HERC4_041通过编码蛋白质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作用
1
作者 高原 周川孟 +8 位作者 伍华燕 王娅 吴茹诗 关佩莹 方俊涛 徐金东 刘宇鹏 胡志琴 单志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3,共11页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环状RNA在心肌纤维化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人环状RNA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提示,环状RNA circHERC4_041在心衰患者心肌中表达增加,RT-qPCR验证发现,与健康器官捐献者(n=18)心肌组织相比,心衰患者(n=19)中circ HERC4_041的表达显著升高。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在人心肌细胞AC16胞质中丰富存在。利用腺病毒介导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HERC4_041可抑制mCFs中纤维化相关蛋白质表达。细胞增殖检测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HERC4_041时,mC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被抑制(P<0.001)。序列分析提示,circHERC4_041包含潜在的核糖体进入序列和开放阅读框,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证实,circHERC4_041可翻译516个氨基酸的HERC4-516aa蛋白质,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胞质中。细胞功能实验证实,circHERC4_041通过特异翻译HERC4-516aa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P<0.05)。通过IP-MS筛选和Co-IP鉴定证实,HERC4-516aa与转谷氨酰胺酶2(TGM2)具有特异的相互结合作用,并通过蛋白酶体途径促进TGM2降解。而利用腺病毒介导在mCFs中过表达TGM2可逆转HERC4-516aa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本文证实,circHERC4_041翻译的HERC4-516aa蛋白质通过与TGM2相互作用,有效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环形RNA circHERC4_041 翻译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在肾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利平 简金莲 +2 位作者 黄桂群 刘妙芳 蔡赛兰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在肾内科的应用。方法:根据危急值项目频次结果确定专科护理安全关键点,建立标准培训课程对护士进行全员培训,完善专科护理指引,规范细节管理制度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 目的:探讨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在肾内科的应用。方法:根据危急值项目频次结果确定专科护理安全关键点,建立标准培训课程对护士进行全员培训,完善专科护理指引,规范细节管理制度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174例危急值报告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赋予检验"危急值"专科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厘清专科危急值的特点,快速有效提高护士的专科能力,给予护士临床工作明确的指引,最终有效保障病人的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急值 专科护理 安全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黄智恒 徐评议 梁秀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的亚型(SCA1、SCA2、SCA3和SCA7)基因突变分布频率。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CA的18个家系24例SCA患者、22例散发SCA患者、45名家系“正常人”及30名非家系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 目的 研究广东汉族人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SCA)的亚型(SCA1、SCA2、SCA3和SCA7)基因突变分布频率。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SCA的18个家系24例SCA患者、22例散发SCA患者、45名家系“正常人”及30名非家系健康人,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等技术检测SCA1、2、3、7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突变,并利用ABI310、377测序仪对异常等位基因片段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18个SCA家系中,1个家系(5.55%)有SCA1基因突变,2个家系(11.11%)有SCA2基因突变,7个家系(38.88%)有SCA3基因突变,未发现SCA7突变,。在家系成员中检出1例症状前SCA3患者。22例散发性患者中检出SCA1、SCA2、SCA3和SCA7各1例,各占4.54%。SCA1患者CAG重复数为53~56次,正常人19~34次;SCA2患者CAG重复数为38~45次,正常人20~25次;SCA3患者CAG重复数为74~81次,正常人14~40次。SCA7患者CAG重复数为65次,正常人为9~19次。结论 提示中国人SCA主要为SCA3/MJD型,其次为SCA2和SCA1。基因分析对家族性以及散发性SCA患者的临床确诊和遗传咨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汉族人 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 三核苷酸重复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护士综合能力考核评估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艮娇 罗思妮 杨满青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护士综合能力现状,以便对护士的岗位管理与合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医生和护士评价及工作实绩四大项进行评估。结果 :工作年限较高的护师及主管护师并没有全部进入相应的较高层级,部分主管... 目的:了解心血管内科护士综合能力现状,以便对护士的岗位管理与合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医生和护士评价及工作实绩四大项进行评估。结果 :工作年限较高的护师及主管护师并没有全部进入相应的较高层级,部分主管护师及护师人员综合能力评估分值较低。结论:通过综合能力考核评估及分层,可使护士明确自己的临床护理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分层使用,优化心内科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充分调动各层次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综合能力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救内科昏迷病人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新华 韦莉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334,338,共2页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病人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70例昏迷病人的院前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150例抢救成功(88.24%),其中初步诊断为猝死的病人20例,全部死亡(11.76%)。结论...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病人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70例昏迷病人的院前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150例抢救成功(88.24%),其中初步诊断为猝死的病人20例,全部死亡(11.76%)。结论详细询问病人病史、有效的抢救措施和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衰弱干预最新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淑婷 徐伟豪 林展翼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10-1113,共4页
中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老年人口(≥60岁)约占总人口的18.7%(约2.64亿)。最新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4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8亿,而这一数字在2... 中国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且老龄化程度仍在不断加深。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数据显示,老年人口(≥60岁)约占总人口的18.7%(约2.64亿)。最新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4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8亿,而这一数字在2050年将达到5亿。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我国的CVD发病率持续增高,给居民和政府带来日益沉重的负担。当老年CVD患者合并老年综合征时,住院时间更长,失能率和病死率也显著升高。导致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老年CVD患者由于生理储备功能的下降而应对外界有害刺激时脆性增加,这一状态也被称之为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衰弱 干预 健康影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缝引导配体1-3’非翻译区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7
作者 王娅 伍华燕 +5 位作者 高原 吴茹诗 关佩莹 李晖 方俊涛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6-474,共9页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 【目的】研究狭缝引导配体1(Slit1)的3’非翻译区序列部分片段(Slit1-3’UTR)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节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ICR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序列(Slit1-3’UTR 1526nt),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评估mCFs中胶原Iα1/(COL1A1)、胶原IIIα1/(COL3A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等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合EdU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对mCF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血管紧张素II(AngⅡ)处理mCFs,检测Slit1-3’UTR 1526nt对于AngⅡ处理mCFs中纤维化表型的影响。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后转染miR-34a-5p的类似物,放线菌素D干预实验检测Slit1-3’UTR 1526nt的mRNA的稳定性。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检测mCFs中miR-34a-5p及其靶基因SIRT1的水平。分别转染miR-34a-5p和靶向SIRT1基因的小干扰RNA(si-SIRT1),检测对Slit1-3’UTR 1526nt调控mCFs纤维化表型的影响。【结果】利用腺病毒可在mCFs中有效介导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过表达Slit1-3’UTR1526nt可显著抑制mCFs纤维化基因的表达和mCFs增殖、迁移能力,抑制AngⅡ诱导mCFs的纤维化表型。放线菌素D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iR-34a-5p降低mCFs中Slit1-3’UTR1526nt的稳定性,而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时mCFs中miR-34a-5p水平降低。转染miR-34a-5p可促纤维化表型,并可逆转Slit1-3’UTR 1526nt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在mCFs中过表达Slit1-3’UTR 1526nt显著升高miR-34a-5p靶基因SIRT1水平,在mCFs中分别转染miR-34a-5p和siRNA可一致性地逆转Slit1-3’UTR 1526nt抑制mCFs的纤维化表型。【结论】Slit1-3’UTR1526nt通过特异结合miR-34a-5p并增加其靶基因SIRT1表达发挥抑制mCFs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化 狭缝引导配体1(Slit1) 3’非翻译区(3’UTR) 微RNA 心肌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流量梯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年的结局分析
8
作者 赵小涵 郭颖 +10 位作者 钟优 王翔 孟旭阳 李辉 张闻多 吴延庆 罗建方 刘先宝 吴永健 汪芳 张慧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 目的比较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的经典型低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cLFLG-AS)、正常流量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NFLG-AS)与高压差主动脉瓣狭窄(HG-A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结局。方法前瞻性、全国性、多中心China-DVD队列研究的事后分析。连续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共5家心脏瓣膜中心接受TAVR治疗的858例重度AS患者,其中男性462例,占比53.8%。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参数将所有主动脉瓣口面积(AVA)<1 cm 2的重度AS患者分为3组:(1)HG-AS组(683例):主动脉瓣跨瓣平均压差(MG)≥40 mmHg;(2)cLFLG-AS组(76例):MG<40 mmHg,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且每搏输出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35 ml/m 2;(3)NFLG-AS组(99例):MG<40 mmHg,LVEF≥50%且SVI≥35 ml/m 2。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Kalp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TAVR治疗后不同流量梯度AS患者的特征及1年结局。结果与NFLG-AS组相比,cLFLG-AS组患者的左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8.5(52.8,65.0)mm比46.0(43.0,50.0)mm],入院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85.5%比66.7%)和合并中度以上二尖瓣反流(56.6%比16.2%)的比例更高(均为P<0.05)。与HG-AS相比,左心室扩大与cLFLG-AS独立相关(OR=1.073,95%CI:1.035~1.112,P<0.001),而高血压(OR=1.871,95%CI:1.175~2.979,P=0.008)、较小的左心室(OR=0.945,95%CI:0.916~0.975,P<0.001)与NFLG-AS独立相关;与cLFLG-AS相比,较小的左心室与NFLG-AS独立相关(OR=0.869,95%CI:0.814~0.927,P<0.001)。NFLG-AS患者TAVR术后1年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HG-AS(HR=3.163,95%CI:1.204~8.314,P=0.019)。结论在TAVR患者中,左心室扩大在cLFLG-AS患者中更显著;与常见的HG-AS患者相比,NFLG-AS患者的预后则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高压差 低流量低压差 正常流量低压差 1年全因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9
作者 刘冬丽 全梓林 +6 位作者 钟灵秀 陈琦琦 蔡文巧 庄森培 魏莹 潘惠仪 林雅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3-69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为AAD组、非...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为AAD组、非AA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儿童先心病术后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选取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患儿作为外部验证。结果先心病术后患儿AAD的发生率为48.52%(229/472),抗生素联合使用、机械通气、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影响AA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使用微生态制剂是保护因素(OR<1,P<0.05)。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建模组为0.922(95%CI:0.894~0.951),内部验证组为0.886(95%CI:0.838~0.915),外部验证组为0.862(95%CI:0.784~0.941)]、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建模组为χ^(2)=7.96、P=0.538,内部验证组为χ^(2)=4.24、P=0.895,外部验证组为χ^(2)=9.923、P=0.270)和临床获益效能。结论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是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日后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心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与单药自由联合调脂疗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冼婉泳 程晔 +6 位作者 梁日明 何旭瑜 何江 张小宇 徐诗岳 陶军 吴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8-901,共4页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与单药自由联合用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达标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4年3月至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心血管病科、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佛山市第一人... 目的对比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固定剂量复方制剂与单药自由联合用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达标患者的调脂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2024年3月至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心血管病科、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经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未达标后换用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45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研究组,通过厦门区域性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倾向性匹配120例使用瑞舒伐他汀和依折麦布单药自由联合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4~6周LDL-C水平、LDL-C下降幅度,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4~6周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0±0.44)mmol/L vs(2.12±0.87)mmol/L,P<0.01],LDL-C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43.17±16.11)%vs(29.14±29.13)%,P<0.01]。研究组LDL-C水平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vs 45.00%,P=0.003)。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4~6周HDL-C、TG水平及HDL-C和TG下降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4~6周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4~6周安全性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相较单药自由联合能够进一步降低他汀类药物单药治疗不达标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水平,提高达标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LDL 依折麦布 降血脂药 复方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回顾调查:8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何朝生 史伟 +3 位作者 叶智明 梁馨苓 章斌 刘双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0-1913,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病率情况和病变特点,并寻找SLE并发CVD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患病率情况和病变特点,并寻找SLE并发CVD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病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肾脏病理、eGFR(MDRD方程计算)、SLEDAI评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分析SLE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患病率、病变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临床上有肾脏受累表现者(蛋白尿、血尿、或细胞管型等),诊断为狼疮性肾炎,根据患者住院资料确定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结果 87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85例合并CVD,患病率为9.7%。按年龄分层后, ≦ 19岁,20~39岁,40~59岁, ≧ 60 岁患者的 CVD 患病率分别为 5.8%,9.0%,14.0%,20.0%,CVD 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增加(P=0.002)。狼疮性肾炎患者CVD患病率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患者(P=0.001)。85例CVD患者中,左心室肥厚20例(23.5%),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49.5%),脑卒中17例(20.0%),心绞痛3例(3.5%),外周血管疾病3例(3.5%)。CVD患者狼疮病程及激素使用时间均显著长于非CVD患者(P=0.002,0.026),收缩压也高于非CVD患者(P=0.0006)。然而CVD患者eGFR显著低于非 CVD患者(P=0.001)。CVD患者血清HDL显著低于非CVD患者(P=0.00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eGFR、血清HDL、病程、活动度、血清补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是SLE并发CVD的危险因素(P=0.033)。结论 SLE患者CVD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狼疮肾炎患者CVD患病率高于非狼疮肾炎患者。收缩压、eGFR、血清HDL、病程、疾病活动度、血清补体C3、超敏-C反应蛋白是SLE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HBV 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力芬 叶智明 +5 位作者 徐丽霞 章斌 梁华般 冯仲林 刘双信 史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05-1706,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 目的探讨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共入组152例患者,分为3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组66例,慢性乙型肝炎无肾损害患者20例。应用PCR方法检测血尿HBV DNA;乙肝五项定量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中尿HBV DNA阳性率33%(22/66),两对照组中无1例阳性。尿HBVDNA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具有良好的阳性预测值(0.96)和阴性预测值(0.60)。尿HBV DNA或尿HBV DNA与血清HBeAg联合诊断价值优于尿HBV DNA与血清HBV DNA、血清HBsAg、血清HBeAg联合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价值。结论尿HBV DNA可能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种新无创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 肾小球肾炎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叶飘 谭宁 +5 位作者 刘勇 刘远辉 何谊婷 冉鹏 李华龙 蒋磊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干预对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人选2011-01至2012—06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行PCI治疗的患者700例,分为强化治疗组(226例)和常规治疗组(474例)。伞部患者入院前3个月内未服用他汀类药物,hs—CRP水平均在3mg/L水平以L,PCI术前24h~术后72h均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在常规水化治疗基础上,强化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常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记录PCI术前及术后48~72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等指标。CIN的诊断标准为: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接触对比剂后48~72h内血清肌酐浓度升高〉0.5mg/dl(44.2μmol/L)或者较原基础值升高25%以上。观察入选患者CIN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透析等)。结果:100例(14.2%)患者发生了对比剂肾病,强化治疗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13.3%VS14.8%,x2=0.278,P=O.597),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死亡率(0.4%比0%,x2=0.96,P=O.327)、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0.9%比0.4%,x2=O.834,P=O.770)、再发心肌梗死(1.1%比0.4%,x2=0.682,P=O.409)、急性心力衰竭(2.7%比2.1%,x20.197,P=0.658)等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CIN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强化他汀、术前hs—CRP、年龄〉75岁、糖尿病、基础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急诊PCI、同手术期低血压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术前hs—CRP、急诊PCI、围手术期低血压仍与CIN显著独立相关(分别是OR=1.009,95%CI1.003—1.016,P=O.005;OR=2.133,95%CI 1.532—4.178,P=O.037;OR=3.176,95%CI1.416~7.126,P=O.005)。结论: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高水平hs—CRP患者PCI后CIN的发生可能无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造影剂 肾病 血管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升高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申恒 史伟 +4 位作者 夏运风 梁馨苓 王文健 马建超 邬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尿酸升高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肾活检确诊时的IgA肾病患者171例,分为3组:①尿酸正常血压正常组58例,②尿酸升高血压正常组57例,③尿酸升高高血压组56例,比较各组临床病理变化的差异。结果从尿酸正常血压正... 目的探讨尿酸升高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肾活检确诊时的IgA肾病患者171例,分为3组:①尿酸正常血压正常组58例,②尿酸升高血压正常组57例,③尿酸升高高血压组56例,比较各组临床病理变化的差异。结果从尿酸正常血压正常组到尿酸升高血压正常组,再到尿酸升高高血压组,IgA肾病患者病程延长,体质量增加,收缩压、舒张压升高,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4h尿蛋白增多,载脂蛋白A、高密度脂蛋白、白蛋白水平下降,载脂蛋白B100、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肾小球损伤加重,小管明显萎缩,间质纤维化加剧,血管壁进一步增厚,病理Lee氏分级①组以Ⅲ级为主,②组以Ⅲ、Ⅳ级为主,③组则Ⅲ、Ⅳ、Ⅴ级的患者显著增加。①、②组以系膜增生性肾炎为主要病理类型,③组则多为局灶节段硬化或硬化性肾炎多见。结论尿酸升高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损伤重于尿酸正常的IgA肾病患者,高血压使尿酸升高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损伤进一步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高血压 IGA 肾小球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钙化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志莲 何朝生 +9 位作者 陈源汉 梁馨苓 董伟 李锐钊 黎思嘉 徐丽霞 冯仲林 梁华般 王力芬 史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1-946,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HV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302例MHD患者(其中99例伴HVC),所有患者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HV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302例MHD患者(其中99例伴HVC),所有患者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初始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8.2岁,男性占53.6%。随访2年,HVC与非HVC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3%vs 16.3%、22.2%vs 6.9%和48.5%vs 25.6%(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Log Rank P=0.006)、心血管死亡(P〈0.001)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0.001)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HVC仍然显著增加患者全因死亡[HR 1,88,95%CI:(1.11-3.19)]、心血管死亡[3.47(1.76-6.84)]和新发心血事件风险[1.64(1.09-2.47)]。结论 HVC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钙化 血液透析 死亡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李锐钊 梁馨苓 +4 位作者 陈源汉 章斌 胡鹏华 许德珍 史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05-400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按二阶段设计,比较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溶质的清除情况。结果: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与普通血液透析两种治疗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种治疗均能有效清除K、BUN、PO4及β_2-M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较普通血液透析较好地清除BUN、PO4及β_2-M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P=0.001,P=0.010),但两种治疗对白蛋白的影响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具有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较好的中小分子毒素的清除率,可以改善患者的透析依从性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持续低效缓慢血液透析 普通血液透析 低血压 溶质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梁馨苓 史伟 +6 位作者 刘双信 严丽君 轩慧杰 熊卫萍 彭炎强 黄劲松 梁永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54-2156,共3页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预测和诊断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132例接受心肺旁路手术的病人,每位病人术前及术后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用颗粒增强透射...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预测和诊断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132例接受心肺旁路手术的病人,每位病人术前及术后每天采集血标本。同时应用酶法测血清肌酐(Scr),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Cystatin C,用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AKI运用ADQI的RIFLE标准进行诊断(R:Scr升高≥50%基础值,I:Scr升高≥100%基础值,F:Scr升高≥200%基础值,L:肾功能丧失;E:终末期肾脏病);同时AKI也按Cystatin C≥50%、≥100%和≥200%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29(21.9%)例病人发生不同程度AKI,其中10例经历R标准,12例经历I标准,7例经历F标准。其余103例没有发生AKI的病人作为对照组。AKI病人的Cystatin C较非AKI病人显著升高(P〈0.001),AKI病人的Cystatin C与Scr(r=0.732.P〈0.001)、[Cystatin C]^-1与eGFR(r=0.803,P〈0.001)成明显线性相关。分别按照Cystatin C和Scr两种方法诊断AKI,不同程度AKI诊断的中位时间是:R标准的10例病人分别为2d(1--4d)和3d(2~5d)(P=0.014),I标准12例病人分别为3.5d(1--6d)和5d(2~8d)(P=0.008),F标准7例病人分别为5d(3~7d)和6.5d(4--9d)(P=0.02)。ROC分析证实Cystatin C在AKI诊断中的准确性高(曲线下面积为0.992)。当以Cystatin C升高≥50%作为AKI的诊断截点时,Cystatin C在AKI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5%。结论Cystatin C可作为心肺旁路手术后AKI的诊断指标:Cystatin C在AKI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早,它可能作为AKI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清肌酐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瘙痒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叶智明 史伟 +3 位作者 梁馨苓 刘双信 王文健 何朝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740-1741,共2页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治疗尿毒症瘙痒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患者,每周常规3次HD治疗,改用每周3次On-lineHDF治疗,随访3个月。并分别以患者HDF和HD治疗前、后的血清及滤出液刺激人肥大细... 目的:探讨联机血液透析滤过(On-lineHDF)治疗尿毒症瘙痒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32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患者,每周常规3次HD治疗,改用每周3次On-lineHDF治疗,随访3个月。并分别以患者HDF和HD治疗前、后的血清及滤出液刺激人肥大细胞,测定组胺释放量和释放率。结果:患者经HDF治疗后皮肤瘙痒的症状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滤过滤出液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明显增多,血液透析滤过后比血液透析滤过前血清使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降低。血液透析前后使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无明显差异。结论:On-lineHDF治疗尿毒症能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其机制主要是血液透析滤过能清除引起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增多的中分子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滤过 瘙痒 组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胃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5
19
作者 张晓光 王启仪 +1 位作者 梁伟民 饶珈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胃感觉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水负荷试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及24 h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分别评定20名FD患者...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精神心理因素与胃感觉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焦虑自测量表(SAS)、抑郁自测量表(SDS)、水负荷试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及24 h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分别评定20名FD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的精神心理状态、胃感觉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结果:FD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12/2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3/20)(P<0.01)。焦虑抑郁FD患者的饮水最大耐受量[(758.3±202.1)mL]较无焦虑抑郁FD患者[(956.3±204.3)mL]显著降低(P<0.05),胃半排空时间[(68.8±15.2)min]较健康对照者[(56.2±17.5)min]显著延长(P<0.05)。HRV分析中焦虑抑郁FD患者的SDNN及SDANN值较健康对照者显著降低(P<0.05)。结论:精神心理障碍与FD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不但可影响FD患者胃的感觉功能,还可能影响胃的运动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心理学 水负荷试验 胃排空 自主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史伟 何朝生 +5 位作者 刘双信 梁馨苓 叶智明 梁永正 胡湘明 王朝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82-1286,共5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2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对38例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肾小球肾炎的肾活检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Smad4、胶原Ⅰ(collagentype...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在肾小球肾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以20例正常肾组织为对照组,对38例各种不同组织学类型肾小球肾炎的肾活检标本,分别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Smad4、胶原Ⅰ(collagentypeⅠ)在肾小球中的染色强度,并对其检测结果作图像分析处理;以体外培养的人系膜细胞为对象,观察TGFβ1对系膜细胞表达Smad4、胶原Ⅰ的影响,Smad4、胶原Ⅰ的基因表达用RT-PCR检测,蛋白表达用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所有增生、硬化病理类型肾炎中病变肾小球TGFβ1、Smad4、胶原Ⅰ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TGFβ1、Smad4两者在肾小球中的表达与胶原Ⅰ在肾小球中的堆积呈多重相关(P<0.05);外源性TGFβ1刺激人肾系膜细胞后,细胞的Smad4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增高(P<0.05);胶原Ⅰ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也相应增高(P<0.05)。结论: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4可能参与病变肾小球ECM的过量堆积,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4 肾小球肾炎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