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时引起的急性期发热反应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邓海鸥 李东风 +3 位作者 张伟杰 智喜梅 许翎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076-2078,共3页
目的明确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010年度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的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38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 目的明确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急性发热反应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观察2010年度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静脉用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治疗的所有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共38人。观察急性期发热出现比例。按是否出现发热症状分为发热组与无发热组。观察发热组发热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退热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年龄、骨质疏松病程、性别比例、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β-胶原分解片段、降钙素、骨钙素、血清钙差异,及治疗前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差异。结果⑨38位使用唑来膦酸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中共观察到12人发热,占31.6%。16.7%(2/12)的患者治疗当天出现发热,其余患者均在治疗后第1天出现发热。平均发热持续时间为1 d。发热时平均最高体温(38.5±0.84)℃。所有患者均需要退热治疗,退热药物使用日夜百服咛片,平均用量为(3.55±1.21)片。⑨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比较,发热组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高于无发热组(P值<0.05);骨钙素、降钙素、β-胶原分解片段、血钙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治疗时出现急性期发热反应并不少见,虽为中等程度发热,但是均为一过性。治疗前PTH水平可能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静脉用唑来膦酸时出现的急性期发热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用唑来膦酸 老年骨质疏松 急性期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纤维化心脏瓣膜噬菌体表达文库的构建及质量分析
2
作者 孟锦绣 李运雄 +3 位作者 朱平 卢聪 郑少忆 余细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68-1872,共5页
目的: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纤维化是导致心脏瓣膜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样本来源有限和不可重获性是其分子机制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旨在成功获取患者纤维化瓣膜的遗传信息物质,为探明瓣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方法:心脏换瓣手术... 目的: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瓣膜纤维化是导致心脏瓣膜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样本来源有限和不可重获性是其分子机制研究的瓶颈。本研究旨在成功获取患者纤维化瓣膜的遗传信息物质,为探明瓣膜病变的分子机制提供直接证据。方法:心脏换瓣手术中取纤维化瓣膜组织,提取高质量RNA,用SMART技术合成cDNA第1链,再用长距离PCR合成双链cDNA,经Sfi I酶切后过柱分级收集长片段cDNA,经T4 DNA连接酶催化连接入λTriplEx2载体,最后经λ噬菌体包装后构建成原始文库,用PCR、X-gal等方法进行文库质量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纤维化心脏瓣膜噬菌体表达文库,原始文库滴度为8×109 pfu/L,重组率为99%,外源基因片段大小在500到3 000 bp之间,其中81.25%片段大于1 000 bp。结论:成功构建了高质量的人类纤维化心脏瓣膜噬菌体表达文库,该文库的库容量足够代表人类基因的复杂性,高重组率能保障功能筛选的高效性,长片段更有助于全长基因的获得和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纤维化 噬菌体文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