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β-HCG、孕酮、雌二醇和B超检查预测宫内妊娠早期阴道流血结局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杨 闻安民 +4 位作者 梁洁玲 王凯 张静玲 刘彦英 韩凤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的结局预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因阴道流血在我院就医、初诊为先兆流产的孕妇153例,分为流产组66例和继续妊娠组87例,同时选取正常早孕妇女94例作为对照组。就诊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的结局预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因阴道流血在我院就医、初诊为先兆流产的孕妇153例,分为流产组66例和继续妊娠组87例,同时选取正常早孕妇女94例作为对照组。就诊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β-HCG、孕酮和雌二醇,并行腹部B超检查;48 h后复查β-HCG,必要时复查B超确定胚胎停育或出现胎心搏动,妊娠11~13周产科B超检查确定继续妊娠,随访至妊娠28~30周。【结果】流产组2次血β-HCG水平(27.68±25.02、52.61±48.69)U/m L,均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38.95±28.95、78.20±57.69)U/m L和正常对照组(40.72±30.11、81.61±60.91)U/m L,P〈0.05。但3组间β-HCG数值及其48 h后变化幅度均有较大范围重叠;流产组血清孕酮水平(11.02±4.57)ng/m L,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24.65±7.71)ng/m L,和正常对照组(25.43±8.12)ng/m L,P〈0.01;流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146.71±55.50)pg/m L,也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402.53±170.79)pg/m L,和正常对照组(425.17±130.05)pg/m L,P〈0.01;腹部B超检查示流产组仅21.21%(14/66)出现胚芽。【结论】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需动态监测,结局预测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血β-HCG监测不能准确评定胚胎,单次血清孕酮或雌二醇水平检测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B超检查确定早期妊娠结局,对于孕7~8周B超检到胎心搏动的高危孕妇,仍需继续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妊娠 早孕期 阴道流血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关系的病例对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冠荣 麦韵屏 +2 位作者 林爱华 周立峰 符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聚集特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首先整群抽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12家单位中35~74岁的受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血液生化和肝...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聚集特征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首先整群抽取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体检的12家单位中35~74岁的受检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血液生化和肝脏超声检查。然后以确诊的所有NAFLD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与病例工作单位和性别相同、职业和年龄相近的所有非NAFLD者为对照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其聚集特征与NAFLD的关系,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纳入分析1191人,其中病例组353例,对照组838例;调整人口学因素后,NAFLD与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高尿酸及总胆固醇水平呈正关联,与规律运动呈负关联;体质指数(BMI)与空腹血糖间交互作用的相对超额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95%CI)分别为7.562(1.496~13.628)、0.636(0.434~0.839)和3.278(1.720~6.248);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者相比,危险因素聚集数为1~5者患NAFLD的OR值(95%CI)分别为2.04(1.17~3.54)、6.18(3.62~10.55)、10.45(5.95~18.35)、28.94(13.97~59.98)和33.68(11.47~98.9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与NAFLD密切相关,且危险因素聚集可增加NAFLD患病风险;BMI和空腹血糖对NAFLD的影响可能存在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聚集 交互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TI-RADS分级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量:26
3
作者 赖水青 陈远程 +3 位作者 陈志江 王龙 丛淑珍 邝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6,共7页
目的比较ACR TI-RADS与Kwak TI-RADS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35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144例通过手术后病理诊断(41.14%),206例通过穿刺细胞病理诊断(58.86%)。根据超声影像进行ACR TI-RADS分级和Kwak TI-RADS分级,... 目的比较ACR TI-RADS与Kwak TI-RADS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共纳入350例甲状腺结节,其中144例通过手术后病理诊断(41.14%),206例通过穿刺细胞病理诊断(58.86%)。根据超声影像进行ACR TI-RADS分级和Kwak TI-RADS分级,比较两种分级系统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 ACR TI-RADS分级和Kwak TI-RADS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均为0.879。ACR TI-RADS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最佳阈值为TR5级,TR5级对应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约登指数以及诊断准确性为77.3%、89.1%、83.0%、85.1%,7.101、0.255、27.848、0.664、0.843;而Kwak TI-RADS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最佳阈值为4c级,4c级对应上述指标为84.8%、84.0%、78.3%、89.0%,5.283、0.181、29.265、0.688、0.843。结论两种超声影像TI-RADS分级在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比Kwak TI-RADS,ACR TI-RADS以TR5级为诊断切点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性和较低的诊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 甲状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