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β-HCG、孕酮、雌二醇和B超检查预测宫内妊娠早期阴道流血结局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杨 闻安民 +4 位作者 梁洁玲 王凯 张静玲 刘彦英 韩凤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的结局预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因阴道流血在我院就医、初诊为先兆流产的孕妇153例,分为流产组66例和继续妊娠组87例,同时选取正常早孕妇女94例作为对照组。就诊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 【目的】探讨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的结局预测。【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因阴道流血在我院就医、初诊为先兆流产的孕妇153例,分为流产组66例和继续妊娠组87例,同时选取正常早孕妇女94例作为对照组。就诊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β-HCG、孕酮和雌二醇,并行腹部B超检查;48 h后复查β-HCG,必要时复查B超确定胚胎停育或出现胎心搏动,妊娠11~13周产科B超检查确定继续妊娠,随访至妊娠28~30周。【结果】流产组2次血β-HCG水平(27.68±25.02、52.61±48.69)U/m L,均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38.95±28.95、78.20±57.69)U/m L和正常对照组(40.72±30.11、81.61±60.91)U/m L,P〈0.05。但3组间β-HCG数值及其48 h后变化幅度均有较大范围重叠;流产组血清孕酮水平(11.02±4.57)ng/m L,显著低于继续妊娠组(24.65±7.71)ng/m L,和正常对照组(25.43±8.12)ng/m L,P〈0.01;流产组血清雌二醇水平(146.71±55.50)pg/m L,也明显低于继续妊娠组(402.53±170.79)pg/m L,和正常对照组(425.17±130.05)pg/m L,P〈0.01;腹部B超检查示流产组仅21.21%(14/66)出现胚芽。【结论】宫内妊娠早孕期阴道流血需动态监测,结局预测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估:血β-HCG监测不能准确评定胚胎,单次血清孕酮或雌二醇水平检测对妊娠结局有预测价值;B超检查确定早期妊娠结局,对于孕7~8周B超检到胎心搏动的高危孕妇,仍需继续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妊娠 早孕期 阴道流血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阴道微生物的物种组成及其动态变化 被引量:37
2
作者 马啸 蔡慧华 +4 位作者 何彦 郑慧敏 康玲 周宏伟 刘木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究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动态变迁。方法不同时间点采集RVVC患者(6例)以及正常对照女性(5例)阴道分泌物,分别对每个样本进行细菌总基因组DNA提取、16S r 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等步骤,然后通过BIPES、TSC、GAST等程序,分析比较两组阴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结构以及菌群动态变化。结果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其中惰性乳杆菌和卷曲乳杆菌比例相当,同时存在少量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和其它菌属;或者以加德纳菌属、普氏菌属、奇异菌属、纤毛菌属等为主要菌属;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丰富度明显降低,以惰性乳杆菌为优势菌属,卷曲乳杆菌含量明显减少。正常对照女性阴道菌群随月经周期的变化出现波动,其中在月经期的波动最为明显,其优势菌属在月经周期中呈现相互交替或保持绝对优势的变化模式;而RVVC患者阴道菌群的波动性减弱,不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变化,且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菌群结构相似。结论 RVVC患者阴道菌群结构不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化,在疾病发作期和间歇期相似。诱导卷曲乳杆菌产生或抑制惰性乳杆菌定植,从而恢复阴道菌群比例,可能可以治愈RV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菌群 动态分析 BIPES 16S r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处置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欣 张洪宇 +4 位作者 韩凤珍 于长江 范小平 范瑞新 庄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55-1558,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治方法,以提高母婴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7年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5例妊娠期患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围术期资料,通过对孕周及夹层病变程度、全身影响程度分析手术方式和时机。结果 5例患者中位年龄30岁(22~34岁),发病时孕周23~38周;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同期行剖宫产+子宫切除,2例继续妊娠。术后1例死于并发症。剖宫产3例胎儿均存活,继续妊娠者,1例胎儿宫内死亡,1例引产。随访期间,降主动脉支架无内漏,夹层远端无扩大。结论在基于挽救母亲和胎儿生命的前提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孕妇术前应多学科综合评估,根据妊娠时间、胎儿发育情况、主动脉病变程度决定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主动脉夹层 手术方式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源性人绒毛促性腺激素在胚胎培养液中的水平与早期胚胎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海英 张仁礼 +5 位作者 韩冬 刘彩霞 蔡佳杰 毕燕玲 闻安民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9-1041,1047,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胚胎源性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在第3天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胚胎发育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VF-ET患者体外第3天单个培养胚胎培养液,通过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HCG浓度,比较其与胚胎数目、分级、碎片等传统评分间的关... 目的探讨人胚胎源性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在第3天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及其与早期胚胎发育间的关系。方法收集IVF-ET患者体外第3天单个培养胚胎培养液,通过ELISA方法检测培养液中HCG浓度,比较其与胚胎数目、分级、碎片等传统评分间的关系。结果在60个病人的163份第3天胚胎培养液标本中,胎源性HCG的检测率是93.8%(153/163),表达浓度是0.85±0.43 mIU/ml。HCG浓度与胚胎卵裂球细胞数呈正相关。随着细胞数增加,培养液中HCG表达也提高(P<0.05)。随着胚胎形态评分级别的下降,培养液中HCG表达下降(P<0.05)。结论 ELISA方法能检测出第3天胚胎培养液中胎源性HCG的微量表达。胚胎培养液中胎源性HCG水平与传统胚胎形态评估有相关性,提示它有可能作为新的评估胚胎发育的无创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源性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胚胎培养液 胚胎评分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