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病患者院内死亡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小龙 吴书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较准确地认识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多见和少见病种及其危害程度 ;了解在直接死因中 ,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的构成。方法 本所心内科 1993年 7月 1日至 1998年 6月 3 0日五年内死亡总病例数 2 3 3例 ,回顾性分析每种疾病致死的人数及... 目的 较准确地认识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多见和少见病种及其危害程度 ;了解在直接死因中 ,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的构成。方法 本所心内科 1993年 7月 1日至 1998年 6月 3 0日五年内死亡总病例数 2 3 3例 ,回顾性分析每种疾病致死的人数及其构成比 ,并计算心力衰竭及心脏猝死在直接死因中的构成比。结果 第一位致死疾病为急性心肌梗死 ( AMI) ,构成比 2 5 .75 % ( 60 /2 3 3 ) ;第二位致死疾病为风湿性心脏病 ( RHD) ,构成比 2 0 .60 % ( 4 8/2 3 3 ) ;并列第三位是冠心病 ( CHD) (急性心肌梗死另计 )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 IE) ,构成比均为 12 .0 2 % ( 2 8/2 3 3 ) ;其它依次为扩张型心肌病 ( 5 .15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 3 .86%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3 .43 % )和主动脉瘤 ( 3 .43 % )、高血压性心脏病 ( 3 .0 0 % )、肺源性心脏病 ( 2 .15 % ) ,……。另外 ,在直接死因中 ,心力衰竭占72 .5 3 % ( 169/2 3 3 ) ,心脏猝死占 11.5 9% ( 2 7/2 3 3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另计 )、感染性心内膜炎、扩张型心肌病是主要的引起死亡的心血管病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患者最多见的直接死因 ,(院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死因 构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血流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峥嵘 黄新胜 +4 位作者 黄奕高 黄涛 黄文辉 张曹进 申俊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3-1164,1168,共3页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 目的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upv)、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lpv);并与右心导管术Fick法计算出肺循环血流量(Qp)进行比较。结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所得出的右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右心导管术计算的Qp相关性良好。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者肺血流量,其作为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量的检查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先天性心脏病 肺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早期收缩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费洪文 王新房 +1 位作者 谢明星 何亚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8周共计16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 目的利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功能的连续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8周共计16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第12周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各取2只处死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周。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对照组组织学无改变,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收缩功能降低。组织多普勒指标能早期发现这一变化,早于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阿霉素 心肌病 组织多普勒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早期舒张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费洪文 王新房 +1 位作者 谢明星 何亚乐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E’)比值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 目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EE’)比值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舒张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两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8w共计16mgkg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w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w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w。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w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w。EE’比值在6、8、10、12w显著增高(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6w。对照组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功能降低。EE’变化早于组织多普勒收缩指标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可靠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疾病 心脏功能试验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HL2蛋白与心脏Kv1.5钾通道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宏 马青艳 林吉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25-1128,共4页
目的目前认为KCNA5通道蛋白是治疗房颤的一个理想靶点,文中旨在验证FHL2蛋白与KCNA5基因编码的心脏Kv1.5钾通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①质粒构建:应用PCR法构建质粒pcDNA3.1/myc-His C-KCNA5和pcDNA3.0-FHL2;②基因转染:应用Lipofectam... 目的目前认为KCNA5通道蛋白是治疗房颤的一个理想靶点,文中旨在验证FHL2蛋白与KCNA5基因编码的心脏Kv1.5钾通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方法①质粒构建:应用PCR法构建质粒pcDNA3.1/myc-His C-KCNA5和pcDNA3.0-FHL2;②基因转染:应用Lipofectamine 2000将pcDNA3.1/myc-His C-KCNA5质粒和pcDNA3.0-FHL2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③免疫共沉淀:应用抗FHL2抗体和Protein A/G Plus-Agarose沉淀目的蛋白,应用抗Myc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④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应用抗FHL2一抗和标记有FITC的二抗检测FHL2蛋白,应用抗Myc一抗和标记有Cy3的二抗检测KCNA5-Myc融合蛋白。结果①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质粒pcDNA3.1/myc-His C-KCNA5和pcDNA3.0-FHL2构建正确;②抗FHL2抗体能够将KCNA5从总蛋白中沉淀下来;③KCNA5蛋白和FHL2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膜上。结论初步证实FHL2蛋白与KCNA5蛋白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HL2 KCNA5 钾通道 免疫共沉淀 免疫荧光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多普勒超声评价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早期松弛功能改变的实验研究(英文)
6
作者 费洪文 王新房 +1 位作者 谢明星 何亚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7期738-742,共5页
目的:E/E’比值(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松弛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松弛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2组:... 目的:E/E’比值(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速度)与左室充盈压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准确评价左室松弛功能异常。本研究利用该指标评价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心肌松弛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28只日本白兔分为2组:阿霉素组20只,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2mg.kg-1,8周共计16 mg.kg-1以期形成心肌病模型;对照组8只,每周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0、4、6、8、10、12周进行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阿霉素组在10、12周左室内径显著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显著下降(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10周。二尖瓣环处心肌组织收缩峰值速度在8、10、12周显著降低(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8周。E/E’比值在6、8、10、12周显著增高(P<0.05),显著变化最早发现在第6周。对照组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未发现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阿霉素所致兔心肌病模型中心肌功能降低。E/E’变化早于组织多普勒收缩指标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为评价左室松弛功能提供了一个敏感可靠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阿霉素 心肌病 组织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阿霉素所致兔扩张型心肌病模型的实验研究(英文)
7
作者 费洪文 王新房 +1 位作者 谢明星 何亚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模型的可行性 ,并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方法 :2 0只兔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 2mg·kg-1,共计 8周 (总剂量 16mg·kg-1) ,另 8只每周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基础状态 (未注药前 )... 目的 :探讨阿霉素诱导兔心肌病模型的可行性 ,并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评估。方法 :2 0只兔每周静脉注射阿霉素 2mg·kg-1,共计 8周 (总剂量 16mg·kg-1) ,另 8只每周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基础状态 (未注药前 )、12周时分别进行兔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内径 ,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 ,以及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 12周时阿霉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取 2只进行心肌病理切片检查。结果 :阿霉素组与基础状态相比 ,12周时左室舒张期末内径显著扩大(10 .5± 1.3和 15 .8± 2 .1mm ,P <0 .0 5 ) ,收缩期末内径显著扩大 (8.7± 1.0和 10 .3± 1.1mm ,P <0 .0 5 ) ,射血分数显著降低 (6 3.4± 8.4和 38.8±7.6 ,P <0 .0 5 ) ,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 (P <0 .0 1) ,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无显著性变化 (37.6± 7.6和 2 1.2± 6 .7,P >0 .0 5 ) ;对照组左室舒张期末、收缩期末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射血分数和短周缩短率均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阿霉素组病理结果显示了与人类阿霉素心肌毒性相似的改变 ,心肌细胞变性、线粒体和肌浆网水肿、细胞内空泡增多。结论 :静脉注射阿霉素可以诱导形成非缺血性心肌病模型 ,结果可靠 ,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阿霉素 心肌病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时延迟性整流钾电流研究进展
8
作者 胡创加 林吉进 闫纯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76-78,共3页
心肌肥厚是心肌长期负荷过度引起的一种适应性病理改变,其心肌细胞的变化,不仅是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也伴有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离子流及膜电位的变化,肥厚心肌细胞这种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称为电重构。心肌肥厚最突出的电重构表现是动... 心肌肥厚是心肌长期负荷过度引起的一种适应性病理改变,其心肌细胞的变化,不仅是细胞体积增大的过程,也伴有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离子流及膜电位的变化,肥厚心肌细胞这种电生理特性的改变称为电重构。心肌肥厚最突出的电重构表现是动作电位复极延长,它是产生各种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肥厚 整流钾电流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 延迟性 动作电位复极 电生理特性 生理学基础 病理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调查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媛 余细勇 +4 位作者 钟诗龙 杨敏 谭虹虹 费洪文 陈纪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 目的考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单中心临床应用现状,比较华法林采用不同抗凝强度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广东省人民医院2000~2008年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中国患者845例,追踪随访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用药方案、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和心脏B超结果,观察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845例患者均为汉族,广东人占88.04%,华法林的日平均维持剂量为2.92±0.88mg/d,术后多次测定INR值的中位数为2.09±0.39,44.62%的患者采用低强度抗凝治疗,INR维持在1.5~2.0范围;56.45%患者采用标准强度抗凝,INR维持在2.0~3.0。血栓事件总的发生率为4.14%。14(1.66%)例患者发生严重出血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出血事件与置入心脏瓣膜类型相关,机械瓣置换术出血事件较生物瓣置换增加有显著性意义。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比较,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严重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国人群低强度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标准抗凝相当,华法林抗凝治疗INR比值维持在1.8~3.0范围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瓣膜置换术 华法林 抗凝 国际标准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自发性心包填塞 被引量:10
10
作者 费洪文 何亚乐 +3 位作者 侯跃双 许燕 黄新胜 冯碧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7-359,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自发性心包填塞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对本心脏中心24例经临床证实的心包填塞患者进行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正确检出24例心包填塞,无假阴性,敏感性...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自发性心包填塞的价值。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对本心脏中心24例经临床证实的心包填塞患者进行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正确检出24例心包填塞,无假阴性,敏感性100%,1例假阳性,特异性96%。其中恶性肿瘤侵犯心包7例,结核6例,急性夹层破裂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白血病1例,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结论急诊床旁经胸超声心动图能以床旁方式快速、安全、准确诊断心包填塞,为治疗决策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床旁 急症 心脏压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ADMA水平变化及厄贝沙坦干预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陈东骊 张曹进 +2 位作者 符永恒 陈富荣 莫与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146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143例),予以药...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146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143例),予以药物干预1年,观察血浆ADMA水平与血压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下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低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降低血浆ADMA水平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有益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缺血性脑卒中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厄贝沙坦 氨氯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食管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功能 被引量:10
12
作者 费洪文 何亚乐 +2 位作者 廖洪涛 侯跃双 许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08-710,714,共4页
目的:利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1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食管超声发现左心耳血栓或高凝状态26例(Ⅰ组),无血栓150例(Ⅱ组);正常心律对照者30例(Ⅲ组);经胸超声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 目的:利用脉冲组织多普勒评价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耳功能。方法:1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经食管超声发现左心耳血栓或高凝状态26例(Ⅰ组),无血栓150例(Ⅱ组);正常心律对照者30例(Ⅲ组);经胸超声分别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射血分数、E/E’;经食管超声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和排空血流峰速,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心耳壁收缩期峰速和舒张期峰速。结果:Ⅰ组左心耳充盈血流峰速和排空血流峰速较Ⅱ组和Ⅲ组减小(P<0.05);Ⅰ组左房射血分数及左心耳射血分数低于Ⅰ组和Ⅲ组(P<0.05);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心耳侧壁收缩期和舒张期速度Ⅰ组小于Ⅱ组和Ⅲ组(P<0.05);Ⅰ组左房前后径、E/E’较Ⅱ组和Ⅲ组增大(P<0.05);Ⅱ、Ⅲ组各参数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脉冲组织多普勒可用来评价左心耳功能,预测左心耳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脂蛋白(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豪坚 莫与京 +1 位作者 余丹青 周颖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观察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予他汀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脂蛋白(a)[Lp(a)]等血脂成分水平变化情况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03例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予他汀治疗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 目的:观察随访对冠心病支架术后患者予他汀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脂蛋白(a)[Lp(a)]等血脂成分水平变化情况及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103例因冠心病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予他汀治疗的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分别检测他汀治疗前、6个月及1.5年后血清LDL-C与Lp(a)等血脂成分水平,选取LDL-C已经达标患者进行1.5年随访脑卒中、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及死亡发生率,进行回归分析判断影响LDL-C已达标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同时根据Lp(a)水平分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再根据Lp(a)水平的变化情况分为升高组与降低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基础LDL-C与Lp(a)水平无相关关系(r=0.123,P=0.227),经他汀治疗6月后,LDL-C水平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a)水平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72例患者LDL-C水平达标,Lp(a)高水平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组(38.5%vs.15.2%,P<0.001),他汀治疗后Lp(a)水平升高组与降低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4.2%vs.23.1%,P>0.05);将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Lp(a)水平与不良事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达标后的Lp(a)水平仍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相关(回归系数0.03,P=0.02)。结论:基础LDL-C水平与Lp(a)水平无相关关系,他汀虽对Lp(a)水平无明确影响,对于他汀治疗后LDL-C达标患者,Lp(a)的变化趋势与不良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但Lp(a)水平仍然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心肌细胞中桥粒蛋白基因表达下调对Nav1.5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黔桓 邓春玉 +5 位作者 饶芳 刘晓颖 麦丽萍 朱杰宁 谭虹虹 吴书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3-989,共7页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HL-1细胞的桥粒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Nav1.5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L-1细胞DSP和Nav1.5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Nav1.5... 目的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HL-1细胞的桥粒蛋白(DSP)基因表达以明确DSP与Nav1.5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DSP基因的表达,然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L-1细胞DSP和Nav1.5蛋白的表达,用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SP与Nav1.5蛋白的表达与定位情况,并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细胞钠通道的电生理特征。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siRNA-DSP组的DSP和Nav1.5蛋白表达量降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空白组和对照组DSP与Nav1.5蛋白存在共定位情况,而siRNA-DSP组DSP和Cx43蛋白共定位则遭到破坏,并且膜片钳检测发现siRNA-DSP组峰值电流从(156.3±6.2)pA/pF减少至(41.8±3.1)pA/pF(P<0.05),电压依赖的失活曲线V0.5从-42 mV左移至-61 mV(P<0.05)和从失活恢复时间延长。结论 DSP表达抑制不仅使DSP与Nav1.5的共定位特征遭到破坏,而且还改变了Nav1.5电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粒蛋白 钠通道蛋白 基因沉默 HL-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中的应用
15
作者 费洪文 何亚乐 +3 位作者 侯跃双 林纯莹 许燕 陈泗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2-325,共4页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心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组织同步显像及常规超声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分析组织同步指数及达... 目的:探讨组织同步显像在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行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心衰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组织同步显像及常规超声检查,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三腔心切面分析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组织同步指数及达峰时间差降低(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收缩末内径、二尖瓣反流面积逐渐减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舒张充盈时间、主动脉时间速度积分逐渐增加(P<0.05)。结论:组织同步显像可以快捷地评价机械不同步,为心脏再同步优化治疗提供有力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老年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导管消融的影响
16
作者 廖洪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73-675,共3页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指发生于有心肌器质性改变基础上的室速,发作时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器质性室速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 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指发生于有心肌器质性改变基础上的室速,发作时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器质性室速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法洛四联症)修补或矫正术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因素 心肌疾病 心动过速 室性 导管消融术 器质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莫与京 黄文晖 +1 位作者 陈东骊 陈富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4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与15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4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与15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做比较,并在2年随访期间对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进行随访,描述患者病后生存状况,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ACE2基因多态性和影响患者死亡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CE2基因型分布不同,AA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各组ACE2基因型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RR=1.057,95%CI:1.020,1.095)、糖尿病(RR=1.575,95%CI:1.178,2.104)、高甘油三脂血症(RR=1.947,95%CI:1.503,2.780)和血清肌酐水平(RR=1.034,95%CI:1.001,1.068)、血清尿酸水平(RR=1.056,95%CI:1.002,1.097)分别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男性和女性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CE2基因G9570A多态性与我国南方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可能具有一定相关性,但与其预后关系不大。年龄、糖尿病、高甘油三脂血症和血清肌酐、尿酸水平分别是影响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合并脑卒中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对人类果蝇相关基因钾通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任莉 沈心远 林吉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由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HERG)编码的钾通道电流的改变可引起长QT综合征,HERG钾通道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酶的调节,且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 目的由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uman ether-a-go-go-related gene,HERG)编码的钾通道电流的改变可引起长QT综合征,HERG钾通道受到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酶的调节,且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2(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non-receptor type 12,PTPN12)具有负性调控HERG钾通道的作用。文中旨在探讨PTPN11对HERG钾通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构建携带pc DNA3.1-PTPN11-EGFP的质粒;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各质粒转染进入HEK293细胞;应用膜片钳技术,分别检测对照组(pc DNA3.0-HERG-EGFP单独转染HEK293细胞)、PTPN11过表达组(pc DNA3.0-HERG与pc DNA3.1-PTPN11-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以及抑制剂组(pc DNA3.0-HERG与pc DNA3.1-PTPN11-EGFP共转染HEK293细胞基础上加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正钒酸钠)的HERG钾通道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及去激活时间常数Tau等。结果成功构建了pc DNA3.1-PTPN11-EGFP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各组中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质粒表达。膜片钳检测发现,PTPN11过表达组的脉冲电流最大电流密度[(31.85±5.54)p A/p F]、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73.82±11.31)p A/p F]较对照组[(45.92±3.18)、(108.43±7.98)p A/p F]均降低(P<0.05);而抑制剂组脉冲电流、尾电流最大电流密度[(48.08±4.32)、(120.06±8.02)p A/p F]较对照组与PTPN11过表达组均明显增大(P<0.05)。PTPN11过表达组去激活时间常数Tau[(622.16±46.49)ms]较对照组[(440.70±49.49)ms]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PN11对心脏HERG钾通道的电流具有负性调控作用,而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能逆转PTPN11过表达的HERG钾通道电流的减小,这一发现为应用HERG钾通道的某些调控酶作为治疗长QT综合征的治疗思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果蝇相关基因钾通道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11 膜片钳技术 长QT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