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R系统在脑血管病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1
作者 杨兴俏 秦琨 +8 位作者 莫建清 姜慧 王祥彬 杨勇 彭超 杨伦哲 王红芹 何汉武 陈光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2-486,共5页
目的基于自主开发的AR系统,结合术前脑血管影像(如CTA、MRA、DSA)与术中实时画面,通过高精度患者-影像配准和虚实融合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颈内动脉狭窄疾病手术中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 目的基于自主开发的AR系统,结合术前脑血管影像(如CTA、MRA、DSA)与术中实时画面,通过高精度患者-影像配准和虚实融合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颈内动脉狭窄疾病手术中验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6例患者,其中1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3例烟雾病、1例颈内动脉狭窄,应用AR三维重建模型技术进行术前精准定位、术中导航指导操作过程,采用术中自身对照进行评估,分析AR三维重建模型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结果6例不同病因患者均在AR三维重建模型下成功完成术前精准定位及术中导航指导操作,实现了颅内动静脉结构及病变精确位置可视化,为医生精准规划手术入路及术区范围提供可视化依据。结论AR三维重建模型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病患者外科手术安全可行,对术前精准定位、术中导航指导操作方面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脑血管病 精准导航 三维模型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神经保护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正羽 唐松山 周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069-1074,共6页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血栓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病理过程,目前研究脑卒中病理机制及药物研发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本文就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及基于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神经保护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神经保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的思考和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 颅内动静脉畸形是脑血管疾病中形态结构最为复杂且难以采用现有的影像学手段进行清晰显示的疾病之一。因此,目前对其空间结构学规律性的认识尚非常有限,从而限制了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理念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该文在目前对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学认识进展的基础上,探讨其潜在临床价值,并就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结构学研究方法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学 展望 专家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0
4
作者 陈光忠 李鉴轶 +7 位作者 秦琨 董孟琪 曾少建 彭超 詹升全 周东 唐凯 林晓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指导颅内动静脉畸形(AVM)血管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贯序交替选取2015年2月至5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AVM患者10例,其中5例为对照组,5例为进行3D打印模型试验组。对试验组5例AVM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或3D-DSA旋转成像,提取检查结果的DICOM原始数据,应用薄层数据扫描获取5例AVM患者三维数据,通过Mimics 14.01软件进行数字化数据提取和重建,并按1∶1比例进行3D打印,获得实体模型。应用AVM实体模型指导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及手术方案设计,并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打印模型试验组术前谈话时间(10.2±0.8)min较对照组术前谈话时间(15.0±1.3)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3±0.6)分比(8.1±0.3)分,P<0.01],试验组术中造影后至手术实施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5.7±0.4)min比(10.5±1.6)min,P<0.01]。无一例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3D打印模型可以帮助术者更加直观地了解畸形团空间构筑学特征,指导术者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同时应用3D打印实体模型可提高与AVM患者术前谈话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3D打印 血管内介入治疗 手术方案设计 医患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栓塞致密度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庆平 陈光忠 +3 位作者 李铁林 赵炜 袁源 冯衍秋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9-34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瘤腔内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为防止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提供血流动力学理论参考。方法应用图像测量软件分析15例颅内动脉瘤DSA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绘成时间-密度曲线,并根据时间密度曲线进一步分析动脉瘤栓塞前后血流速度变化。结果15例颅内动脉瘤中栓塞密度达到Ⅰ°的9例患者无1例复发;2例Ⅱ°患者有1例复发;4例Ⅲ°患者全部复发。5例复发患者动脉瘤残留区内测得的相对流入系数ACKa/PKa值均接近或高于栓塞前。结论瘤腔内血流速度与动脉瘤栓塞后残腔大小呈负相关,即不完全栓塞的动脉瘤腔内血流在治疗后显著加速,这或许能够解释不完全栓塞动脉瘤复发率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血流动力学 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平均血流速度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马琦 刘惠霞 +2 位作者 陈光忠 叶瑞繁 张玉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729-2731,共3页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测定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FV),探索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评估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185例,对345条大脑中动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并计算不同MFV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及≥70%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准确度及其95%CI、ROC曲线下面积。结果:DSA证实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50%时,MFV≥100CM/S,其灵敏度为75.2%、特异度93.6%、阳性预测值90.8%、阴性预测值81.9%,准确度最高达85.2%,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至0.827。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70%时,MFV≥120CM/S或低血流速度时,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732),灵敏度达66.7%,特异度为81.4%,相应的总准确度为78%。结论:MFV≥100CM/S对大脑中动脉狭窄≥50%的判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而MFV≥120CM/S或LV与DSA证实的大脑中动脉狭窄≥70%存在较高一致性。TCD有助于判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是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前的良好筛查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超声 大脑中动脉 颅内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蹼1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先明 陈光忠 +4 位作者 彭超 秦琨 丁晓雯 王坤 周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3,共3页
颈动脉蹼(carotid web)是位于颈动脉球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1]。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病例报道少,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颈动脉蹼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本病的... 颈动脉蹼(carotid web)是位于颈动脉球部后壁颈动脉分叉处远端的腔内薄层突出物[1]。由于其发病率低,国内病例报道少,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现报道1例颈动脉蹼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生对本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颈动脉狭窄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肿瘤患儿手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郭中印 彭鹏 +6 位作者 陈籽荣 张晓琳 董民海 曾括 万丽君 向网 万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 筛查幕上肿瘤患儿肿瘤切除术后因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199例患儿,以社会人口学资料、病程与影像学... 目的 筛查幕上肿瘤患儿肿瘤切除术后因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幕上肿瘤切除术的199例患儿,以社会人口学资料、病程与影像学资料、手术相关指标、脑积水发生和急性进展情况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结果 约7.54%(15/199)患儿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14/15例为术后2周内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存在脑积水(OR=14.756,95%CI:3.451~63.089;P=0.000)、肿瘤邻近中线(OR=5.466,95%CI:1.409~21.203;P=0.014)、术中出血量大(OR=1.295,95%CI:1.016~1.650;P=0.037)是幕上肿瘤患儿手术后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幕上肿瘤切除术后并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进展主要发生于术后2周内,对于术前合并脑积水、肿瘤邻近中线和术中出血量大的患儿应警惕术后新发脑积水或原有脑积水急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 脑积水 脑室腹膜分流术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先明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27-630,635,共5页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是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临床缺血事件发生。该文综述ADAMTS-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帮助了解ADAMTS-4在易损斑块中...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4是蛋白酶家族的一员,参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最终导致临床缺血事件发生。该文综述ADAMTS-4与颈动脉及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帮助了解ADAMTS-4在易损斑块中的作用,为易损斑块人群的疾病预防、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4 易损斑块 颈动脉斑块 冠状动脉斑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表达及其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邓先明 郑猛 +6 位作者 王红芹 秦琨 王坤 洪川 彭超 侯兴华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720-725,733,共7页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ADAMTS-4)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血液相关指标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东... 目的探讨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ADAMTS-4)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同时分析血液相关指标与斑块易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43例,其中1例分期行双侧CEA,以2例计算,共计44例患者。以颈部血管超声造影结果0~1级为稳定斑块,2~3级为易损斑块;以高分辨率增强MR血管成像(MRA)结果Ⅰ~Ⅲ型、Ⅶ~Ⅷ型为稳定斑块,Ⅳ~Ⅵ型为易损斑块。当颈部血管超声造影与高分辨率增强MRA对斑块易损性评估结果不一致时,以颈部血管超声造影结果为准。根据斑块性质,将44例患者分为稳定组(15例)和易损组(29例)。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斑块中ADAMTS-4的表达,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和狭窄侧别;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ADAMTS-4、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PLR和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对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非正态分布资料及有序变量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术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中ADAMTS-4的水平;对斑块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DAMTS-4在斑块中的表达,分为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两组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稳定组血清ADAMTS-4水平、PLR均低于易损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2±26)μg/L比(116±24)μg/L,t=-5.683;110.87(87.25,134.05)比151.33(130.72,169.17),Z=-2.860;均P<0.01]。(3)稳定组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的占比分别为10/15、3/15、2/15,易损组阳性细胞数<25%、25%~50%和>50%的占比分别为3/29、14/29、12/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30,P=0.00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水平、斑块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的相关度较低(Spearman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436、0.508),血清ADAMTS-4水平与斑块易损性呈中度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659),均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PLR及ADAMTS-4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呈正相关,PLR和斑块ADAMTS-4与易损性相关度均较低,血清ADAMTS-4与斑块易损性为中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基质金属蛋白酶4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颈动脉狭窄 斑块易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治愈性栓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孟琪 陈光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73-378,共6页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血管内栓塞治疗最早由Luessenhop和Spence在1960年报道。目前血管内栓塞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五种情况:开颅前栓塞手术切除时难以阻断的供血动脉、放射治疗前减小... 颅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血管内栓塞治疗最早由Luessenhop和Spence在1960年报道。目前血管内栓塞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以下五种情况:开颅前栓塞手术切除时难以阻断的供血动脉、放射治疗前减小畸形团体积、靶向栓塞、姑息性栓塞及治愈性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栓塞 治疗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