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谢春格 聂坤 王丽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近50%[1],认知功能障碍累计发生率高达80%以上[2],两者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3]。近期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尤其心血管系统调节障碍与认知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4]...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近50%[1],认知功能障碍累计发生率高达80%以上[2],两者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3]。近期研究发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尤其心血管系统调节障碍与认知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4],有望成为预测认知障碍指标。本文将就帕金森病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曹裕民 张雄 +5 位作者 万鑫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 目的 探讨性别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危险因素的研究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708例,未见明显颅内外动脉狭窄1476例,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2232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结果 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和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48.3% vs 25.2% vs 26.5%),且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68.8% vs 31.2%,P〈0.01).与≤40岁比较,41~64岁、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41~64岁比较,65~79岁、≥80岁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比例明显降低,单纯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外动脉联合狭窄比例明显升高(P〈0.01).结论 中国人性别差异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有关,男性发生率可能高于女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具有年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脑梗死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体征和症状 性别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损害与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红梅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29,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人类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变性脱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备受关注,包括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PD痴呆,随着病情的逐步... 帕金森病(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AD)后人类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变性脱失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其中PD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备受关注,包括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PD痴呆,随着病情的逐步进展,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最终可发展为PD痴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还增加PD患者的致残风险、死亡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血脑屏障 少突神经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玉虎 甘蓉 +4 位作者 聂坤 黄莘莘 戴颖仪 黄静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在评估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D患者110例,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结果分为PD-MCI组45例和认知正常组(PD-CN组)6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对照组)。比较各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在评估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PD-MCI)中的价值。方法选择PD患者110例,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结果分为PD-MCI组45例和认知正常组(PD-CN组)6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6例(对照组)。比较各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的变化,并分析P3和N2潜伏期及波幅与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的相关性。结果与PD-CN组比较,PD-MCI组P3和N2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D-CN组P3潜伏期延长(P<0.05)。3组间P3和N2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0,P=0.004,P=0.000);3组间P3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潜伏期与视觉再认、图片排列及MMSE评分呈负相关(P<0.05),N2潜伏期与视觉再认、图片排列评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事件相关电位能较客观反映认知功能,其中N2潜伏期可作为PD-MCI客观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诱发电位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黄静 张玉虎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在帕金森病早期就会出现,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睡眠障碍多被认为与年老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常被患者及临床医师忽略。有研究报道,昼间过度思睡和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发展成帕金森... 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在帕金森病早期就会出现,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睡眠障碍多被认为与年老有关,在临床工作中常被患者及临床医师忽略。有研究报道,昼间过度思睡和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是发展成帕金森病的临床前期表现,或可能成为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出现在运动症状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认知障碍 不宁腿综合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万鑫 代成波 +5 位作者 曹裕民 张雄 张玉虎 王硕 马桂贤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rs2297518、rs8081248位点多态性与脑动脉粥样硬化(CAA)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的关系。方法收集患者324例,根据脑血管狭窄部位与程度将其分为CAA组243例和对照组81例,CCA组又分ICA患者137例为ICA亚组。分析各组患者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并比较rs2297518、rs808124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的分布。结果 CAA组及ICA亚组的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对照组。CAA组中rs2297518位点的基因型GG及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A亚组中rs2297518位点的等位基因G频率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基因rs2297518位点的多态性与CAA及ICA有关,基因型GG可能是CAA的易感因素,等位基因G可能是CAA及ICA的易感因素;iNOS基因rs8081248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CAA或ICA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造影术 基因频率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万鑫 代成波 +5 位作者 曹裕民 张雄 张玉虎 马桂贤 王硕 王丽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6期437-44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9例,依据血管造影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狭窄程度(≥50%)分为四组:颅内动脉狭窄组(198例)、颅外动脉狭窄组(107例)、脑动脉狭窄组(55例)及无脑动脉狭窄的对照组(149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血尿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尿酸异常患者的比例也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388,P=0.007);将所有患者按血尿酸水平4分位分组,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加(χ2=9.230,P=0.0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比值比(odds ratio,OR)1.005,P=0.001]。同样方法分析颅外动脉狭窄组与尿酸的关系未得到显著性结果。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尿酸 脑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执行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彦 王丽娟 张玉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3-555,共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另外,PD常常伴随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甚...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障碍等。另外,PD常常伴随有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嗅觉减退甚至丧失、情感及精神障碍、睡眠及自主神经受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系统疾病 运动障碍 执行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脑动脉血栓病理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马腾云 高玉元 +5 位作者 马桂贤 王硕 代成波 杨哲贤 李昌茂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39-1341,共3页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379/10万,位列世界第一,每年约19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已经超过肿瘤及冠心病,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1]。脑卒中的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逐年升高的发病率,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缺血性... 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已经超过379/10万,位列世界第一,每年约19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脑卒中已经超过肿瘤及冠心病,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1]。脑卒中的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逐年升高的发病率,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堵塞或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脑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2]。脑动脉血栓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病因,血栓的性状能直接影响患者症状及预后;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缺血性脑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改善生活功能,有研究显示,脑动脉中不同病理类型的血栓能影响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颅内栓塞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凝血酶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与男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腾云 张雄 +5 位作者 曹裕民 龙隆 王硕 代成波 马桂贤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 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及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收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并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的男性患者257例,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140例和非吸烟组117例,对比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率及发病年龄。结果吸烟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吸烟组(49.3%vs 24.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年龄明显小于非吸烟组[(60.13±10.52)岁vs(65.26±11.77)岁,P<0.01]。吸烟组年龄≤60岁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50.7%vs 27.4%,P<0.01)。结论吸烟可能是男性患者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可能使男性患者更早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卒中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睿明 张玉虎 +6 位作者 唐红梅 高靓 冯淑君 段振鹏 张又文 赵馨 王丽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在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将102例PD患者分为记忆受损组30例、非记忆受损组35例和认知正常组37例,运用Scheltens视觉评定量表评估脑白质...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及脑血管危险因素在记忆损害型帕金森病(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影响。方法根据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将102例PD患者分为记忆受损组30例、非记忆受损组35例和认知正常组37例,运用Scheltens视觉评定量表评估脑白质疏松程度,比较3组侧脑室旁、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区、小脑幕下区脑白质疏松程度差异;分析脑血管危险因素在3组中的影响。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脑血管危险因素等对记忆损害型P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结果记忆受损组额叶高信号、侧脑室旁白质高信号较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明显增高(P<0.05)。与认知正常组和非记忆受损组比较,记忆受损组TC明显升高[(5.87±0.81)mmol/L vs(3.86±1.10)mmol/L,(4.82±1.08)mmol/L],HDL-C明显降低[(1.17±0.24)mmol/L vs(1.26±0.53)mmol/L,(1.27±0.36)mmol/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TC与视觉再生呈负相关(β=-0.341,P=0.000;β=-0.212,P=0.030),教育程度与视觉再生呈正相关(β=0.201,P=0.038)。结论侧脑室旁脑白质疏松、高TC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会导致PD-MCI患者的记忆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帕金森病 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