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自体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叶劲 董伟强 +2 位作者 邹仲兵 白波 严广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8-590,共3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1/3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0岁(20.0-28.0岁),左膝关节18例...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自体1/3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技术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对35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3.0岁(20.0-28.0岁),左膝关节18例,右膝17例。35例患者均为急性损伤,受伤前均为体育运动爱好者。结果随访1-6年,平均3.0年,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前平均59.40分(45-81分),术后平均91.80分(72-100分),术后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5)。35例患者术后均无前叉韧带再断裂,术后34例恢复受伤前运动水平,1例运动水平较受伤前降低。术后1年有2例患者在膝极度屈曲位时有轻微膝前疼痛,但对运动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髌骨-髌韧带-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对年轻、活动量大、要求早期恢复高强度运动的患者是一种较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髌韧带 关节镜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钉固定与椎体成形术治疗爆裂型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劲 陈艺 +2 位作者 莫茅 白波 陈伟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39,343,共4页
目的:评价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国人新鲜脊柱标本(T11~L3),预损伤后压缩法模拟失去前柱支持,完全不稳的L。椎... 目的:评价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并同时经椎弓根人工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12具国人新鲜脊柱标本(T11~L3),预损伤后压缩法模拟失去前柱支持,完全不稳的L。椎体爆裂性骨折。实验分完整状态组、椎弓根钉固定组和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组。测试标本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及左、右轴向旋转状态下固定节段(T11-L3)的运动范围(ROM)以及极限载荷,并计算刚度,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与单纯椎弓根钉固定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在屈伸、左右侧弯时,二者运动范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轴向旋转时,前者[左旋:(72.42±16.33)%,右旋:(70-30±11.58)%]运动范围小于后者[左旋:(106.92±12.01)%,右旋:(105.02±14.31)%](P〈05)。极限载荷和刚度之间比较,前者均大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能够提高生物力学稳定性,稳定效果要优于单纯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也可以增加固定节段承受的极限载荷和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骨折 内固定器 生物力学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98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李静 叶劲 +2 位作者 莫茅 覃燕平 张小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508-351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9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9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均达到植...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我科收治的98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98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以上,均达到植骨融合。结论: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术后疗效满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颈椎前路减压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