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书法审美与儒释道文化参悟的关系
1
作者 程小宏 《广东经济》 2024年第19期93-95,共3页
书法是一门最具民族性和传统性的艺术,当然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的儒释道文化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理解和把握儒释道基本观念与内涵,对于书法创作很有益处。这里浅谈其中与书法创作相关的审美观念问题。
关键词 书法审美 书法创作 儒释道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核心观念 审美观念 传统性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展书法的创作与反思
2
作者 陈凯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0期25-30,共6页
创作书法作品投稿参加展赛不仅是检验作者创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个人艺术水平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创作者通过投稿让作品接受评委的评审和观众的评价,由此检验创作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创作能力、创新意识及发展潜力... 创作书法作品投稿参加展赛不仅是检验作者创作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个人艺术水平和获得社会认可的有效途径。创作者通过投稿让作品接受评委的评审和观众的评价,由此检验创作者是否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创作能力、创新意识及发展潜力。同时,创作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投稿参加展赛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过程,要想自己的作品在众多投稿中脱颖而出,创作者须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充分的应对能力。笔者曾投稿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纪念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30周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广东省文联、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反思当时的创作情况,我是做了较充分准备的。这三幅作品,特别是第一、第二幅,都是我充分准备、精心酝酿、多方取法,内容与形式统一、正文与落款搭配完美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法篆刻作品 优秀作品展 书法作品 社会认可 展赛 发展潜力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集评
3
作者 萧文飞 胡紫桂 +5 位作者 罗红胜 王忠勇 周睿 荀海 刘瑞鹏 王祖龙 《书画世界》 2025年第1期36-39,共4页
萧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友舟的展览是一个学术创作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展览。一是创作与研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二是形式上的创新,如陶刻和木刻作品的结合;三是书法源头的梳理,将书法的源... 萧文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友舟的展览是一个学术创作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的展览。一是创作与研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二是形式上的创新,如陶刻和木刻作品的结合;三是书法源头的梳理,将书法的源头追溯到甲骨文并顺流而下。胡紫桂|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关于友舟的展览,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近年来友舟教学、创作、研究及办展览的频率高;二是每次展览呈现的各种书体都有新的提升;三是其书写追溯古源,并在长久坚持下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形式融合 书法源头 甲骨文 教学频率 书体提升 事半功倍 胡紫桂 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篆刻创作谈
4
作者 沈程斌 《美术教育研究》 2025年第5期8-9,共2页
生活在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DeepSek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软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e对于篆刻,随着摄影、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大量的高清印谱和原拓印谱印刷出版,原先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通过高清摄像清晰地呈现在了... 生活在21世纪,进入信息化时代,DeepSek等一系列人工智能软件在生活中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e对于篆刻,随着摄影、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大量的高清印谱和原拓印谱印刷出版,原先通过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通过高清摄像清晰地呈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关于篆刻的学习,笔者一直以来沉迷于秦印,究其缘由,是因为接触了不少古印实物以及原拓印谱,被其精致典雅又不失趣味的风格感染。这种风格留给笔者的印象一直挥之不去,令笔者魂牵梦绕。笔者一直想在自己的创作中寻找秦印典雅的气息,然却始终难以捕捉。也许正是因为受这种想要而得不到的心理因素的影响,笔者才在篆刻之路上坚持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技术 篆刻 印刷技术 高清印谱 原拓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势
5
作者 鸿庐 《书画世界》 2025年第2期52-57,共6页
由笔势而生的具体笔法问题,涉及执笔、运笔、笔势具体流动形态等。冯班言:“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钝吟书要》)不同执笔、运笔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米芾言:“沈辽排... 由笔势而生的具体笔法问题,涉及执笔、运笔、笔势具体流动形态等。冯班言:“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钝吟书要》)不同执笔、运笔方式会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米芾言:“沈辽排字,蔡襄勒字,苏轼画字,黄庭坚描字,臣刷字。”(《佩文斋书画谱》)沈增植在《菌阁琐谈》中言:“因所书之宜适,而字势异、笔势异、手腕之异,由此兴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黄庭坚 沈增植 佩文斋书画谱 菌阁琐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悲苦与逍遥——略论徐渭的交游与书法
6
作者 李远东 《中国书画》 2014年第8期70-71,共2页
一、徐渭的师承与交游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在徐渭的一生中,有几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他自小天资聪颖,8岁能文,12岁学琴,15岁学剑。20岁时,在应试不第的情况下,勇于提... 一、徐渭的师承与交游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在徐渭的一生中,有几个时间点值得关注。他自小天资聪颖,8岁能文,12岁学琴,15岁学剑。20岁时,在应试不第的情况下,勇于提出复试。《上提学副使张公书》记载:"万一因其昏愚,加以摈拆,则有负石投渊、入坑自焚耳,乌能俯首匍匐,偷活苟生。"副使受其感动,准予复试并录取了他。37岁时,得到胡宗宪的赏识,入其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宗宪 青藤道士 天池山人 石投 萧鸣凤 浙江绍兴 文长 改字 人书俱老 肚痛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书四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桂光 《大学书法》 2021年第4期110-113,共4页
一、关于书法与写字的关系问题顾名思义,不管书法的"法"作何理解,"书"指汉字书写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人们一般都认为,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不是所有写字都能达到书法的高度,但书法无论处于何... 一、关于书法与写字的关系问题顾名思义,不管书法的"法"作何理解,"书"指汉字书写都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人们一般都认为,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书法是写字的高级阶段。不是所有写字都能达到书法的高度,但书法无论处于何种高度,也都还是写字。一件书写品是否称得上艺术品,不依作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一个作者有创作书法艺术品的良好愿望,但因水平未逮,其结果未必可以成为艺术品;一个有艺术修为的人,即使是实用文字的随意书写,都有成为艺术品的可能,甚至可以进入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于佳乃佳 汉字书写 艺术品 艺术修为 主观意志 高级阶段 写字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志平作品
8
作者 陈志平 《中国美术》 2022年第1期3-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舞墨
9
作者 丘仕坤 《书画世界》 2012年第2期88-92,共5页
"倡礼教、成教化、助人伦"的儒家程朱理学思想的感染余一介武夫,粤东客家人氏。雇农家境,寒门出身,父曾行伍,母不识字,阖家姊弟多矣。弱冠少年,结缘书香,至爱翰墨,作文习字,乐此不疲。恰逢盛世,耕读兼之,从善如流,心想事成,快哉悠哉。
关键词 理学思想 客家人 程朱 儒家 人伦 结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学视野下:二十世纪上半叶碑帖的消长与融合
10
作者 洪权 《书画艺术》 2021年第5期35-40,共6页
碑学观念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地成为书坛主流观念,至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观念与时代书风呈现推向高潮。此过程中,书坛中帖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书法的取法资源更是由此得到极大的拓展,书法的发展穿梭于碑帖语... 碑学观念自明末清初以来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地成为书坛主流观念,至晚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将此观念与时代书风呈现推向高潮。此过程中,书坛中帖学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书法的取法资源更是由此得到极大的拓展,书法的发展穿梭于碑帖语境的消长之中。20世纪书法的发展是在碑学由极盛甚至偏激不断回归理性的道路上穿梭前行。通过梳理20世纪上半叶碑帖语境下书法发展历程的复杂状态,考察20世纪上半叶碑学观念之嬗变,并分析此观念下书风所呈现之面貌的特征与得失,从而更为清晰地认识到近现代书法发展的走向,对未来书法发展也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帖学 碑帖融合 碑体行草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家评语
11
作者 黄品功 王建业 +3 位作者 邵启平 杨广 邓位华 向贰肖 《书画世界》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唐源茂之简帛,以马王堆帛书为基调,注重用笔粗细相间、方圆并重、欹斜正侧,并在字里行间参以枯笔,辅以轻重缓急,力追随意可人的姿态和朴拙高古的神韵。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简帛 枯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惜墨如金梁鼎芬
12
作者 颜奕端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仔细考察传统社会的士人群体,可以发现诸多名流中有不少人集多重人格于一身。真实的历史人物在现实境遇中的立场往往非常多变复杂。这当中,有多位具有高尚人格和追求完美的志士仁人,在诸如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过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仔细考察传统社会的士人群体,可以发现诸多名流中有不少人集多重人格于一身。真实的历史人物在现实境遇中的立场往往非常多变复杂。这当中,有多位具有高尚人格和追求完美的志士仁人,在诸如文化、教育等方面做出过很大贡献。梁鼎芬便是一位杰出的代表。梁鼎芬出身书香世家,一生致力于藏书。徐信符《广东藏书纪事诗》载:"节庵掌教端溪,创设‘书库’;掌教丰湖,创设‘书藏';掌教广雅,扩充‘冠冕楼’;游镇江,又捐书焦山书藏。所至之地,均倡导藏书。"但他从不为藏而藏,有过人之处,且居功至伟。梁在广州所筑的"葵霜阁"藏书楼,1911年改名为"梁祠图书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冕楼 广东藏书纪事诗 藏书楼 过人之处 丰湖 掌教 现实境遇 端溪 多重人格 历史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兆麟与祝嘉的师生情谊——从新发现的《顺德胡先生手札》谈起
13
作者 黎向群 《大学书法》 2022年第3期21-25,共5页
胡兆麟是近代岭南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和书法篆刻家,诗词造诣早为诗词界所公认,然其书学却不为书学界熟知。正如其弟子祝嘉对他的评价:“先生在岭南知道的人很多,外省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这等情况,是不足怪的,字的好坏,原来就不是跟... 胡兆麟是近代岭南著名学者、诗人、教育家和书法篆刻家,诗词造诣早为诗词界所公认,然其书学却不为书学界熟知。正如其弟子祝嘉对他的评价:“先生在岭南知道的人很多,外省知道的人就很少了。这等情况,是不足怪的,字的好坏,原来就不是跟名的大小成正比例的。”2016年,我发现胡兆麟谈其学书的散页,旋即在《信息时报》艺术周刊“向群品书·广东书人品鉴录”专栏上做了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嘉 成正比例 师生情谊 《信息时报》 诗词界 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缘自适寄心风——品读李志平书艺人生
14
作者 丘仕坤 《书画世界》 2018年第9期63-68,共6页
居于中山小榄之青年书家李志平,身乃粤东客籍大埔人氏。其虽为一介体制教夫,却也满心欢喜并践行于育艺之业,津津乐道并游学于黑白艺术世界,始终不离不弃不疲,令人钦佩不已!
关键词 随缘自适 人生 书艺 品读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艺苑
15
作者 李斌 《教师》 2015年第28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书札记——雪泥留痕
16
作者 洪权 《书画世界》 2019年第8期39-44,共6页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 一、关于"书势"对于艺术而言,韵律是极其重要的。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走向自觉,书法理论作为书法艺术自觉标志之一也即伴随而出现。而在这些理论中,"书势""势"乃是极其重要的关键词,甚至被作为文章标题,如《四体书势》《九势》等。近百年来,随着西方学术语言的强势引入和国人醉心于引用西方词语以显得更为时髦和"现代性","书势"一词较少被提及,而代之为"节奏",然而"书势"所具有的内涵与外延则非"节奏"所能概括,反之则能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札记 汉末魏晋时期 书法艺术 《四体书势》 艺术自觉 书法理论 文章标题 学术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汉标作品
17
作者 周汉标 《流行色》 2018年第12期120-121,共2页
周汉标,1963年出生于东莞,无党派代表人士。现任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东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现为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主席团... 周汉标,1963年出生于东莞,无党派代表人士。现任东莞市文联主席、东莞文学艺术院院长。兼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东莞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现为中国音乐剧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联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音乐剧艺委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周汉标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广权作品选
18
作者 陈广权 《书画世界》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作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超华作品
19
作者 黄超华 《艺术家》 2020年第11期2-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