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享教学模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
1
作者 李迎霞 卢黎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6,共4页
分享教学模式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遵循着“激发分享动机—强化内容关联—捕捉场景化体验—升华人生境界”的作用机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分享教学模式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 分享教学模式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遵循着“激发分享动机—强化内容关联—捕捉场景化体验—升华人生境界”的作用机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分享教学模式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拓展、叙事补充与时间延伸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用以“物”载“魂”“、有时有度”“情理交融”“趣效并重”的分享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意义和决心、智慧和方法、方向和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校思政课 分享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政治研究20年 被引量:7
2
作者 段哲哲 王天凤 曾言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95,200,共23页
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开始“空间转向”,城市空间政治议题逐步成为理论与实务热点之一。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政治研究的视角、方法与路径对本土城市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论文对国际主流城市研究与政治学... 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科学研究开始“空间转向”,城市空间政治议题逐步成为理论与实务热点之一。国外学者对城市空间政治研究的视角、方法与路径对本土城市空间理论与治理实践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论文对国际主流城市研究与政治学研究期刊文献梳理分析发现:(1)20年来国际主流期刊研究议题由北方城市向南方城市转移,研究主题由宏观向中观微观转向。(2)研究方法从案例研究逐步转向以量化为主的多元化方法,大数据、GPS、实验方法等前沿方法开始应用在研究中。(3)城市空间政治研究发展遭遇三大瓶颈,即对“新自由主义”批判鸿沟、“向南”鸿沟与“学术热潮”鸿沟。城市空间政治研究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如何建构新的解释南方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理论,进而确定本领域学科定位。西方城市空间政治议题研究可为我国城市治理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在宏观层面上,需提升多主体协同参与城市治理的积极性;在中观层面上,需在社区空间层面促进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平衡;在微观层面上,需保障城市新老居民的空间权利与实现内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空间政治 SSCI期刊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下红色报刊文献的系统性整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春平 李铭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38,共10页
系统性整理红色报刊文献有助于从报刊文献层面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并服务于当前的党史教育和党史、新闻出版史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并结合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可全面集纳相关学科的成果及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中的红色报刊文... 系统性整理红色报刊文献有助于从报刊文献层面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并服务于当前的党史教育和党史、新闻出版史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并结合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可全面集纳相关学科的成果及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中的红色报刊文献,构建以联合目录为纲、专题文献汇编为特色、共产党报刊思想理论文献为关键要目的大型红色报刊文献资源数据库,从而完善红色报刊文献的系统性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 党报 党刊 文献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解释性何以影响基层公务员的算法决策采纳偏好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哲哲 焦嘉欣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98,M0005,共22页
以算法技术为辅助工具浸入公共部门决策已变得无处不在,人工智能渗透公共治理过程的新一代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公共部门数字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当前算法系统“黑箱”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带来算法治理的“信任赤字”与“问责缺失”... 以算法技术为辅助工具浸入公共部门决策已变得无处不在,人工智能渗透公共治理过程的新一代治理模式成为未来公共部门数字转型的重要方向。然而,当前算法系统“黑箱”属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带来算法治理的“信任赤字”与“问责缺失”等问题。研究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Explainab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XAI)逻辑出发,通过一项2(解释来源:规则vs数据)×2(解释内容:程序vs结果)的调查实验,在税务部门应用算法决策系统的场景中,探索不同类型XAI对传统官僚采用算法决策建议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可解释的算法系统可以促进基层公务员对算法决策的采纳偏好,其中数据驱动的程序解释型算法系统或数据驱动的结果解释型算法系统,相较无解释组,均会促进基层公务员对算法决策的采纳偏好;数据驱动的XAI比规则驱动的XAI更能促进传统官僚对算法决策的采纳偏好;数据驱动结果可解释性算法系统能够增强传统官僚对于算法系统的公平感知和技术信任,从而更偏好采纳算法决策。这些发现表明,不仅要发展算法官僚的技术能力,也要建构传统官僚能够理解的算法系统,探索人机良性互动模式,才能推动算法系统在公共部门的顺利落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决策 可解释性 人工智能 人机互动 算法官僚 基层公务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