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冲击与中国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韩永辉 李嘉桐 谭舒婷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共15页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出新关税政策,对全球70多个国家实施差别化关税措施,其中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最高曾累计达到145%,已超越传统贸易保护政策范畴,成为美国破坏性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生深刻冲击...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出新关税政策,对全球70多个国家实施差别化关税措施,其中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最高曾累计达到145%,已超越传统贸易保护政策范畴,成为美国破坏性重构国际经济秩序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产生深刻冲击。文章结合霸权稳定论、权力转移理论和安全化理论,从国内经济政策外溢效应的视角,系统分析了美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角色转变的深层动因,及其新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多维冲击。研究发现,美国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维护者转向破坏性重构者,主要源于美元霸权内在矛盾与维护成本上升、制造业空心化引发的国内政治压力,以及新兴经济体崛起对既有治理架构的系统性影响。特朗普政府的新关税政策将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造成三重冲击:推动治理机制从多边协调向双边博弈回退,加剧治理主体分化与集体行动意愿下降,促使治理客体从经济议题向泛安全化扩展。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应坚持维护多边主义,主动承担全球公共品供给责任,推动经济议题去政治化与去安全化,同时构建更加自主可控的经济循环体系。在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同时,为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有效改革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关税政策 全球经济治理 美国优先 泛安全化 中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融合作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了吗——基于试点政策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验
2
作者 韩永辉 窦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产融合作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2016年产融合作试点政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分析了产融合作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产融合作是推动中国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健全生态文明体系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2016年产融合作试点政策冲击的准自然实验,分析了产融合作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融合作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该政策主要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效应”“资金配置效应”和“预防短视效应”来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严格的环境规制能够矫正产融合作的资金错配,使金融资源流向企业绿色生产部门,从而增加绿色创新产出;保险市场的发展和贷款风险补偿的完善,能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和信贷风险,更好地发挥产融合作政策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上述发现表明,产业与金融的协调联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动力。中国应加快构建良好的产融合作生态体系,提高产业和金融的运营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融合作政策 环境信息披露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产业政策动态变迁与农业结构升级——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韩永辉 沈晓楠 张帆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46,共22页
产业结构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变量,政府产业政策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对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现代化理论框架进行拓展,构建了一个产业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农... 产业结构升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变量,政府产业政策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对新结构经济学“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现代化理论框架进行拓展,构建了一个产业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动态分析框架,探讨了乡村振兴示范县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广州市从化区,是如何以荔枝产业为着力点,通过“选择性——混合性——功能性”的动态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攀升并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表明,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不同阶段,产业政策的类型和作用也有所差异。粗放生产期,禀赋结构以劳动密集为主。转型发展和加速升级期,政府通过选择性产业政策,自上而下选择产业并定向提供财政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为补充的产业发展模式,资本密集度有所增加,经济基础现代化初步实现。稳定成熟期,政府实施功能性产业政策,减弱行政管理,强化市场主导力量,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攀升,也产生了与之相匹配的上层建筑现代化。本研究将产业政策变迁、农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从静态讨论扩展为多阶段动态分析,并为构建具有自生能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农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产业结构 新结构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哲学之维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海春 赵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3,177,共9页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的省思与超越,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高科技劳动资料、广范围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集体构成的先进绿色生产质态。“感性外部世界”的自然生态是新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对传统生产力的省思与超越,新质生产力是由高素质劳动者、高科技劳动资料、广范围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集体构成的先进绿色生产质态。“感性外部世界”的自然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主体发展需要”的精神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人的关系交往”的社会生态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效能,自然生态、精神生态、社会生态的共同交织推演出新质生产力的生态运行机理。作为生态自觉行动,新质生产力依循“生产—生活—生态—生命”持续向好的基本逻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促进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以“双碳”目标为牵引涵养绿色低碳生活风尚,以“两山”理论为遵循助力生态价值充分实现,以共同体思想为引领确保生命生存良性循环。这些旨在充分发挥生产力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态环境同时“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生态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门地区经济韧性演化、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永辉 谭舒婷 沈晓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22,208,共18页
经济韧性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澳门地区回归祖国25年来,多次顶住外部超预期冲击,社会和经济发展初显韧性,但仍受单一产业结构转型压力的掣肘。运用指标建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 经济韧性是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澳门地区回归祖国25年来,多次顶住外部超预期冲击,社会和经济发展初显韧性,但仍受单一产业结构转型压力的掣肘。运用指标建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等定量研究方法,对澳门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经济韧性互动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发现:作为微型开放经济体,澳门地区受外部不确定性冲击影响显著,其经济韧性呈现波动发展态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经济韧性溢出作用下,澳门地区的韧性网络中心地位有所提升但低于大湾区其他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产品贸易、人口流动会对澳门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资金流对提升澳门地区经济韧性无显著作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空间关联网络视角,澳门地区亟须积极发挥“一国两制”的独特制度优势,把握以合作创新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动权,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在增长中化解和防范外部风险,复苏、巩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澳门地区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地区 粤港澳大湾区 经济韧性 空间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治理:基于元治理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1-344,共14页
全球经济治理困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关切。就经济领域而言,治理源自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反思,强调以突破市场、政府和社会等传统单一模式的多元互动和协作治理。然而,治理也会失灵,在治理理论遇到治理失败与协调失灵的背景下,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困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和关切。就经济领域而言,治理源自市场和政府失灵的反思,强调以突破市场、政府和社会等传统单一模式的多元互动和协作治理。然而,治理也会失灵,在治理理论遇到治理失败与协调失灵的背景下,元治理理论应运而生。元治理不是对治理的否定,而是强调各种治理模式协调合作和综合运用,形成一定共识性、原则性制度安排的“治理的治理”。纵观全球经济治理的曲折反复历程,可以发现当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危机,关键不是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全球性经济问题,而是没有解决本身的治理问题,表现为全球经济的元治理失灵。这就需要无政府状态下,作为元治理主体的大国,共同努力寻求一条元价值、元制度和元目标构成的元治理框架,跳出经济问题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的陷阱,避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分裂。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行为体,需要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开放性多边体系,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全球经济的总量增长和结构平衡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失灵 元治理 全球经济治理 新干预主义 多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法治政府的科层制基础及其发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4,156,共11页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不应全盘否定科层制。数字法治政府并未脱离科层制架构,甚至依托科层制的专业化、多层等级优势,在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下运行,具有科层制的逻辑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先进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法治政府又在科层制基础上,实现... 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不应全盘否定科层制。数字法治政府并未脱离科层制架构,甚至依托科层制的专业化、多层等级优势,在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下运行,具有科层制的逻辑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先进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法治政府又在科层制基础上,实现科层内部专业部门的协同,也使得层级间信息传播更快,是对科层制继承式的发展。未来在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上,要加强政府整体性建设,将政府的内部协作和运行过程内隐化,对外则以整体性政府形象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要加强政务客户办事端建设,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便捷地获取公共服务;要加强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建设,为数字法治政府提供更多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制 专业化部门 信息孤岛 数字法治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