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性创新
1
作者 杨丽婷 《新经济》 2023年第8期5-12,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理论逻辑视角来看,这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六个层面对马克思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理论逻辑视角来看,这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六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原理性创新,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崭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内涵,用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彰显“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理性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性质的逻辑进路--对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的理论释析
2
作者 吴阳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6-81,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耦合进路做出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是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耦合进路做出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是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升华,在现实性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遵循与发展,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释析这一重大问题,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性质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育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宏宇 王晓雪 姜琳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91-93,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当前,高校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强化目标牵引、问题导引、落实举措,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在培育时代新人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当前,高校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通过教育引导的方式,强化目标牵引、问题导引、落实举措,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准人生航向、矢志拼搏奋斗的正向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引导 重在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路径研究——以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经验为例
4
作者 赵祥 曹哲 《新经济》 2024年第2期20-32,共13页
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 产业链现代化的本质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其结果反映在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分工角色的变化上。从后发经济体的视角来看,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初始角色通常分为一般分包商和原料供应商,以此为起点的企业可以转向领先分包商、核心生产商、关键供应商和终端销售商四种分工角色,这种角色转变代表促进地区产业链现代化的四种不同的路径。广东省佛山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地区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路径除了具有上述一般性特征以外,还会受到不同类型产业特征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产业链现代化 分工角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四重逻辑关系
5
作者 郭跃文 《新经济》 2023年第10期7-24,共18页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总结历史的结论,更是赢得未来的方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共同构成以...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总结历史的结论,更是赢得未来的方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共同构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四个方面,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更好实现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努力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更加绚丽的华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战略布局 逻辑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红树林培育牵引蓝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广东的案例分析
6
作者 林正静 胡晓珍 《新经济》 2025年第3期5-17,共13页
蓝碳经济是以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为核心,通过保护与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开发其碳汇价值及衍生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新型经济形态。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以红树林培育为核心引领蓝... 蓝碳经济是以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功能为核心,通过保护与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盐沼等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开发其碳汇价值及衍生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新型经济形态。红树林是重要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以红树林培育为核心引领蓝碳经济发展,是拓展海洋发展新空间、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领域。我国蓝碳经济整体发展较滞后,存在蓝碳核心技术不强、产业延伸拓展不足、交易制度建设不全、价值实现机制不畅等问题。本文从“蓝碳资源—蓝碳资产—蓝碳产品—蓝碳资本”的价值实现机制出发,结合广东发展实践,提出强化红树林牵引蓝碳经济发展的基本功能,统筹推进蓝碳元素培育、全产业链布局、交易市场建设、技术创新驱动、体制机制创新五个方面的提升路径,为加快蓝碳经济发展步伐、抢占海洋经济新赛道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碳经济 红树林 价值实现 海洋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广东特色的发展路径”专题(1) 推进产业有序精准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广东探索
7
作者 赵超 杨光 《广东经济》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充分,与珠三角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经济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发展缺乏后劲。当前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是瞄准这一问题... 当前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充分,与珠三角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落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产业经济不强,产业基础薄弱,导致发展缺乏后劲。当前正在实施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正是瞄准这一问题,在全省各地走深走实,强调优化珠三角核心区与粤东西北地区进行县级结对,探索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珠三角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有序转移,鼓励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亮点在“有序”和“精准”,通过创新产业帮扶机制、创新产业转移合作机制、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创新飞地经济模式和创新人才合作机制,有序精准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改变过去地区之间抢项目、争资源的状况,让承担不同功能的区域做自己能做、最适合做、最擅长做的事,做最彰显自身特色和优势的事。推动粤东西北从以前产业转移“接受者”、增长竞赛“追赶者”,变成现在深耕细分领域的“利基者”,协同增长的“共建者”,最终达到不同赛道协同发展,不同地区发挥不同比较优势的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序转移 缺乏后劲 细分领域 创新产业 区域协调发展 利益联结机制 帮扶机制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8
作者 胡晓珍 张拴虎 王秀婷 《新经济》 2025年第2期22-38,共17页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总量领跑全国,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载体,以海洋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海洋开放合作为突破,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天条件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潜力。本文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和“... 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总量领跑全国,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载体,以海洋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海洋开放合作为突破,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天条件和打造世界一流湾区的潜力。本文将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结合,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从学理逻辑、发展现状、发展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论证,提出整套的政策突破思路,为在海洋强国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湾区经济提供粤港澳大湾区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湾区经济 动力机制 政策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创新性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实践逻辑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升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8,共10页
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是促进政治伦理秩序与政治实践生态相适配并进而消解实践紧张的基本方式。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主要有三种操作模式,即“深化—延展”模式、结构优化模式、“话语—共识”引领模式。从运行实践上看,其遵... 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是促进政治伦理秩序与政治实践生态相适配并进而消解实践紧张的基本方式。新时代中国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主要有三种操作模式,即“深化—延展”模式、结构优化模式、“话语—共识”引领模式。从运行实践上看,其遵循“承续—创新”逻辑、“现代化—效能转化”逻辑及“互动—交往”逻辑。新时代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以持守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对是非善恶的根本评价为前提,在经验性、实践性层面推进了伦理原则的落实落地,压缩了伦理的实践堕距,促进了伦理优势向治理效能的转化。今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必将使政治伦理的创新性发展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伦理 创新模式 运行逻辑 伦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管数据”的广东实践创新
10
作者 邱联鸿 胡起源 《广东经济》 2024年第19期33-37,共5页
数据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产生着根本性、全局性、革命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数字时代发展大势,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数据要素发展与治理的全新实践。... 数据作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产生着根本性、全局性、革命性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数字时代发展大势,探索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数据要素发展与治理的全新实践。在“党管数据”顶层设计的指引下,广东准确把握我国数据要素发展趋势并积极响应,以“政策体系创新”“运行管理体制创新”“产业载体创新”开辟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党管数据”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实践 运行管理体制 顶层设计 革命性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 广东特色 体系创新 载体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享教学模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
11
作者 李迎霞 卢黎歌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56,共4页
分享教学模式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遵循着“激发分享动机—强化内容关联—捕捉场景化体验—升华人生境界”的作用机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分享教学模式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 分享教学模式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新向度,遵循着“激发分享动机—强化内容关联—捕捉场景化体验—升华人生境界”的作用机理。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分享教学模式的赋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主体拓展、叙事补充与时间延伸等方面。在具体实践中,需要用以“物”载“魂”“、有时有度”“情理交融”“趣效并重”的分享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意义和决心、智慧和方法、方向和任务融入高校思政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校思政课 分享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基于制造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佳宁 居方圆 《新经济》 2024年第1期5-17,共13页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微观基础,金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13-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企业...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是微观基础,金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并选取2013-2019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企业创新有稳健的促进作用;增强知识产权保护能提升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影响的是企业创新的质量。异质性分析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在金融发展和企业创新之间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存在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研究结论为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有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创新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参与: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化”的应然逻辑与实践路向
13
作者 张冰 《新经济》 2023年第9期5-13,共9页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事关党员个体层面的学习实践,也事关党员乃至社会整体学风的文化培育和制度构建。本文以社会参与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宣传思想工作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交互参与的趋势,探讨理论研究、传播...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化、内化、转化,事关党员个体层面的学习实践,也事关党员乃至社会整体学风的文化培育和制度构建。本文以社会参与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宣传思想工作中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交互参与的趋势,探讨理论研究、传播、应用与新文明生活方式培育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相贯通的方法策略,分析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以社会参与促进党的创新理论“三化”,需要创新理论工作模式,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有效参与党的创新理论的研究、传播、应用,尊重并培育其参与理论创造和宣传的主体性,促进化解官方与民间的话语隔阂;党政部门尤其需要在调整决策观念、变革施政方式、创新激励机制、提升管理能力上协同用力,积极打造社会参与理论学习、传播、实践的良好制度文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 党的创新理论 深化 内化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主权安全的三重审视
14
作者 曾志辉 翁堉滨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 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构建联动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主权是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文化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学者多从国家安全角度,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下研究国家文化安全①;或从新质生产力角度,分析西方“普世价值”依托数字的隐蔽性消解党和国家的文化领导权②,以及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文化治理③;但鲜有将新质生产力与国家文化安全,特别是与文化主权安全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本文从生成逻辑、问题意识、对策路径三重维度审视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主权安全,有利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安全 安全防护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 主权安全 文化领导权 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根本遵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演化逻辑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雪娇 皮家胜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2期261-270,355,356,共12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定胜天"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国形成相应的发展模式.跨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们又先后提出并形成了"重GDP""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人定胜天"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我国形成相应的发展模式.跨入改革开放时期后,我们又先后提出并形成了"重GDP""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发展理念及相应的发展模式.早期发展理念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造成了某种灾难性的后果.正因为如此,这些理念才被后来的理念依次替代,直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更加科学合理、吸收了以往发展理念的优点并扬弃了其缺陷的新理念的提出,我们才终结了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许多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对这一过程进行审视和反思,既有利于我们对习近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论及实践产生的历史逻辑进行认识和梳理,又有助于深化对这一理念本身的理解和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定胜天 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志坚 张丽娟 +1 位作者 叶茂桂 肖梅 《新经济》 2023年第2期11-28,共18页
广东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区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花大力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但是,全省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共建质量还不够高,利益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城乡和地区差距仍然较大... 广东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典型区域,历届省委省政府都花大力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但是,全省区域合作的动力机制还不够完善,产业共建质量还不够高,利益补偿机制还不够健全,城乡和地区差距仍然较大。本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省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深入了解全省促进协调发展的演变历程、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积极借鉴国内区域协调发展成功经验,研究提出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从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区域产业共建共享、促进强县促镇带村、构建动力传导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莉 庄伟光 《新经济》 2024年第3期140-151,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场域,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现状的系统性考察和分析发现,还面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碎片化仍存、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地...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重要场域,虽然已经初步构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现状的系统性考察和分析发现,还面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碎片化仍存、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地区差异明显、治理规则效力层级不足等结构性难题。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领域诸多难题的解决,亟需构建统一的系统化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在现有区域合作规则基础上,提升环境协同治理机制的体系化水平,弥合大湾区环境治理制度地区差异,引导软性环境协作治理机制上升为硬性法律制度,成为构建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制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湾区的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环境保护 地区协同治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把握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体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满雄 《新经济》 2022年第8期48-54,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企改革发展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实现途径、治理机制、判断标准等方面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企改革发展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实现途径、治理机制、判断标准等方面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其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在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中继续开创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发展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新探索”专题① 佛山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加快由“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
19
作者 谢斌 林晓燕 王斌 《广东经济》 2024年第21期6-9,共4页
佛山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佛山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本研究分析了佛山制造业发展现状,... 佛山作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产业结构的深刻调整,佛山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本研究分析了佛山制造业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针对佛山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对外依存度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困境,建议紧紧抓住实验区建设这个牛鼻子,纵深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创新,加快由“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由“产品出海”转向“产业链出海”,更好地发挥佛山极点城市的功能作用,辐射带动珠江西岸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经济增长 制造业基地 产业结构 科技创新能力 制造业数字化 对外依存度 制造强市 传统优势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专题② 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
作者 赵超 李和平 《广东经济》 2025年第5期9-13,共5页
民营企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活跃是经济的亮点和特色,根植性很强的民营企业更加凸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地区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当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四难一高... 民营企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活跃是经济的亮点和特色,根植性很强的民营企业更加凸显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地区经济逆势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然而,当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四难一高”的困境。为此,还需要在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引导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民营企业人才培育路径、支持民营企业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等方面精准施策,有效推动民营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势增长 人才培育 数字化转型 创新能力 地区经济 困境 突破 国际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