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橘红配方颗粒通过维持铁稳态并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缓解斑马鱼脂肪性肝病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榆雪 蓝洁莹 +3 位作者 马昕怡 周琼 秦梦晨 高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65-2275,共11页
目的探讨化橘红配方颗粒治疗脂肪性肝病(FLD)的药效作用和具体机制。方法将受精后3d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化橘红配方颗粒处理组(16、32、64μg/mL),分别构建斑马鱼幼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LD)模... 目的探讨化橘红配方颗粒治疗脂肪性肝病(FLD)的药效作用和具体机制。方法将受精后3d的斑马鱼幼鱼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化橘红配方颗粒处理组(16、32、64μg/mL),分别构建斑马鱼幼鱼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ALD)模型,采用生存分析、病理组织切片、全鱼油红O染色和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评价化橘红配方颗粒治疗FLD的药效,并从CAV1和铁代谢及铁死亡角度探讨其治疗FLD的具体机制,通过普鲁士蓝染色、DCFH-DA活体探针、丙二醛含量检测、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和CAV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化橘红配方颗粒治疗FLD的药效验证和具体机制。结果化橘红配方颗粒能减轻斑马鱼幼鱼NAFLD和ALD模型中的脂质累积,减少脂肪酸合成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升高载脂蛋白A1和PPARα表达水平。化橘红配方颗粒可以减少斑马鱼幼鱼NAFLD和ALD模型中肝脏的铁沉积,减少幼鱼体内的丙二醛和活性氧含量(P<0.05)。NAFLD状态下,不同浓度的化橘红配方颗粒可升高Tf、TfR、FPN和SLC7A11表达(P<0.05),中、高浓度的化橘红配方颗粒可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P<0.05);ALD状态下,斑马鱼幼鱼的Tf、TfR和FPN表达升高,不同浓度的化橘红配方颗粒可降低这些基因的表达(P<0.05)。化橘红配方颗粒对ALD状态下SLC7A1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高浓度的化橘红配方颗粒可升高GPX4的表达(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结果显示,在NAFLD和ALD状态下,斑马鱼幼鱼肝脏的CAV1升高,而中、高浓度的化橘红配方颗粒可明显改善评价两种脂肪肝状态下斑马鱼幼鱼肝脏的CAV1表达。结论化橘红配方颗粒可减轻NAFLD和ALD的脂质累积和炎症反应,并通过减少CAV1的表达纠正NAFLD和ALD的铁稳态失衡、脂质过氧化和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性肝病 化橘红 配方颗粒 斑马鱼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络效灵丹促进斑马鱼尾鳍再生的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妍 陈曦 +1 位作者 秦梦晨 高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分析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修复的潜在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以及疾病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筛选核心蛋白,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实验验证分析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修复的潜在核心靶点与免疫调控机制。方法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活络效灵丹的活性成分以及疾病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筛选核心蛋白,并进行GO、KEGG富集分析以及分子对接预测活络效灵丹的药理机制。体内实验:通过斑马鱼药毒实验评估活络效灵丹的毒性作用,并将3 dpf幼鱼尾鳍切除95%建立斑马鱼尾鳍截断模型,设置模型组(胚胎水)、活络效灵丹低、中、高浓度干预组(10、20、40μg/mL),通过再生面积观察和qPCR检测评估活络效灵丹促进组织再生的药效及核心靶点。利用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双荧光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观察免疫细胞在不同修复阶段的迁移情况,qPCR检测组织再生不同时间段巨噬细胞的分型。结果筛选出活络效灵丹中活性成分与组织修复共有149个交集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有AKT1、IL-6、TNF-α、EGFR、STAT3,结合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活络效灵丹主要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黏附连接、对细胞迁移的正向调控等发挥作用。药毒实验显示,药物安全浓度为40μg/mL,致死浓度为320μg/mL,超过80μg/mL活络效灵丹可导致斑马鱼幼鱼出现肾脏、心包水肿及血管发育不良。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活络效灵丹药物干预组斑马鱼尾鳍修复面积增高(P<0.05),同时显著抑制IL-6、TNF-α,激活AKT1、EGFR、STAT3基因的表达(P<0.05)。活络效灵丹可以调节再生部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聚集,并在组织再生不同时间段调节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P<0.05)。结论在斑马鱼尾鳍再生过程中,活络效灵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机制显著促进组织修复。其功能可能涉及调节伤口局部的免疫细胞迁移及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愈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络效灵丹 组织修复 免疫机制 核心靶点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翘散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在抗炎、抗菌及镇痛药效的差异比较
3
作者 郭卓琳 张智恒 +7 位作者 郭新邓 杨苇巍 梁芷晴 区锦莹 曹惠慧 卢子滨 余林中 刘俊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目的比较银翘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的抗炎、抗菌、镇痛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构建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实时荧光PCR、Western blotting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3 dpf斑马鱼分别构... 目的比较银翘散颗粒和传统汤剂的抗炎、抗菌、镇痛的药效差异。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 264.7构建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实时荧光PCR、Western blotting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3 dpf斑马鱼分别构建硫酸铜、尾鳍横切、LPS和Poly(I∶C)显微注射斑马鱼炎症模型,并给予银翘散(200、400、800μg/mL),利用中性粒细胞观察和HE染色等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LPS气管滴注构建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并给予银翘散(10、15、20 g/kg),通过计算肺湿干质量比、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评价药物抗炎效果。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银翘散颗粒及其汤剂的抗菌效果。采用热板和冰醋酸腹腔注射构建小鼠疼痛模型,并给予银翘散(10、15、20 g/kg),通过计算小鼠热板痛阈值和醋酸扭体次数评价药物镇痛效果。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银翘散能降低细胞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水平(P<0.01)和p-STAT3(Tyr 705)蛋白表达水平;银翘散能抑制斑马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P<0.001);银翘散可改善肺组织损伤,下调肺湿干质量比值、p-STAT3(Tyr 705)蛋白的表达、炎症因子TNF-α、IL-6的含量(P<0.05);银翘散在15.63、31.25 mg/mL起到抑菌作用;银翘散能减少小鼠的扭体次数,提高痛阈值(P<0.05)。结论银翘散配方颗粒和传统汤剂均具有抗炎、抗菌、镇痛的作用,两者除在细胞水平上抑制TNF-α、IL-6、IL-1β的mRNA表达有差异外,在其他体内外多个实验评价中药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翘散 中药配方颗粒 药物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探讨抗体免疫反应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因果关联
4
作者 曾译萱 李倪仁 +4 位作者 邓丙英 谢湃 区日泓 陈磊 刘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8-1104,共7页
目的使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TSMR)作为研究方法,探索46种表型(包括15种血清阳性病例对照表型和31种定量抗体测量表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46种抗体血清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与46种抗体血清的相对丰度显著相... 目的使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TSMR)作为研究方法,探索46种表型(包括15种血清阳性病例对照表型和31种定量抗体测量表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因果关系。方法使用46种抗体血清数据,根据预设的阈值提取与46种抗体血清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UC的汇总统计数据来自OPEN GWAS数据库(n=47745)。采用MR-Egger回归、加权中位数法(WME)、逆方差加权法(IVW)、简单模式法(SM)、加权众数法(WM)估算抗体水平与UC之间的因果关系,其中以IVW法为主,根据效应指标优势比(OR)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结果。结合敏感性分析、异质性检验、基因多效性检验和异常值检验(MR-PRESSO)等方法来验证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通过反向孟德尔随机化(MR)再次进行因果关联研究。结果IVW结果显示,EB病毒EA-D抗体水平(OR=0.806,95%CI=0.693~0.939,P<0.01)、EB病毒EBNA-1抗体水平(OR=1.870,95%CI=1.480%~2.360%,P<0.0001)、抗多瘤病毒2 IgG血清阳性(OR=0.570,95%CI=0.435~0.746,P<0.0001)与UC有关,根据反向MR分析结果显示,UC对抗多瘤病毒2 IgG血清阳性存在因果影响,上述均未发现IVs存在基因多效性或显著异质性。结论EB病毒EBNA-1抗体水平与UC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而EB病毒EA-D抗体水平、抗多瘤病毒2 IgG血清阳性与UC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即为UC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水平 溃疡性结肠炎 孟德尔随机化 因果关联 EB病毒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疏风颗粒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改善慢性偏头痛小鼠的中枢敏化
5
作者 梁晓涛 熊一凡 +3 位作者 刘雪琪 梁小珊 朱晓煜 谢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6-994,共9页
目的探讨活血疏风颗粒对慢性偏头痛(CM)小鼠中枢敏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活血疏风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药理机制。动物实验验证:选用雄性SPF C57BL/6J小鼠,使用腹腔注射硝酸甘油给药(10 mg/kg)... 目的探讨活血疏风颗粒对慢性偏头痛(CM)小鼠中枢敏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活血疏风颗粒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药理机制。动物实验验证:选用雄性SPF C57BL/6J小鼠,使用腹腔注射硝酸甘油给药(10 mg/kg),隔日注射,连续注射5次,制备偏头痛小鼠模型。以活血疏风颗粒灌胃或托吡酯腹腔注射进行干预,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小鼠分为对照组、慢性偏头痛模型组、托吡酯阳性对照组、活血疏风颗粒低剂量组、活血疏风颗粒高剂量组(HXSFG-H),12只/组。利用Von Frey和热板仪装置评估小鼠中枢敏化程度,RT-q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Western blotting检测TLR4/NF-κB通路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实验检测c-Fos、CGRP的活化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活血疏风颗粒改善CM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芍药苷、槲皮素、丹参酮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共得到492条信号通路,其中生物过程366条,细胞组分46条,分子功能80条;KEGG富集分析显示,活血疏风颗粒改善慢性偏头痛的通路主要涉及Toll样受体和NF-κB信号通路。动物实验成功构建CM小鼠模型,托吡酯阳性对照组和活血疏风颗粒治疗组小鼠中枢敏化减轻,表现为机械痛阈值和热痛阈值下降程度的减小。活血疏风颗粒可降低c-Fos和CGRP的表达(P<0.01),改善炎症相关指标(P<0.01);下调TLR4、p-NF-κB、IL-1β、TNF-α蛋白表达(P<0.01)。结论活血疏风颗粒能有效调节炎症通路,抑制TLR4/NF-κB信号转导,减轻中枢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疏风颗粒 慢性偏头痛 TLR4/NF-κB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