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效成分体内过程的中药复方配伍及方证相应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谭晓梅 刘昌顺 +1 位作者 汤庆发 唐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5-661,共7页
中药及其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对疾病的治疗,与功效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功效成分体内过程研究,结合其药理作用,可以揭示复方"增效减毒"配伍规律及"方证相应"理论,进一步加... 中药及其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对疾病的治疗,与功效成分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密切相关。通过功效成分体内过程研究,结合其药理作用,可以揭示复方"增效减毒"配伍规律及"方证相应"理论,进一步加深对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功效成分 体内过程 配伍规律 方证相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对肝癌模型小鼠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成欣 韩鑫龙 +4 位作者 谭晓梅 汤庆发 陈飞龙 杨加顺 唐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62-670,共9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青蒿鳖甲汤对肝细胞癌模型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由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来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注射鼠源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对小鼠进行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蒿鳖甲汤组,运用UHPLC-Q-Exactiv...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的方法研究青蒿鳖甲汤对肝细胞癌模型小鼠血浆代谢物的影响,由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来探究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注射鼠源肝癌细胞株H22细胞对小鼠进行造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青蒿鳖甲汤组,运用UHPLC-Q-Exactive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中的代谢物变化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筛选出差异性代谢物及对应的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多元分析结果显示,3组的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寻找出肝癌模型组及给予青蒿鳖甲汤干预后模型小鼠的差异代谢物15个,涉及31条相关的代谢通路,经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重要性得分在前三的代谢通路分别是胆汁分泌、鞘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青蒿鳖甲汤能有效改善部分紊乱的代谢物水平,为进一步对青蒿鳖甲汤改善肝癌及后期发热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肝细胞癌 代谢组学 血浆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Orbitrap-MS/MS法分析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 被引量:18
3
作者 韩鑫龙 成欣 +4 位作者 孙颖超 李雨桐 杨加顺 张静莹 唐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531-3535,共5页
目的利用UHPLC-Orbitrap-MS/MS法对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HPLC-Orbitrap-MS/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7.0、Compound Discoverer3.0、Xcalibur软件、在线数据库ChemSpider和mzCloud、Scifinder、Pubmed、PlantCyc,检索... 目的利用UHPLC-Orbitrap-MS/MS法对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UHPLC-Orbitrap-MS/MS技术,结合Mass Frontier7.0、Compound Discoverer3.0、Xcalibur软件、在线数据库ChemSpider和mzCloud、Scifinder、Pubmed、PlantCyc,检索青蒿鳖甲汤一级、二级质谱数据,推断其裂解规律,鉴别其化学成分。结果共鉴定了青蒿鳖甲汤中的7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酚酸类、黄酮类、香豆素类以及萜类。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青蒿鳖甲汤化学成分的鉴定,为该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化学成分 UHPLC-Orbitrap-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梁泳淋 巫园园 +3 位作者 陈飞龙 蒙艳丽 王伟明 汤庆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71-677,共7页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对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BALC/B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与麻杏石甘组,采用乙醚轻度麻醉下鼻内接种肺炎链球菌溶液建立邪热壅肺证模型。麻杏石甘组灌胃给予15.12 g·kg^(-1),1次/天,持续给药14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4天后,收集各实验组小鼠粪便,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法对各实验组小鼠粪便中微生物进行16S r RNA基因V4可变区检测,运用LEf Se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不同菌属相对丰度变化。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高热、喘促、气急、鼻翼煽动等症状,造模成功。模型组对比正常组,α多样性指数显著增加。菌落丰富度增加,梭菌属、Odoribacter、乳酸菌属菌群减少,萨特氏菌属、瘤胃球菌、副拟杆菌属菌群显著增加。麻杏石甘组与模型组相比,小鼠高热、喘促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菌落丰富度与多样性增加,菌群中的梭菌属、乳酸菌属菌群减少,副拟杆菌属显著增加。另发现与短链脂肪酸产生相关的菌属丰度增加。结论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及其组成紊乱,麻杏石甘汤可能通过改善邪热壅肺证小鼠肠道菌群紊乱,达到有效治疗邪热壅肺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 邪热壅肺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肺-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