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栓药物治疗对神经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涛 曾静 +1 位作者 叶秋明 杨楠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72-777,共6页
目的探讨抗栓药物治疗对神经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以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经PDT的神经危重症患者56例,其中脑梗死42例。... 目的探讨抗栓药物治疗对神经重症患者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后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以及综合重症监护病房接受经PDT的神经危重症患者56例,其中脑梗死42例。根据PDT术后是否发生出血并发症,将所有患者分为出血组(22例)和无出血组(34例)。无明显出血为未行任何止血处理,少量出血为穿刺部位需敷料加压止血,严重出血为需外科手术干预止血,并将少量出血和严重出血计为出血,无明显出血计为无出血。记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和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气管切开原发疾病、抗栓药物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前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并进行对比分析。以PDT后发生穿刺部位出血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进一步行术后出血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由于抗栓药物使用与PDT后出血的关系为本研究的目的,故将其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56例行PDT的神经危重症患者中,33例(58.9%)脑梗死患者在行PDT前接受规律的抗栓药物治疗,包括单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1例(19.6%),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15例(26.8%),抗凝药物治疗7例(12.5%),无抗凝联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者,其中单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别为6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5例患者口服氯吡咯雷;23例未使用抗栓药物(41.1%),包括9例脑梗死患者因颅内出血转化未使用抗栓药物治疗。(2)56例行PDT的神经危重症患者中,术后穿刺部位无明显出血34例(60.7%),少量出血22例(39.3%),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患者2例(3.6%),分别为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和吉兰-巴雷综合征,分别因突发心肌梗死、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出血组和无出血组使用抗栓药物者分别为13例(59.1%)、20例(5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984)。两组年龄、性别、抗栓药物使用情况、原发疾病、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影响术后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的增长(OR=0.969,95%CI:0.928~1.013,P=0.163)、血小板计数的升高(OR=1.003,95%CI:0.996~1.009,P=0.416)和使用抗栓药物(OR=1.108,95%CI:0.351~3.502,P=0.861)均与PDT后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无关。结论初步分析显示,PDT术前规律使用抗栓药物与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出血风险无明显的相关性。对于需行气管切开术的神经危重症患者,尤其重症缺血性卒中患者可尝试于PDT术前不停用抗栓药物。本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切开术 神经重症 缺血性卒中 抗栓药物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何宇峰 李国辉 +2 位作者 苏秀群 赖莹莹 陈楚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24-825,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S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刺及语言训练。结果4周后,治疗组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皮质下失语症(SC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针刺及语言训练。结果4周后,治疗组语言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与对照组61.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对皮质下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失语症 语言训练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白伟杰 谭吉林 刘一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1-232,共2页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血管性痴呆患者 临床疗效观察 治疗 结果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林铎 邢鹏飞 +9 位作者 林煌斌 吴健恒 杨鹏飞 沈红健 李子付 张磊 杨楠 彭慧渊 吴宗艺 张永巍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330,共8页
目的评价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1例)及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18例)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并行取栓治疗患者39例。... 目的评价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1例)及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18例)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并行取栓治疗患者39例。根据首选取栓策略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抽吸取栓组(17例)及支架取栓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一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最终血管再通率、穿刺至再通时间、补救措施比例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mTICI 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抽吸取栓组的中位NIHSS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16(9,22)分比21(17,31)分,Z=-2.33,P=0.020],中位GCS评分高于支架取栓组[10(6,14)分比7(5,8)分,Z=-2.3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取栓组一次再通及最终血管再通患者比例均高于支架取栓组(一次再通:16/17比12/22,P=0.011;最终血管再通:17/17比14/22,P=0.006),中位穿刺至再通时间及补救措施患者比例均低于支架取栓组[分别为20(14,31)min比41(24,71)min,P=0.002;1/17比9/22,P=0.024]。抽吸取栓组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取栓组(2/17比10/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远端栓塞、夹层、再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支架取栓相比,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抽吸取栓可能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 取栓 抽吸 支架取栓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