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nsecaea 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作者 陆丹倩 郑永平 +6 位作者 李家豪 张玲 王巧媚 邓聚辉 彭明 黄阶胜 刘丽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CBM)是由暗色真菌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引起人类感染常见病原体主要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F.monophora、F.multimorphose、F.nubica、卡氏枝孢瓶霉(Cladophialophora crrionii)、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和播水喙枝孢霉(Rhinocladiella aquarspersa)等。裴氏着色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通常由微小外伤侵入皮肤引起致病,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人群。本文报道1例由F.monophora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nsecaeamonophora 着色芽生菌病 伊曲康唑 特比萘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合越婢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玲 林素财 郑永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416-2419,共4页
目的:探讨温胆汤合越婢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 目的:探讨温胆汤合越婢汤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30例,对3组患者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进行评分,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1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西药组的红斑、丘疱疹、糜烂及苔藓化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的丘疱疹、糜烂、苔藓化症状改善明显(P<0.05),治疗4周后,3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虚湿蕴型亚急性湿疹患者采用温胆汤合越婢汤及咪唑斯汀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越婢汤 咪唑斯汀 湿疹 脾虚湿蕴型 EASI评分法 联合用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