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建伟
李晓曦
+1 位作者
师天雄
刘池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1-2093,共3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19.3%(10/52)和30.8%(16/52),其表达比正常甲状腺与良性肿瘤组织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1 cm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1 cm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高,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肿瘤直径>1 cm者的ER和P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者,揭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二巯基丙磺酸钠和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驱铜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慧怡
刘冰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34-735,73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375.98±582.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05±444.11)μg/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巯基丙磺酸钠
青霉胺
肝豆状核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生儿黄疸中不同标本人巨细胞病毒检测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
6
3
作者
侯娟娟
刘娟
+6 位作者
贾小妮
范颖芳
郑红军
赵海燕
刘霞
姚志瑞
陈培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6,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中不同类型标本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检测结果;研究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中不同类型标本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检测结果;研究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HCMV-DNA及母乳HCMV-DNA,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HCMV-IgM和IgG,并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症治疗,同时收集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数据和肝功能指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黄疸患儿中,感染HCMV的为40例(13.33%),其中血浆HCMV-DNA阳性12例(4.00%),PBMC HCMV-DNA阳性20例(6.67%),尿液HCMV-DNA阳性30例(10.00%),母乳HCMV-DNA阳性138例(46.00%),血清HCMV-IgM阳性13例(4.33%),HCMV-IgG阳性228例(80.85%)。新生儿黄疸组血浆、PBMC、尿液、母乳HCMV-DNA及血清HCM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MV感染组治疗后TBil、DBil、TBA、γ-GGT、AST、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HCMV感染密切相关;母乳HCMV-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尿液;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人巨细胞病毒
HCMV-DNA
熊去氧胆酸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8
1
作者
邓建伟
李晓曦
师天雄
刘池拽
机构
中山大学
附属
中山
医院
普外二科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091-2093,共3页
基金
2004年中山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编号:2004A075)资助~~
文摘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否为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分析ER、PR的表达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有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等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分析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中ER和PR阳性表达分别为19.3%(10/52)和30.8%(16/52),其表达比正常甲状腺与良性肿瘤组织多,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直径>1 cm的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1 cm的病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ER和PR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ER和PR的表达较正常甲状腺、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高,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肿瘤直径>1 cm者的ER和PR表达高于肿瘤直径≤1 cm者,揭示分化型甲状腺癌可能是雌激素和孕激素依赖性肿瘤。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Keywords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
Estrogen receptor
Progesterone receptor
Immunohistochemistry
分类号
R736.1 [医药卫生—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二巯基丙磺酸钠和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驱铜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慧怡
刘冰
苏庆杰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
医院
内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埔院区神经科
海南医学院
附属
医院
神经内科
出处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734-735,737,共3页
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0020904)~~
文摘
目的:对比分析青霉胺和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驱铜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排铜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36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6例给予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对照组20例给予青霉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排铜量、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尿铜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观察组尿铜水平[(1375.98±582.0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016.05±444.11)μg/L](t=2.106,P<0.05)。观察组治疗中出现皮疹3例,食欲减退2例,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发热各1例;对照组出现皮疹8例,食欲减退6例,白细胞降低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在治疗开始时可采用二巯基丙磺酸钠以加速铜的排泄,减轻游离铜对组织器官的损害,青霉胺口服治疗作为后续治疗药物。
关键词
二巯基丙磺酸钠
青霉胺
肝豆状核变性
Keywords
2,3-Dimercaptopropane-l-sulfonic acid sodium (DMPS)
Penicillamine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分类号
R453 [医药卫生—治疗学]
R977.4 [医药卫生—药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生儿黄疸中不同标本人巨细胞病毒检测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
6
3
作者
侯娟娟
刘娟
贾小妮
范颖芳
郑红军
赵海燕
刘霞
姚志瑞
陈培松
机构
庆阳市人民
医院
检验科
庆阳市人民
医院
传染科
庆阳市人民
医院
新生儿科
庆阳市人民
医院
妇产科
庆阳市人民
医院
神经内科
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检验科
出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2-476,共5页
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JR3RJ429)
文摘
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中不同类型标本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检测结果;研究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方法检测患儿血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尿液HCMV-DNA及母乳HCMV-DNA,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HCMV-IgM和IgG,并用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症治疗,同时收集病理性黄疸患儿的临床数据和肝功能指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黄疸患儿中,感染HCMV的为40例(13.33%),其中血浆HCMV-DNA阳性12例(4.00%),PBMC HCMV-DNA阳性20例(6.67%),尿液HCMV-DNA阳性30例(10.00%),母乳HCMV-DNA阳性138例(46.00%),血清HCMV-IgM阳性13例(4.33%),HCMV-IgG阳性228例(80.85%)。新生儿黄疸组血浆、PBMC、尿液、母乳HCMV-DNA及血清HCMV-IgM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CMV感染组治疗后TBil、DBil、TBA、γ-GGT、AST、CK、CK-MB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HCMV感染密切相关;母乳HCMV-DNA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尿液;熊去氧胆酸片联合蓝光照射对HCMV感染性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人巨细胞病毒
HCMV-DNA
熊去氧胆酸片
Keywords
Neonatal jaundice
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DNA
Ursodeoxycholic
分类号
R446 [医药卫生—诊断学]
R453 [医药卫生—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临床意义
邓建伟
李晓曦
师天雄
刘池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二巯基丙磺酸钠和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驱铜效果对比分析
林慧怡
刘冰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生儿黄疸中不同标本人巨细胞病毒检测及临床特征
侯娟娟
刘娟
贾小妮
范颖芳
郑红军
赵海燕
刘霞
姚志瑞
陈培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