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痿不同中医证型中血瘀与PPARγ、Runx2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德骏 梁祥翰 +4 位作者 黄宏兴 朱根福 黄幸儒 方坚 廖荣臻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77-1281,1309,共6页
目的 探讨骨痿不同证型中血瘀与PPARγ、Runx2的相关性。方法 9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经辨证后分组,于入院第二天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 目的 探讨骨痿不同证型中血瘀与PPARγ、Runx2的相关性。方法 94例符合要求的患者经辨证后分组,于入院第二天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原(fipinogen, Fbg)及D-二聚体(D-Dimer,D-D),留取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入院第三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颈髓腔开路的松质骨中PPARγ、Runx2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共94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分别为39例肝肾阴虚型、30例脾肾阳虚型、25例气滞血瘀型。3种证型骨痿患者的血清PT、TT、Fb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骨痿患者较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骨痿患者在血清APTT及D-D水平方面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骨痿患者松质骨PPARγ表达较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骨痿患者具有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及气滞血瘀型骨痿患者松质骨Runx2表达较肝肾阴虚型骨痿患者具有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骨痿患者较脾肾阳虚型骨痿患者在松质骨Runx2表达方面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骨痿患者的PPARγ及Runx2蛋白水平相比其他两种证型患者的PPARγ及Runx2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医证型 PPARΓ RUNX2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宪顺 韦雨柔 +7 位作者 何敏聪 林锟 田佳庆 詹芝玮 林天烨 何晓铭 何伟 魏秋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04-1510,共7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中囊性变具有“双刃剑”作用,活血通络法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疗效佳,但对囊性变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调节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患者血清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作用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髋关节研究中心收治的60例SIONF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医院体检正常且无激素使用史30例志愿者作为正常组。治疗组给予活血通络胶囊(2 g/次,3次/d)及碳酸钙(600 mg/次,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等量碳酸钙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个月,同时患肢加以限制性负重。采集空腹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骨保护素(OPG)、钙黏蛋白相关蛋白(CTNNB1)的表达水平,以门诊复诊方式分别于患者出院后第6、12个月进行2次随访,以股骨头塌陷定义为终点事件。以髋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坏死面积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3组研究对象基线RANKL、PDGF-BB、OPG、CTNNB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组RANKL、PDGF-BB均高于正常组,OPG、CTNNB1均低于正常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示,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RANKL、PDGF-BB、VEGFA、OPG、CTNNB1水平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第6个月治疗组RANKL水平高于对照组,第12个月治疗组PDGF-BB水平高于对照组,第6、12个月VEGFA、OPG、CTNN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第12个月治疗组髋关节VAS评分、坏死面积评分低于治疗前,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髋关节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活血通络法能上调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RANKL、PDGF-BB、VEGFA、OPG和CTNNB1蛋白表达水平,有效促进SIONFH患者骨修复及改善临床症状,推测该疗法通过“骨吸收/成血管/成骨”三元修复网络促进囊性变骨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病 活血通络 骨吸收/成血管/成骨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探讨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何宪顺 林锟 +7 位作者 陆舜 韦雨柔 田佳庆 江禹来 魏腾飞 林天烨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7~8周龄、体重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35天每天早上CON组灌胃10 g/0.... 目的探究清热解毒方对痛风小鼠抗炎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0只7~8周龄、体重20~22 g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模型组(MOD组)、别嘌醇组(ALLO组)、清热解毒方组(QRJD组),第1~35天每天早上CON组灌胃10 g/0.1 mL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均灌胃氧嗪酸钾(500 mg/kg)+酵母膏(10 g/kg)混悬液制备高尿酸血症小鼠模型;第29天在异氟烷麻醉下,往CON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50μL无菌羧甲基纤维素,其余各组小鼠右踝关节注射等量尿酸钠溶液(50 mg/mL)制备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同时各组每天灌服相应药物进行治疗;第35天取材,取材小鼠禁食不禁水6 h,检测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等血液指标,踝关节苏木精-伊红、番红-固绿染色;踝关节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抗炎指标;收集小鼠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1)用药治疗7 d后,与MOD组相比,QRJD组能有效降低疾病模型小鼠血尿酸(P<0.001)、肌酐(P<0.01)、尿素氮(P<0.05)浓度,有效保护肾功能。(2)病理结果提示,与MOD组相比,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QRJD组治疗后,关节滑膜增生有所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得到减轻;番红-固绿发现中药复方软骨排列较前有序,软骨破坏较MOD组减轻,基质未见失染。(3)踝关节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ON组、MOD组IL-10、TGF-β1未见明显升高;与MOD组相比,QRJD组的IL-10、TGF-β1表达升高(P<0.05)。(4)肠道菌群交互关系、多样性上,与CON组相比,MOD组特有的OTUs数目增加75个,[JP]而QRJD能减少MOD特有的OTUs数量,更接近CON组;4组间的α多样性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β多样性发现QRJD组的菌群组成更趋向于CON组水平(P=0.001)。(5)肠道菌群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OD组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Ileibacterium sp.和Bacteroidales spp.等丰度增高(P<0.05);与MOD组对比,QRJD组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和Bacteroides sp.等丰度上升(P<0.05),且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图显示菌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肠道菌群与肾功能、抗炎因子相关性分析中,Dubosiella sp.、Tyzzerella sp.、Bacteroidales spp.的相对丰度与SUA、SCR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Lactobacillus sp.、Ligilactobacillus sp.、Mitochondria spp.与IL-10、TGF-β1抗炎因子呈正相关,其中与TGF-β1较为显著(P<0.05)。(7)COG功能预测提示QRJD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等。结论QRJD能有效调节免疫炎症-肠道微生态紊乱从而治疗痛风疾病,推测其防治痛风的机制是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以及调控Ruminococcaceae spp.、Dubosiella sp、Lactobacillus sp.等差异菌群丰度实现治疗痛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方 免疫炎症 肠道菌群 痛风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分子影像学探讨膝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异病同治的研究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3 位作者 林天烨 张庆文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48,I0018,共5页
时空分子影像学(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imaging,SMI)是分子事件在临床影像(如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和心电图)中的动力学和定位,可将“临床-影像-分子-病理”串联,解释疾病在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将疾病的临床影像和分子表型... 时空分子影像学(spatiotemporal molecular imaging,SMI)是分子事件在临床影像(如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和心电图)中的动力学和定位,可将“临床-影像-分子-病理”串联,解释疾病在微观层面的异质性,将疾病的临床影像和分子表型建立紧密联系后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和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在流行病学、病理机制及治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具备“异病同治”的基础。中医认为二者分别属于“骨痹”和“骨痿”范畴,均可因肾虚精亏,骨髓失养而发病,这是“异病同治”良好的切入点。从微观角度看,同一病机的KOA和OP的临床、影像、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可能存在时空差异,掌握两者在不同时空中动态的相似性与相关性对于提高异病同治的效率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将从时空分子影像学的角度,探讨KOA和OP的“临床-影像-分子-病理”动态时空关系,期望为二者的异病同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分子影像学 膝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锟 何宪顺 +10 位作者 田佳庆 陆舜 何敏聪 林天烨 何晓铭 范帅 杨宏光 于天启 张大光 何伟 魏秋实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3-529,共7页
血友病的反复出血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受限于伦理要求,需要建立H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总结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动物HA模型... 血友病的反复出血并发血友病性关节炎(hemophilia arthritis, HA),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消耗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受限于伦理要求,需要建立HA动物模型进行研究。为了总结血友病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本文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动物HA模型的研究文献,从物种选择、建模方法以及组织病理学、影像学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物种选择上包括啮齿类鼠类、新西兰兔、比格犬、小型猪、食蟹猴等;造模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创伤模型、基因敲除自发模型和注射模型,其中基因敲除自发模型最接近人类HA的自发出血并发关节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更贴近人类HA,但是由于造模成本高、表型不稳定、成活率低等因素,该模型并不作为动物实验研究的首选;相比之下,基因敲除创伤模型具有造模时间短、稳定性强、成功率高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HA模型的评价除了多种大体评分方法外,还包括MRI、micro-CT、MSKUS/PD等多种影像学方法可供选择。通过对HA模型研究进展的综述,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疗效验证提供更多依据,弥补HA临床数据的匮乏,特别是中医药治疗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性关节炎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囊性变探索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与修复的动态时空关系
6
作者 魏秋实 何敏聪 +3 位作者 何晓铭 刘又文 童培建 何伟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I0001,共5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IONFH)具有极高的股骨头塌陷和继发骨关节炎风险,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SIONFH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便临床特征相似、影像学表现相近的患者,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SIONFH)具有极高的股骨头塌陷和继发骨关节炎风险,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与难点。SIONFH具有高度异质性,即便临床特征相似、影像学表现相近的患者,其疾病转归和预后亦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为保髋治疗提出巨大挑战。因此,着手于解决临床症状和甄别影像特征的传统保髋思路或许已经到达保髋疗的瓶颈,而聚焦坏死股骨头内部的修复机制可能是下一阶段保髋治疗的支点。如何动态地把握修复与塌陷的时空关系,选择有效促进坏死修复并阻止股骨头塌陷的保髋方法尤为重要。前期研究发现囊性变在SIONFH的修复与塌陷中具有关键作用。为全面认识囊性变的临床、影像、病理和分子生物学内涵,借鉴时空分子医学和时空分子影像学的前沿学科,通过整合SIONFH临床特征、影像组学、病理形态学和分子多组学,旨在探索囊性变与塌陷和修复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从疾病发展的“时空”规律分析囊性变与塌陷的关系以及囊性变内的修复机制,以寻找解决塌陷与修复矛盾关系的双刃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囊性变 塌陷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翁汭 叶林强 +7 位作者 姚珍松 李文超 许岳荣 崔健超 梁德 江晓兵 易生辉 黄学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 目的:利用有限元技术探究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对颈椎间盘纤维环和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影响。方法:选择一名26岁健康女性志愿者的颈椎CT扫描数据构建颈椎有限元模型。首先,构建C3-C7的颈椎正常模型,该模型通过先前发表的研究数据进行了验证。其次,提取C5-C6的数据,并改变C5-C6关节突关节矢状角的角度以重新构建实验模型。重新构建成三个模型,包括对称模型(左右两侧矢状角均为90°),中度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facet tropism,FT)模型(左侧矢状角100°,右侧90°),重度颈椎FT模型(左侧矢状角110°,右侧90°)。在每个模型中,分别施加四种纯扭矩和复合扭矩以研究FT对椎间盘纤维环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影响。结果: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旋和前屈结合左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右旋和前屈结合右旋的扭矩下,三个模型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应力和关节突关节压力有显著差异,与颈椎关节突关节对称模型相比,中度颈椎FT模型和重度颈椎FT模型的纤维环纤维应力呈增加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16.65%和35.16%;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增加了19.47%和54.39%),且重度颈椎FT模型增加更明显;关节突关节压力呈减少趋势(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3.31%和5.95%;前屈结合右旋扭矩下分别减少了7.19%和15.52%),且重度颈椎FT模型减少更明显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会增加椎间盘纤维环的应力,并且不对称程度越大,应力增加越明显,可能是颈椎间盘退变或突出的病理解剖学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突关节矢状角不对称 颈椎间盘 纤维环 应力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通络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韦雨柔 田佳庆 +6 位作者 肖方骏 何宪顺 詹芝玮 魏腾飞 林天烨 何敏聪 魏秋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3674-3682,共9页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一种常见且致残性高的疾病,活血通络胶囊已被多次证明在防治股骨头坏死上疗效显著,但是治疗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少见研究。目的建立SONFH大鼠模型并采用活血通络胶囊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肠道...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是一种常见且致残性高的疾病,活血通络胶囊已被多次证明在防治股骨头坏死上疗效显著,但是治疗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目前少见研究。目的建立SONFH大鼠模型并采用活血通络胶囊进行干预,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筛选出SONFH特异性改变的菌属并观察活血通络胶囊对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2022年4—10月选取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8)、模型组(n=8)、活血通络组(n=8),建造SONFH模型,活血通络组造模第3~28天给予0.63 g·kg^(-1)·d^(-1)活血通络胶囊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药物干预结束后收集大鼠股骨进行HE染色、Micro-CT分析。收集大鼠粪便进行16S rDNA测序。采用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分析评估物种组间和组内群落的多样性及差异性,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EfSe)比较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差异。采用COG功能预测三组大鼠肠道菌群功能。结果模型组空骨陷窝率高于空白组、活血通络组(P<0.05)。模型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厚度(Tb.Th)低于空白组,骨小梁分离度(Tb.Sp)高于空白组(P<0.05);活血通络组BV/TV、Tb.N、Tb.Th高于模型组,Tb.Sp低于模型组(P<0.05)。三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肠道菌群ASV数目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肠道菌群ASV数目减少。模型组Shannon指数高于空白组(P<0.05)。β多样性分析主坐标分析(PCoA)图显示,三组样本存在部分重叠,但是能区分三组的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2062,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Hafnia-Obesumbacterium、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升高,拟杆菌属(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属_UCG-001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aceae)、扭链胃球菌属(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丰度升高,理研菌属(Rekenella)、Kineothrix菌属丰度降低(P<0.05)。三组大鼠CO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菌群COG功能主要集中于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氨基酸转运和代谢、脂质转运和代谢、细胞壁/膜/包膜生物发生;与模型组比较,活血通络组功能集中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运输与代谢,且复制、重组和修复、转录、细胞周期控制、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裂、细胞运动功能水平升高。结论SONFH大鼠菌群多样性较正常大鼠增加,增加的菌属主要是致病菌属,而相应有益菌属则出现减少。活血通络胶囊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以及调控Oxalobacteraceae、Ruminococcus_torques_group等菌属丰度而实现治疗SONFH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活血通络 活血通络胶囊 肠道菌群 大鼠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方调控Apaf-1/CHOP-Caspase-9/Bcl-2通路抑制成骨细胞氧化应激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颖 林燕平 +3 位作者 黄佳纯 杜书军 李燕南 郭海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减轻大鼠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原代成骨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下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活血方对减轻大鼠成骨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提取大鼠原代成骨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下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检测成骨细胞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检测成骨细胞的矿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Apaf-1和CHOP基因的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Caspase-9和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CKK8实验和碱性磷酸酶染色表明氧化应激损伤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成骨分化受抑制,同时Apaf-1和CHOP的mRNA表达以及Caspase-9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少(P≤0.01);经补肾健脾活血方干预后,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得到明显的增强、成骨分化增加,Apaf-1和CHOP的mRNA及Caspase-9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而Bcl-2的蛋白表达则显著升高(P≤0.0001)。结论补肾健脾活血方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显著降低Apaf-1和CHOP的mRNA及Caspase-9的蛋白表达,升高Bcl-2的蛋白表达量。补肾健脾活血方在减轻成骨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和调控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健脾活血方 骨质疏松症 氧化应激 线粒体 成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调控HIF-1α/VEGF信号通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田佳庆 韦雨柔 +4 位作者 肖方骏 何宪顺 魏腾飞 何敏聪 魏秋实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PMOP)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苷组(4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HE染色观... 目的探讨虎杖苷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PMOP)H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虎杖苷组(45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组采用去卵巢法构建PMOP大鼠模型,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8周后,HE染色观察胫骨近端骨组织病理变化,Micro-CT分析膝关节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分析膝关节HIF-1α、VEGF、CD31、Emcn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不连续,BMD、BV/TV、Tb.N、Tb.Th值降低(P<0.01),Tb.Sp值升高(P<0.01),膝关节组织HIF-1α、VEGF、CD31及Emcn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虎杖苷组BMD、BV/TV、Tb.N、Tb.Th值升高(P<0.05,P<0.01),Tb.Sp值降低(P<0.01)膝关节组织HIF-1α、VEGF、CD31及Emcn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虎杖苷可能通过上调HIF-1α/VEGF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来促进H型血管的生成,改善PMOP大鼠的血流供应,从而达到对PMOP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 血管生成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下脂肪垫高信号强度对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宋雨珂 徐金凡 +4 位作者 何晓铭 林天烨 何敏聪 邵敏 魏秋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73-3378,共6页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强度与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IPFP高信号强... 目的基于影像数字化分析膝骨关节炎患者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高信号强度与膝骨关节炎症状及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比不同IPFP高信号强度患者膝骨关节炎症状和结构改变的差异,同时分析IPFP高信号强度变化与膝骨关节炎症状以及结构改变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并完成236例患者(294膝)的影像学测量和评估,以IPFP高信号强度中位数(27.40%)进行分组比较,IPFP高信号强度≥27.40%组在胫骨软骨损伤程度、膝关节角度变化、疼痛程度以及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总分方面要显著高于与IPFP高信号强度<27.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FPF高信号强度变化与膝关节疼痛、关节线夹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以及股骨、胫骨软骨损伤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在KOA患者中,IPFP高信号强度改变与膝关节疼痛症状以及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其可能是影响KOA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髌下脂肪垫 磁共振 高信号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血理论探讨囊性变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和修复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腾飞 肖方骏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宪顺 田佳庆 韦雨柔 何敏聪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疑难病,“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SIONFH患者逐步演变的自然病理过程,其中修复、塌陷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囊性变具有修复能力,可形成新骨阻止塌陷的发生,可能是激素性...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ONFH)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疑难病,“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SIONFH患者逐步演变的自然病理过程,其中修复、塌陷对预后的影响至关重要,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囊性变具有修复能力,可形成新骨阻止塌陷的发生,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修复的核心反应区。目前,中医药早期治疗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疗效,在SIONFH保髋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前期研究发现血瘀是贯穿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过程的重要病机,《素问·评热病论篇》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亦与气虚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合气血理论,拟探讨囊性变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塌陷和修复中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医药早期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血瘀 气虚 囊性变 塌陷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意义
13
作者 魏腾飞 田佳庆 +7 位作者 肖方骏 何宪顺 林锟 陆舜 何晓铭 何敏聪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目前骨科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疑难病,“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ONFH患者逐步演变的自然病理过程,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拟探析邪气、气虚在ONFH病因病机的重...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是目前骨科临床诊疗中的常见疑难病,“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ONFH患者逐步演变的自然病理过程,文章基于《黄帝内经》中“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拟探析邪气、气虚在ONFH病因病机的重要性,ONFH往往具有共同的“气虚”病机,气虚受邪,邪气隐伏,交织渐进引起血瘀络阻等气血络病疾患,因气虚血瘀络阻,以中气损伤为先,最终伤及五脏精气,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伤及命门元气,晚期出现明显骨及软骨皲裂、塌陷的状况。因此,药酒浊邪隐伏于内,邪凑气虚,气血络病是ONFH的时空病机共线。在活血通络法基础上溯本求源,从气论治,兼顾“气虚”,于匡扶正气的基础上通补兼施,益气活血通络,可以更好地运用中医药为受ONFH疾病困扰的患者提供帮助,以冀为保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激素 酒精 气虚 中气 元气 络病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蔡杨庭 张顺聪 +5 位作者 李颖 原超 王利仁 郭惠智 李大星 唐汉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78-985,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载荷分类评分系统(Load-sharing classification,LSC)评分为7分和8分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4年12月36例LSC评分为7分及8分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案的患者资料,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1~67岁,平均42.67±14.67岁,骨折椎体为T12~L1。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CT和MRI,并进行LSC评分。测量患者术前、术后(1周内)及末次随访时的伤椎Cobb角、伤椎椎体高度,末次随访时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残余背部疼痛,并记录手术并发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所有病例随访时间23~86个月,平均49.83±18.20个月;末次随访时19例已取出内固定,内固定取出后继续随访时间为3~69个月,平均28.00±20.12个月。临床评估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患者均无明显的残余疼痛,未出现断钉或断棒,均未出现明显的后凸畸形,均未出现椎弓根钉切割椎体或内固定松动。影像学评价,术后患者矢状面Cobb角(6.67°±5.06°)较术前(15.87°±8.35°)有显著改善,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81±0.49cm恢复至术后2.88±0.3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为2.81±0.41cm,术后与末次随访椎体高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均较受伤时得到恢复,无椎间隙高度丢失,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4.92±18.41)%,椎体中部高度恢复至(81.16±11.82)%,椎体后缘高度恢复至(97.48±7.6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SC评分为7分及8分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椎体稳定性维持良好,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载荷分类评分系统 安全性评价 后路复位内固定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络病理论的建立及科学价值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秋实 沈莹姗 +1 位作者 庄至坤 何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共4页
股骨头坏死是各种因素引起股骨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骨细胞坏死和骨陷窝空虚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难治性疾病。前期应用活血通络方可明显降低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进展率。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络病理论最早雏形始于《... 股骨头坏死是各种因素引起股骨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骨细胞坏死和骨陷窝空虚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难治性疾病。前期应用活血通络方可明显降低无症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进展率。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络病理论最早雏形始于《黄帝内经》,秦汉时期形成了独立的研究体系,直到现代才发展完善成用于指导血管病变的络病理论体系。有研究基于络病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的病因机制,提出股骨头微循环改变可能与络脉病变有关。前期研究发现血瘀是股骨头坏死重要中医病机,贯穿其整个发病过程,但致瘀的原因尚不清楚,结合《素问》"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伤寒论》"营卫不通,血凝不流"、《黄帝内经》"营卫以气血之体作流通之用"、吴以岭院士提出的"络病学说营卫承制调平"思想与前期对股骨头病理的分析,系统阐述经络与脉络在股骨头坏死发病、病机、辨证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形成股骨头坏死特有的络病理论体系并论述其在新时代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络病理论 经络 脉络 中医药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晓铭 庞凤祥 +4 位作者 李子祺 郑小龙 郑越生 何伟 魏秋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44-47,共4页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 “态靶结合”是切合中医精准化的一种辨治模式,“态”是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核心病机的归纳,属于宏观范畴;“靶”是参照西医的框架,基于“态”去寻找疾病的靶点、靶方、靶药,属于微观范畴。“坏死→修复→塌陷→骨关节炎”是多数股骨头坏死患者遵循的自然病理过程,此过程受宏观因素(全身情况、基础疾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与微观因素(细胞代谢异常、股骨头局部的血运)的影响。塌陷与否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预后具有关键性影响,认识塌陷与修复的关系,找出影响股骨头塌陷与骨修复的宏观、微观因素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囊性变与股骨头坏死局部的软骨下骨折、“新月征”密切相关,囊性变的出现有可能导致髋关节局部的生物力学性能下降,增加塌陷的风险。前期研究发现血瘀证贯穿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进程,根据“态靶辨证”理论,血瘀态是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态”,而囊性变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靶。文章基于“态靶结合”理论,探讨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辨治思路,以期为中医药精准化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态靶结合 囊性变 中医药 精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高原地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群群 旺久 +5 位作者 晋美多吉 李荣斌 魏亮龙 袁松 秦君良 崔俊英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3-1606,共4页
膝关节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晚期的骨性关节炎会严重影响行走功能。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再加上营养结构不均衡,缺乏功能锻炼,导致膝关节炎高发、多发[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膝关节炎是老年人群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之一,晚期的骨性关节炎会严重影响行走功能。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再加上营养结构不均衡,缺乏功能锻炼,导致膝关节炎高发、多发[1]。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技术成熟,疗效确切,是治疗晚期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炎 加速康复外科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应用观察 行走功能 功能锻炼 骨性关节炎 老年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椎旁肌退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海威 宋雨珂 +3 位作者 林燕平 翁汭 李启活 李颖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43-1847,共5页
椎旁肌肉与脊柱是一个相互连接的肌肉骨骼单元,椎旁肌肉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功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了椎旁肌退变与腰椎常见疾病的关系。对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 椎旁肌肉与脊柱是一个相互连接的肌肉骨骼单元,椎旁肌肉在维持脊柱稳定性和功能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关注了椎旁肌退变与腰椎常见疾病的关系。对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fractures,OVFs)、椎旁肌退变等骨外因素在骨质疏松及骨折进展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尚未在临床工作中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为此,笔者针对OVFs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相关性和防治策略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为OVFs与椎旁肌退变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椎旁肌退变 脂肪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苷对地塞米松诱导的BMSCs成骨成脂分化影响机制
19
作者 张俊娇 何敏聪 +15 位作者 肖方骏 侯文渊 杨晓强 林锟 廖家如 韩龙飞 方伟华 田佳庆 彭鹏 陆舜 何宪顺 刘振鑫 庄旭锐 杨帆 梁祖建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5年第8期1128-1136,共9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虎杖苷(polydatin,PD)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作用和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SCs,通过免疫荧光检测B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CK-8检测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虎杖苷(polydatin,PD)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成骨成脂分化作用和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BMSCs,通过免疫荧光检测BMSCs表面阳性标志物,CCK-8检测不同浓度PD对BMSCs增殖作用影响。将BMSCs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地塞米松组(Dex组),虎杖苷低、中、高浓度组(PD-L组、PD-M组、PD-H组),虎杖苷高浓度+Wnt抑制剂组(PD-H+DKK1组)。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茜素红(ARS)染色观察成骨分化,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Western blot和RT-qPCR分别检测BMSCs内成骨、成脂特异性基因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BMSCs呈长梭状、形态均一、贴壁生长且胞质中阳性标志物高表达;CCK-8结果提示浓度为5~15μmol/L的PD对地塞米松诱导的BMSCs细胞增殖均无影响,选择PD浓度为5、10、15μmol/L进行后续实验;与Control组相比,Dex组ALP活性显著降低,矿化结节减少,脂滴明显增多,ALP、RUNX-2、OCN、Wnt10b、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AR-γ、FABP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Dex组比较,PD-L组、PD-M组、PD-H组ALP活性、矿化结节数依次升高、脂滴数量依次减少,ALP、RUNX-2、Wnt10b、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PAR-γ、FABP4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与PD-H组比较,PD-H+DKK1组ALP活性与矿化结节显著降低,脂滴数量下降RUNX-2、OCN、ALP、Wnt10b、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PAR-γ、FABP4 mRNA表达水平升高,Western blot结果与RT-qPCR结果一致。结论不同浓度的PD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RUNX-2、ALP和OCN的表达,抑制PPAR-γ、C/EBP-α和FABP4的表达从而促进大鼠BMSCs成骨分化,抑制其成脂分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脂分化 成骨分化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疗法介导Piezo1促骨质疏松大鼠H型血管生成
20
作者 廖家如 杨晓强 +9 位作者 侯文渊 田佳庆 林锟 张俊娇 韩龙飞 陆舜 杨帆 何敏聪 陈冠林 魏秋实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5年第8期1093-1098,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 目的观察全身振动疗法对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Piezo1表达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全身振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激素组、WBVT组、Yoda1组、WBVT+GxMTs4组。经治疗后,通过Micro-CT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和骨量变化;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iezo1表达,成骨相关蛋白BMP2、RUNX2表达,成血管相关蛋白HIF-1α、VEGFA表达;免疫荧光检测H型血管相关蛋白EMCN、CD31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激素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与激素组比,WBVT组与Yoda1组的骨密度上升,骨小梁间隔减小、较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上升;与WBVT组比,WBVT+GxMTs4组的骨密度下降,骨小梁间隔增大、不连续,胫骨中Piezo1、BMP2、RUNX2、HIF-1α、VEGFA、EMCN、CD31表达下降。结论全身振动疗法在调节骨骼代谢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具备抗骨质疏松潜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ezo1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振动疗法 激素性骨质疏松 Piezo1 H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