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麻醉方式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温丽丽 林文前 +3 位作者 招伟贤 李国才 白晓晖 肖建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5,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气管插...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Ⅰ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组(Ⅱ组),各20例。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后气管插管,术中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调节输注速率维持T1≤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3h时用药量,恢复指数、停药至TOF比值为0.9的时间。结果与初始输注速率比较,两组持续给药30~180min期间顺式阿曲库铵输注速率下降(P<0.05),且Ⅰ组输注速率显著低于Ⅱ组,总体平均输注速率较Ⅱ组减少28%。但120min后两组输注速率无明显变化。两组恢复指数、停药到TOF比值为0.9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输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恒定肌松水平,七氟烷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能呈时间依赖性增强其肌松作用,输注120min时达最大程度,且前者的增强效应大于后者,但对肌松恢复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七氟烷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输注 神经肌肉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相关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37
2
作者 贺必梅 潘飞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70-2972,共3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30例。前瞻性分析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椎管内麻醉骨科手术术后患者中,48例出现...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椎管内麻醉的骨科手术患者共230例。前瞻性分析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0例椎管内麻醉骨科手术术后患者中,48例出现术后尿潴留。单因素分析示年龄、麻醉前尿液排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用药量、术后镇痛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麻醉方式尿潴留组与非尿潴留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麻醉药量≥11.25 mg、术后镇痛等均为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其中麻醉前尿液排泄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是多因素造成的一种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的表现,围手术期适当的管理(尽量减少麻醉药量、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补液量、术前尽量排空尿液)可以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尿潴留 椎管内麻醉 危险因素 保护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体质分型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秦凯 李宇国 +4 位作者 李金峰 杨硕 谢晓澜 钟敏 肖建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分型患者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的效应室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拟选择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A组)、阳虚质(B组)、阴虚质(C... 目的:研究不同中医体质分型患者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半数有效的效应室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拟选择行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A组)、阳虚质(B组)、阴虚质(C组)共3组,每组病例20例。按照序贯实验法测定患者意识消失时的最低EC50。结果:A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意识消失时丙泊酚(EC50)为3.85(95%CI:3.64~4.07)μg/mL;B组的(EC50)为4.12(95%CI:3.64~4.07)μg/mL;C组的(EC50)为3.43(95%CI:3.26~3.60)μg/mL。结论:中医体质分型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量效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中医体质分型 剂量效应关系 靶控输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塌陷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 被引量:7
4
作者 徐乐 卢昌碒 李向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11-415,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塌陷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99例接受椎管内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n=41)与非低血压组(n=258),比较2组进入手术室后5 min(T1)和麻醉后5 min(T2)、10 min(... 目的评价超声观察下腔静脉塌陷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99例接受椎管内麻醉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后是否出现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n=41)与非低血压组(n=258),比较2组进入手术室后5 min(T1)和麻醉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20 min(T5)、25 min(T6)及30 min(T7)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记录T1、T3、T5及T7各时间点超声所测下腔静脉呼气末最大直径(IVCe)及吸气末最小直径(IVCi),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CI与血压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CI预测椎管内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价值。结果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发生率为13.71%(41/299)。低血压组T3时收缩压、舒张压及MAP均明显低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低血压组内T3时低收缩压、舒张压、MAP、心率均明显低于T1(P均<0.05);非低血压组T3时MAP、心率均明显低于T1(P均<0.05)。低血压组T1、T3时IVCe及IVCi均明显小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CI均高于非低血压组(P均<0.05);T3时IVCe及IVCi均明显低于T1(P均<0.05),CI则较T1明显升高(P<0.05)。2组T3时CI均与收缩压、舒张压及MAP呈负相关(r=-0.437、-0.361、-0.315,P均<0.01)。CI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AUC为0.864,截断值取43.26%时,敏感度为75.60%,特异度为84.90%。结论超声测量下腔静脉CI预测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静脉 麻醉 低血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需更多关注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3
5
作者 招伟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49-1352,共4页
外科发展使手术预后得到了改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例,使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30d死亡率从3.4%降低到1.7%,术后并发症也从14.8%降低到12.4%。但2012年一份欧洲498家医院的调查发现.非心脏手术后7d死亡率为4%,明显高于预... 外科发展使手术预后得到了改善,以腹腔镜微创手术为例,使择期结直肠癌切除术后30d死亡率从3.4%降低到1.7%,术后并发症也从14.8%降低到12.4%。但2012年一份欧洲498家医院的调查发现.非心脏手术后7d死亡率为4%,明显高于预期。高危患者的预后改善更不理想,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结直肠癌术后死亡率高达22.1%,并发症发生率达52.1%,80岁以上高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预后 高危患者 术后死亡率 腹腔镜微创手术 麻醉 非心脏手术后 并发症发生率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疗法缓解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 被引量:37
6
作者 邓金莹 刘晖明 +2 位作者 吴小飞 谷燕 张广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芳香疗法缓解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纳入的麻醉术后采用芳香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共计851例患者(芳香疗法组431例,对照组420例)。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 目的评价芳香疗法缓解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12月纳入的麻醉术后采用芳香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9篇,共计851例患者(芳香疗法组431例,对照组420例)。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术后恶心呕吐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合并效应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芳香疗法缓解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具有良好的效果,推荐临床护理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手术后 恶心呕吐 芳香疗法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表达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玉娟 柳垂亮 +3 位作者 王飞 陈伟强 张静 彭书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窝出生后7d(P7)的新生大鼠,每窝取11只(总共55只),每窝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4只,七氟醚组(S组)4只和对照组(C组)3... 【目的】研究相同麻醉深度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以及Akt和Bcl-xl/Bad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5窝出生后7d(P7)的新生大鼠,每窝取11只(总共55只),每窝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4只,七氟醚组(S组)4只和对照组(C组)3只。各组分别吸入1.1%异氟醚或1.8%七氟醚或空气4h,在麻醉结束时每窝每组各取一只幼鼠经心脏穿刺抽血检测血气和血糖的变化(n=5);在麻醉结束后2h每窝每组各取1只幼鼠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顶叶皮质区(PC)Caspase-3表达(n=5);另外,C组在麻醉处理0h,I组和S组分别在麻醉2h,4h每窝各取一只幼鼠取新鲜脑皮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以及Akt,Bcl-xl和Bad表达的变化(n=5)。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I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为(27.12±5.22)个/mm2,较对照组[(3.15±0.59)个/mm2]增加751.11%(P<0.001),比S组[(9.05±1.76)个/mm2]增加199.67%(P<0.01);S组Caspase-3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磷酸化Akt表达在麻醉2h较对照组降低66.31%(P<0.01),4h呈回升趋势;S组在2h和4h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I组Bad表达在麻醉2h较对照组增加162.2%(P<0.05),S组Bad表达在2h和4h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组和S组在2h和4hBcl-xl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组Bcl-xl/Bad比值在麻醉2h较对照组降低42.85%(P<0.01),S组在2h和4h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0.5MAC异氟醚比七氟醚诱导更多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异氟醚抑制Akt磷酸化并降低Bad表达,下调Bcl-xl/Bad比值可能是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七氟醚不会影响Akt磷酸化和Bcl-xl/Bad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七氟醚 原癌基因蛋白质c-Akt蛋白 Bcl相关死亡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TNFα、IL-1β和IL-6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6
8
作者 钟敏 曾因明 +1 位作者 柳垂亮 招伟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IL-1Β TNFΑ 表达变化 IL-6 脊髓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敏 李向宇 +2 位作者 赵高峰 季刚 柳垂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21-622,共2页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舒芬太尼 术后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阿片类镇痛药 皮下自控镇痛 硬膜外镇痛 静脉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凋亡以及JNK和p38表达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玉娟 柳垂亮 +2 位作者 张静 陈伟强 曾敏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研究同等剂量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NK和p38蛋白表达的不同影响。方法:55只出生后7 d(P7)的新生大鼠(共5窝,每窝取11只),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Ⅰ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分别吸入1.1... 目的:研究同等剂量的异氟醚和七氟醚对新生大鼠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及对JNK和p38蛋白表达的不同影响。方法:55只出生后7 d(P7)的新生大鼠(共5窝,每窝取11只),随机均分为异氟醚组(Ⅰ组)、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分别吸入1.1%异氟醚、1.8%七氟醚和空气4 h。在麻醉结束后2 h每窝每组各取1只幼鼠灌注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压部后区caspase-3表达(n=5);另外,每窝C组在麻醉处理0 h,Ⅰ组和S组分别在麻醉2 h、4 h取新鲜脑皮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SAPK/JNK、磷酸化p38,以及SAPK/JNK、p38表达的变化(n=5)。结果:Ⅰ组和S组caspase-3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加441%(P<0.01)和151%(P<0.01),Ⅰ组比S组增加115%(P<0.05);Ⅰ组磷酸化SAPK/JNK表达在麻醉2 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219%(P<0.05)和181%(P<0.05),S组在2 h和4 h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Ⅰ组磷酸化p38表达在麻醉2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8.9%(P<0.05)和36.9%(P<0.05),S组在2 h和4 h较对照组分别增加32.6%(P<0.05)和128.0%(P<0.01)。结论:0.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异氟醚比七氟醚诱导更多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异氟醚诱导凋亡可能与激活SAPK/JNK磷酸化有关,而七氟醚诱导凋亡可能与激活p38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七氟醚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细胞免疫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邵兰 招伟贤 +2 位作者 陈研生 叶飞 韦晨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744-2746,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力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参附注射液加手术组,S组)及对照组(单...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OLV)患者呼吸力学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30例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参附组(参附注射液加手术组,S组)及对照组(单纯手术组,C组),每组15例,参附组于手术前3d至手术当天,除常规治疗外,每天加用参附注射液1mL/kg静脉滴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CD4+、CD8+、血清IL-2、CRP和TNF-α水平及术中两组pH值、PaCO2、氧合指数、气道峰压的变化。结果:参附组TNF-α、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附组CD4+、IL-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单肺通气60min后参附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气道峰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对照组低于术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单肺通气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气道峰压,改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科手术 肺通气 参附注射液 细胞免疫 呼吸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静脉镇痛30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钟敏 魏巍 +2 位作者 廖敏 谢晓澜 肖建斌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身麻醉。对照组术毕时给予芬太尼1μg·kg-1,镇痛泵配方为芬太尼1 mg;治疗组术毕时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镇痛泵配方为地佐辛2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两组泵内均加抗呕吐药托烷司琼12 mg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记录手术后6,18,24,48 h安静和活动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呼吸抑制、瘙痒、嗜睡、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48 h后拔除镇痛泵时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安静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时VAS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瘙痒发生率10.0%,呼吸抑制发生率6.7%,治疗组无此两种不良反应(P<0.05)。总体满意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PCIA,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氟比洛芬酯 根治术 结肠癌 镇痛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模型和相关疼痛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项红兵 杨辉 +1 位作者 安珂 田玉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50-352,共3页
关键词 骨癌痛模型 疼痛 病理机制 骨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切口疼痛对脊髓背角Fos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钟敏 胡兴国 +2 位作者 曾因明 张励才 潘道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8-179,共2页
关键词 大鼠 切口疼痛 脊髓背角 FOS蛋白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可保障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 被引量:7
15
作者 蔡清香 马武华 +3 位作者 吴财能 刘慧慧 王姝晨 张广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56例非困难气道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高流量吸氧组(HF组)和传统面罩经口鼻吸氧组(M组),28例/组。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给药前预充氧5 min,HF组喉镜检... 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预充氧在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的安全性研究。方法56例非困难气道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鼻高流量吸氧组(HF组)和传统面罩经口鼻吸氧组(M组),28例/组。全麻气管插管诱导给药前预充氧5 min,HF组喉镜检查期间维持给氧,M组通气持续到喉镜检查。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预充氧前(T1)、预充氧5 min(T2)及插管成功即刻(T3)的超声下胃窦横截面积(CSA)和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CO_(2)、cSO_(2),窒息安全时间,插管时间,面罩通气的次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预充氧5 min,两组患者的PaO_(2)和cSO_(2)均明显升高,且HF组PaO_(2)较M组明显(F=118.108 vs 9.511,P<0.05),插管成功后PaO_(2)和cSO_(2)均下降,HF组的PaO_(2)值较M组下降缓慢,且仍高于其T1时点,而M组的cSO_(2)值下降显著,低于其T1时点值。HF组窒息安全时间显著高于M组(t=5.305,P<0.05),且HF组面罩通气次数少于M组(χ^(2)=6.720,P<0.05)。两组插管后的PaCO_(2)值均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8,P>0.05),其余结果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吸氧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预充氧方式,与传统的面罩预充氧相比,能提高老年患者的动脉氧分压,延长患者窒息安全时间,可保障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插管时气道管理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流量吸氧 胃窦横截面积 窒息安全时间 气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右美托咪啶复合咪达唑仑的镇静效应 被引量:6
16
作者 司俊丽 石永勇 +2 位作者 招伟贤 肖建斌 邓金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47-2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在椎管内麻醉中的镇静效应。方法选取择期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D1和D2两组,每组各65例,两组以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啶配伍。于各时点监测两组HR、MAP、SpO_2、Narcotrent值(NT)及... 目的探讨不同配方右美托咪啶-咪达唑仑在椎管内麻醉中的镇静效应。方法选取择期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D1和D2两组,每组各65例,两组以不同剂量咪达唑仑与右美托咪啶配伍。于各时点监测两组HR、MAP、SpO_2、Narcotrent值(NT)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比镇静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MAP、HR、NT均下降(P<0.05);其中D1组维持时间相对长(P<0.05),较D2组起效略慢(P<0.05);D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相对D1组高(P<0.05)。结论两组用药均可产生较好的镇静效应,以咪达唑仑0.05 mg/kg+右美托咪啶0.3μg/kg配伍的D1组在椎管内麻醉中镇静给药和安全性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咪达唑仑 椎管内麻醉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钟敏 钟德勇 +1 位作者 熊昕 肖建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99-220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静脉泵注10mi...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持续静脉泵注10min;C组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随后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3~4μg/mL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5μg/(kg·min),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mg/kg。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和离室时,C组患者HR高于D组(P<0.05);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和拔管时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0.5μg/kg右美托咪定不延长苏醒时间,但可减少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鼻内窥镜 丙泊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预防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林明 熊昕 魏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58-1860,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治疗与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拟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A组)、耳穴组(B组)和耳穴+电针组(C组)。B和C组均在术前1 d选患者的神门、交... 目的:探讨耳穴治疗与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选取拟择期行乳腺区段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对照组(A组)、耳穴组(B组)和耳穴+电针组(C组)。B和C组均在术前1 d选患者的神门、交感、胃、内分泌穴位进行耳穴贴压。C组另在麻醉前20 min选内关穴、曲池穴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至术毕。3组患者均使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诱导及维持麻醉。依据世界卫生组织恶心呕吐反应的分级标准评价术后48 h内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术后24 h内,B组和C组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A组明显下降,而B组和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均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耳穴治疗或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均可明显地减轻乳腺区段切除患者术后的恶心呕吐。该疗法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治疗 耳穴治疗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肠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柳垂亮 李玉娟 +2 位作者 李向宇 刘克玄 黄文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06-1310,共5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随机分为3组(n=10):(1)肠缺血再灌注(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开放再灌注2h;(2)迷走神经刺激(VNS)组...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后肠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Wistar大鼠,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后,随机分为3组(n=10):(1)肠缺血再灌注(I/R)组:暴露腹腔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MA)1h,开放再灌注2h;(2)迷走神经刺激(VNS)组:在夹闭前及再灌注开始均以5V、2ms和1Hz强度的电能持续刺激左颈部迷走神经远端20min;(3)假手术对照(SC)组:仅暴露腹腔,不行SMA夹闭及电刺激。颈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所有动物在再灌注2h后处死,取小肠组织行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肠粘膜损伤程度并行改良的Chiu’s评分;检测血浆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各组大鼠MAP在缺血期基本保持平稳。而在再灌注期,I/R组的MAP随时间延长明显低于SC组(P<0.05),而VNS组能明显拮抗MAP下降(P<0.05)。光学、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I/R后肠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I/R组最为严重,而VNS组相对较轻;但两组的改良Chiu’s评分值显著高于SC组(P<0.01),VNS组的评分值明显低于I/R组(P<0.01)。I/R组血浆MDA、TNFα含量明显高于SC组和VNS组(P<0.05,P<0.01);VNS组血浆MDA含量高于SC组(P<0.05),VNS组血浆TNFα与S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迷走神经能显著减轻I/R肠粘膜结构的病理改变并使再灌注期的循环血压得到一定改善,其保护效应可能与减少脂质过氧化、下调TNFα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静脉全麻中辅助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司俊丽 徐琳 +1 位作者 李国才 肖建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64-2066,共3页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静脉全麻(PFVA);B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 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结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中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的辅助作用。方法采用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丙泊酚靶控输注+芬太尼静脉全麻(PFVA);B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30min+PFVA。C组:TEAS患侧合谷配劳宫穴、内关配外关穴、双侧肩井穴30min+PFVA。观察并记录TEAS前(A组为入室)、TEAS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诱导后、切皮后5min、缝皮、术毕、清醒各时点的BIS值、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切皮时体动反应、苏醒质量。并在TEAS前(A组为入室)、TEAS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切皮后5min、清醒各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各3mL,测定肾上腺素和β-内啡肽的含量。结果TEAS30min后(A组为入室后30min),B、C组BIS值、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0.05),A组无明显变化(P>0.05);B、C两组在各时点丙泊酚靶浓度均低于A组(P<0.05),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丙泊酚平均用量B、C组比A组分别减少19%、27%;与TEAS前相比,B、C两组TEAS30min后β-内啡肽明显升高(P<0.05),C组较B组显著(P<0.05);两组的肾上腺素水平TEAS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TEAS对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对镇痛效应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丙泊酚 脑电双频谱指数 辅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