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双歧杆菌NX-6对高脂血症模型斑马鱼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
1
作者 何盈犀 许欣筑 +3 位作者 林淑娴 盛雯 许素哗 郭丽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07-215,共9页
目的:分析动物双歧杆菌NX-6的菌株特性,并通过代谢组学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NX-6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并绘制NX-6生长曲线,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利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评估NX-6的耐受性,进一步通过... 目的:分析动物双歧杆菌NX-6的菌株特性,并通过代谢组学结合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NX-6的降脂作用机制。方法:测定并绘制NX-6生长曲线,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菌体形态,利用人工胃液和小肠液模拟人体胃肠道环境评估NX-6的耐受性,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学测序技术从基因层面评估其安全性和潜在功效,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NX-6代谢活动产生的代谢产物,分析与降脂相关的关键代谢物。运用高脂饲料喂食斑马鱼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通过油红O特异性脂肪染色观察斑马鱼脂质积累情况以研究NX-6及其关键代谢产物的降脂效果,明确降脂关键代谢物,通过斑马鱼高脂模型评价关键代谢物吲哚-3-甲酸的降脂作用。结果:与对照菌株动物双歧杆菌BB12相比,动物双歧杆菌NX-6的人工胃肠液耐受能力更高,NX-6的基因组无毒性基因,且具有丰富的脂质以及色氨酸代谢通路基因簇。与高脂血症模型组相比,NX-6高度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总胆固醇与总甘油三酯的含量(P<0.001)。与BS培养基相比,NX-6发酵上清液中的吲哚-3-甲酸与2-吲哚酮含量显著增加。经NX-6处理后,斑马鱼体内的吲哚-3-甲酸含量高度显著增加(P<0.001)。吲哚-3-甲酸能高度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体内的总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含量(P<0.001)。结论:动物双歧杆菌NX-6通过其代谢物吲哚-3-甲酸降低高脂血症斑马鱼模型的脂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双歧杆菌NX-6 色氨酸代谢产物 吲哚-3-甲酸 斑马鱼 降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酪杆菌E6通过其代谢物改善长春瑞滨诱导的斑马鱼免疫抑制
2
作者 许欣筑 郭丽娜 +6 位作者 郑康帝 马燕 林淑娴 何盈犀 盛雯 许素哗 邱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改善长春瑞滨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副干酪乳酪杆菌斑马鱼肠道的定植情况。运用长春瑞滨构建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分... 目的通过斑马鱼模式生物探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改善长春瑞滨诱导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副干酪乳酪杆菌斑马鱼肠道的定植情况。运用长春瑞滨构建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分别通过斑马鱼尾部造血组织(CHT)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生成,胸腺T细胞的生成,以及斑马鱼体内免疫基因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来研究副干酪乳酪杆菌E6的免疫调节活性。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发酵上清液和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斑马鱼体内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含量。通过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评价SCFAs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斑马鱼肠球、中肠和后肠部位均清晰可见FITC标记副干酪乳酪杆菌E6的绿色荧光。与模型组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E6缓解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CHT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增加斑马鱼体内胸腺T细胞的荧光强度(P<0.05)。同时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可促进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免疫因子IL-12和IFN-γ基因的表达(P<0.01)。与MRS培养基相比,副干酪乳酪杆菌E6发酵上清液中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增加(P<0.001)。副干酪乳酪杆菌E6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也增加(P<0.05)。SCFAs乙酸钠、丙酸钠均能够增加斑马鱼免疫低下模型CHT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P<0.001),抑制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胸腺T细胞荧光强度的降低(P<0.01)。结论副干酪乳酪杆菌E6通过其代谢物SCFAs乙酸、丙酸改善长春瑞滨诱导斑马鱼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酪杆菌E6 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长春瑞滨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的降血糖及保护肾脏损伤效果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成 陈静 +1 位作者 郭丽娜 哈成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66-969,共4页
以D-半乳糖为诱导剂,采用剂量递增全程腹腔注射法建立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以二氢杨梅素为受试物,实验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以及肾脏乳酸脱氢酶比活。与模型组相比,二氢杨梅素能... 以D-半乳糖为诱导剂,采用剂量递增全程腹腔注射法建立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以二氢杨梅素为受试物,实验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空腹及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以及肾脏乳酸脱氢酶比活。与模型组相比,二氢杨梅素能显著降低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水平(P<0.05),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及乳酸脱氢酶比活均明显降低(P<0.05),而尿素氮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尿微量白蛋白及乳酸脱氢酶可作为检测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可明显改善大鼠糖耐量异常状态,对肾脏早期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肾脏早期损伤 尿微量白蛋白 乳酸脱氢酶 尿素氮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糖耐量异常大鼠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静 郭丽娜 郑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4-997,共4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对糖耐量异常大鼠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为诱导剂,采用剂量递增全程腹腔注射法建立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以二氢杨梅素为受试物,二甲双胍降糖药为阳性对照,实验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空腹及餐后2...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对糖耐量异常大鼠氧化和非酶糖基化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为诱导剂,采用剂量递增全程腹腔注射法建立糖耐量异常动物模型。以二氢杨梅素为受试物,二甲双胍降糖药为阳性对照,实验8周后,测定各实验组大鼠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血清糖化血红蛋白(GHb)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氢杨梅素组餐后2h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GSH-Px活性明显增高(P<0.05),血清MDA含量及AGEs水平显著降低(P<0.05),各组大鼠血清GHb含量和SOD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二氢杨梅素可通过提高机体GSH-Px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非酶糖基化作用,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和胰岛素抗性,促进外周组织对血糖的利用,从而明显改善大鼠糖耐量异常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糖耐量异常 氧化作用 非酶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