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6 位作者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性卒中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刘浩林
白小欣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5-183,共9页
文摘
目的观察对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实施血管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脑血管病科连续收治的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危险分层评分对其进行评估,并探讨实施急性期(≤72.0 h)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血管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治疗。危险分层评分为本研究根据临床经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ABCD3-I评分基础上增加对分水岭梗死的评分内容,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急性期卒中进展或复发风险的筛选,其中危险分层评分0~3分定义为低危,4~7分定义为中危,8~13分定义为高危。以术后残留狭窄率≤50%且血流拓展脑梗死溶栓(eTICI)分级>2c级判定为血运重建成功。记录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饮酒史、吸烟史)、起病资料(发病至血管内治疗时间、症状、进展情况)、病变血管、危险分层评分、术前及术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术中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责任血管闭塞)及术后90 d内脑血管事件(颅内出血、脑梗死、TIA、支架内再狭窄)、死亡事件。结果30例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中,排除发病至血管内治疗的时间>72.0 h患者3例、因其他疾病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失访1例、并存其他心源性脑栓塞疾病3例、非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4例、拒绝急性期血管内治疗7例,最终纳入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11例。(1)11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血管内治疗,其中男7例;年龄52~76岁,中位数年龄64岁;高血压病9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例(仅9例完善了该项检查),吸烟史2例,饮酒史1例;发病至血管内治疗4.0~72.0 h,中位数时间12.0 h;左、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分别为3、8例,伴前后分水岭、内分水岭、前内后分水岭梗死分别为4、3、2例,伴内后、前内分水岭梗死各1例。(2)11例患者中,危险分层评分10~13分,中位数评分11分;术前NIHSS评分0~11分,中位数评分7分。(3)11例患者中,10例病变血管位于大脑中动脉,1例位于颈内动脉C7段;术前狭窄率70%~99%,中位数狭窄率86%;术前eTICI分级2a级7例,2b50级4例(存在远端血流缓慢);9例接受球囊扩张+自膨式支架置入,1例接受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1例行球囊扩张治疗;术后狭窄率10%~20%,中位数狭窄率15%;术后eTICI分级2c级3例,3级8例。(4)11例患者中,术后第1天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第3天新发脑梗死1例。完成术后90 d影像学随访患者8例,其中支架内再狭窄2例;术后90 d NIHSS评分0~20分,中位数评分2分;术后90 d mRS评分0~4分,中位数评分1分。mRS评分≤2分患者8例,未发生死亡事件。结论初步分析表明,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实施急性期血管内治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安全性有待继续观察。危险分层评分对高危患者的筛选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腔内治疗
进展性卒中
危险分层
Keywords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evere stenosis
Endovascular treatment
Progressive stroke
Risk stratification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刘浩林
白小欣
蔡军
彭株丽
陈锐聪
黎劭学
涂淮
梁奖灵
林悦佳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