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其中医对策——基于黄春林教授病证结合学术思想的临证思路 被引量:8
1
作者 吴禹池 许苑 +3 位作者 苏国彬 卢钊宇 邹川 黄春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3-706,共4页
终末期肾脏病伴随的消化道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临床问题之一。在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针对该问题进行从临床现象到病理生理,从现代医学到中医辨证的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医对策,指出临证遣方用药应... 终末期肾脏病伴随的消化道症状,是影响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临床问题之一。在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针对该问题进行从临床现象到病理生理,从现代医学到中医辨证的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中医对策,指出临证遣方用药应从抗炎、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动力、调整肠道菌群结构等环节着手结合辨证选药,既要解决临床症状,更要着眼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终末期肾脏病 消化道症状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春林教授谈膜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对策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禹池 许苑 +2 位作者 邹川 刘旭生 黄春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9-172,共4页
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激素/免疫抑制剂依赖、抵抗的患者。在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本文提出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丰富中医肾病专科理论。基于现代医学对肾病的深入认识... 膜性肾病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尤其是对激素/免疫抑制剂依赖、抵抗的患者。在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本文提出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思路和对策,从而丰富中医肾病专科理论。基于现代医学对肾病的深入认识和中医学辨证论治思维,黄老指出应重视祛邪,合理使用祛风湿中药,扶正则取补肾固精、健脾摄精、养肝益肾之法以助脏腑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黄春林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成药治疗IgA肾病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壮竹 林淑娴 刘旭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目的评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成药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医学网,中文数据库检... 目的评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成药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医学网,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1-04-25,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1-05-05。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提取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研究11个,对象627例,雷公藤多苷、黄葵胶囊在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疗效;火把花根片在降低IgA肾病患者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肌酐方面均较对照组显示了一定的优势;不良反应方面,在单独使用雷公藤多苷或雷公藤多苷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药物的研究中,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及女性月经紊乱。黄葵胶囊组个别患者出现腹胀。结论基于目前仅有的小样本低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暂无充分证据支持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成药在IgA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需要更多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剂 中成药 肾小球肾炎 IgA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春林教授运用中医药防治环孢素A肾毒性的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晓磊 文彬 +4 位作者 邹川 林启展 吴禹池 卢富华 刘旭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2-1147,共6页
环孢素A(CsA)急慢性肾毒性副作用明显,虽然其肾毒性呈剂量、浓度依赖性,然而CsA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时,仍有可能发生肾毒性。其主要的肾毒性就是肾纤维化,病变程度与肾功能恶化及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直接且有效的方法... 环孢素A(CsA)急慢性肾毒性副作用明显,虽然其肾毒性呈剂量、浓度依赖性,然而CsA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时,仍有可能发生肾毒性。其主要的肾毒性就是肾纤维化,病变程度与肾功能恶化及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直接且有效的方法防治。广东省名中医黄春林教授采用现代中医取象比类、审证求因的辨证思维,在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指导下,本文提出通过判断CsA的中医药物属性及其肾毒性发生机制,临床运用防己黄芪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治疗,以增强CsA血药浓度减少其用量,同时亦可防治CsA导致的肾纤维化,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对运用中医"病证结合、机理互参"的精准辨证理念治疗临床疑难肾病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春林 环孢素 肾纤维化 取象比类 审证求因 防己黄芪汤 五子衍宗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霓芝教授辨证治疗微小病变肾病经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吴东明 谈平 +2 位作者 董金莉 曾翠青 杨霓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7-1141,共5页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对激素敏感但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能对激素依赖或耐药,从而影响预后。MCD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腰痛"... 微小病变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又称类脂性肾病,是导致肾病综合征的最常见病理类型之一,对激素敏感但极易复发,反复发作后可能对激素依赖或耐药,从而影响预后。MCD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腰痛""癃闭"之范畴,其发病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MCD方面,杨霓芝教授有着深厚的造诣,使用中医药改善MCD患者中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疗效,配合激素治疗,可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病变肾病 水肿 中药 杨霓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5例伴血脂异常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宇 古炀晖 +2 位作者 程小红 刘旭生 邹川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血脂类型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525例IgA肾病患者的性别、基线年龄、基线病程、基线血压、高血压病史、血肌酐、eGFR、尿酸、24 h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 目的:探究不同血脂类型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525例IgA肾病患者的性别、基线年龄、基线病程、基线血压、高血压病史、血肌酐、eGFR、尿酸、24 h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血脂、Katafuchi半定量病理积分系统(包括小球积分、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等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血脂结果将患者分为血脂正常组、高胆固醇血症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低高密度脂蛋白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结果:高甘油三酯血症组的间质纤维化积分、小管萎缩积分、小管间质积分、血管壁增厚积分、血管积分、katafuchi总积分高于血脂正常组;其小球增殖积分低于高胆固醇血症组;而血管壁增厚积分高于高胆固醇血症组.结论:不同血脂异常类型的IgA肾病患者的病理损害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其中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对肾脏病理改变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血脂异常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旭生教授谈乙酰唑胺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中医治疗对策 被引量:3
7
作者 文彬 王晓磊 +4 位作者 邹川 林启展 吴禹池 卢富华 刘旭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32-1136,共5页
中医现代化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医的历史任务,要求现代专病中医不仅要改善临床证候,更要探索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从而改善预后。特别是面对一些临床少见病、危重病时,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刘旭生教授主张在... 中医现代化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医的历史任务,要求现代专病中医不仅要改善临床证候,更要探索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现代疾病,从而改善预后。特别是面对一些临床少见病、危重病时,如何运用中医药治疗,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刘旭生教授主张在"精准辨证"学术思想的指导下,运用"病证结合、机理互参"的现代中医辨病方法来认识和治疗乙酰唑胺导致的急性肾损伤,获得了很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旭生 精准辨证 乙酰唑胺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大黄复方灌肠对慢性肾脏病5期(非透析)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2
8
作者 邹川 吴禹池 +3 位作者 罗丽 罗强 卢钊宇 刘旭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09-1311,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灌肠对CKD5非透析期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纠正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设计方法,按照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平衡基线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按照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临床指南给予规范的基... 目的:评价中药复方灌肠对CKD5非透析期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的纠正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设计方法,按照患者治疗意愿进行分组,平衡基线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入组患者按照慢性肾衰非透析期临床指南给予规范的基础治疗,灌肠治疗组给予中药灌肠治疗,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功能、临床症状、肾功能变化。结果:总共纳入合格病例37例,灌肠组20例,对照组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原发病、肾功能等各项基线指标均衡。经治疗后,灌肠治疗组的大肠杆菌菌落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减少(P<0.01);灌肠治疗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均明显增加(P<0.01)。灌肠治疗组的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5);灌肠治疗组的内毒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中药复方灌肠对CKD5非透析期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功能紊乱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为进一步探讨经结肠靶向给药延缓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新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大黄复方灌肠 CKD5非透析期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屏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草制剂对慢性肾脏病3期和4期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高燕翔 郭颖梅 +2 位作者 朱德礼 何仕仁 刘旭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3900-3902,3905,共4页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AS 9.1统计学软件产生伪随机数列(种子数为20120604),将4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7例男性,平均年龄为(52.7±10.4)岁〕随机分配至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SAS 9.1统计学软件产生伪随机数列(种子数为20120604),将48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27例男性,平均年龄为(52.7±10.4)岁〕随机分配至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研究组给予低蛋白饮食+百令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低蛋白饮食+开同片治疗,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包括利尿、控制血压、调节钙磷代谢、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观全面评价量表(SGA)评分等级、人体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血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清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胆固醇(T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GA评分等级、人体测量指标、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A、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草制剂能够升高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的血清PA和IGF-1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百令胶囊 慢性肾脏病3、4期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微生态探索“补脾益肾”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思路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吉春兰 卓若君 +4 位作者 吴禹池 卢钊宇 刘旭生 黄春林 邹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7期1192-1198,共7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发病率、患病率已呈上升趋势,成为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指标因素之一是患者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现代中医学家认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为脾肾亏虚,治疗大法为健脾补肾。而脾居中焦,具有运化抗邪之功能,这种运化抗邪的功能与肠道菌群对机体代谢、免疫等功能极其相似,后者可能是脾生理功能的生物学基础之一。本文从现代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的角度系统阐述了从中医"脾"论治慢性肾脏病(CKD)的现代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脾胃的联系:中医"脾"生理功能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可能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影响有关;2.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与慢性肾脏病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其肠道微生态也发生紊乱,从而产生蛋白结合毒素,影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愈后,基于此对CKD进行防治是现在研究的热点;3.慢性肾脏病从脾胃论治的源流和现状:慢性肾脏病迁延日久,损耗人体正气,属于慢性疾病中虚劳性疾病的一种,脾虚是其核心病机之一,因此健脾法应该贯穿治疗的始终。且在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理论,提出了基于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中医理论 肠道菌群 从脾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饮食记录法与纸质3d饮食记录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管理依从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显龙 刘旭生 +6 位作者 傅立哲 唐芳 张鼎君 王凌澜 夏冰清 董陈娣 吴一帆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09-1914,共6页
背景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证据表明营养管理是CKD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但患者的依从性是管理难点,远程管理或可提高依从性,但其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比较远程饮食记录法与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对CKD患者营... 背景慢性肾脏病(CKD)及其并发症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有证据表明营养管理是CKD的良好辅助治疗手段,但患者的依从性是管理难点,远程管理或可提高依从性,但其效果尚不明确。目的比较远程饮食记录法与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对CKD患者营养管理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11-01至2018-12-31于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CKD 3~5期非透析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远程组和纸质组,其中远程组43例,纸质组48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及营养管理,远程组应用远程系统随访并记录3 d饮食;纸质组采用面对面随访,纸质作业记录3 d饮食。观察时间48周,每4周随访1次,共12个随访时间点。对比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的依从性指标,包括基于饮食作业计算的蛋白摄入量(饮食作业-DPI)、基于总氮排出量蛋白相当量(nPNA)计算的蛋白摄入量(nPNA-DPI)、基于饮食作业计算的热量摄入量(饮食作业-DEI)。结果混合线性模型结果显示,分组情况、随访时间点是饮食作业-DPI及nPNA-DPI的影响因素(饮食作业-DPI:F_(分组)=58.046,P<0.001;F_(随访时间)=22.236,P<0.001;nPNA-DPI:F_(分组)=95.096,P<0.001;F_(随访时间)=14.420,P<0.001);分组情况是饮食作业-DEI的影响因素(F_(分组)=234.715,P<0.001)。远程组第9、12随访时间点nPNA-DPI低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2,P=0.035;t=-2.191,P=0.031);远程组第6随访时间点饮食作业-DPI合格率高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9,P=0.024);远程组第3、6、12随访时间点nPNA-DPI合格率高于纸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7,P=0.038;χ^(2)=6.889,P=0.009;χ^(2)=6.920,P=0.009);两组第12随访时间点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腰臀比、身体总水分、去脂体质量、上臂围、上臂肌围及血红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远程或纸质3 d饮食记录法均可以优化CKD患者蛋白质及热量的摄入;一些随访时间点,远程随访优于纸质记录及线下随访,提示结合目前移动医疗的新进展进行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慢病管理 营养管理 三日饮食日记 远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细菌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在肾脏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禹池 吉春兰 +3 位作者 卢钊宇 林启展 刘旭生 邹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4-857,共4页
近年来,随着对“肠-肾轴”和尿毒索的研究深入,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一种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 disease,cKD)预后的尿毒素,成为肾脏病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细菌代谢产物 三甲胺 肠道 氧化 OXIDE 尿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路感染全球多学科诊断标准共识》解读
13
作者 梁国芬 杨振华 +6 位作者 王奕博 何凯羽 张腊 刘旭生 古月瑜 秦新东 苏国彬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8期2777-2785,共9页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的临床诊疗,长期面临诊疗路径标准化不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复发率居高不下的挑战。如何优化尿路感染的分级诊疗路径、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并降低复发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现有尿路感...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的临床诊疗,长期面临诊疗路径标准化不足、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及复发率居高不下的挑战。如何优化尿路感染的分级诊疗路径、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并降低复发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问题。现有尿路感染诊断标准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严重影响临床及研究的可比性与证据整合。为解决以上问题,近期由国际多学科专家,经过3轮德尔菲法形成《尿路感染全球多学科诊断标准共识》。该共识突破传统分类框架,创新性地建立包含局部症状体征、全身炎症反应、脓尿定量分析及尿培养结果的四维量化评分体系,依评分阈值建立阶梯式尿路诊断分层标准。本文结合共识相关重点引用文献,详细解读共识中尿路感染诊断核心指标选择及阈值确立的依据,重点解析该共识在本土化实践中的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该共识为规范尿路感染的临床诊疗提供统一规范,通过标准化诊断流程提高临床研究的同质性,促进UTI药物研发规范化与合理使用抗生素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感染 全球多学科诊断标准共识 本土化实践 诊断流程 临床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