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囊性脑坏死的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谢海涛 谢学敏 +3 位作者 隋立森 伍犹梁 余佳彬 韩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囊性脑坏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鼻咽癌放射性脑坏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坏死主要累及颞叶,且合并囊性坏死;...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囊性脑坏死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策略、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囊性鼻咽癌放射性脑坏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疗效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坏死主要累及颞叶,且合并囊性坏死;囊性变中,行Ommaya囊植入术4例,其中2例行双侧植入;开颅手术清除坏死4例,3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2例死亡,且死因均为吸入性肺炎,余6例长期生存;术后KPS评分(75±14)较术前(61±12)有改善(P <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囊性脑坏死患者,除了传统开放外科手术治疗外,还可以根据坏死特点以及患者自身具体状态选择Ommaya囊植入这一微创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性囊性脑坏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microRNA-128路径
2
作者 黄涛 张志强 +4 位作者 余磊 谢才军 祝栋安 彭子壮 陈捷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28在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鉴定大鼠BMSCs,应用反义寡居核苷酸转染技术(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croRNA-128 inhibit... 目的研究microRNA-128在丹参制剂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wal cells,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鉴定大鼠BMSCs,应用反义寡居核苷酸转染技术(Lipofectamin 2000)转染microRNA-128 inhibitors于BMSCs;取转染和未转染的BMSCs,待细胞增殖到60%~70%融合时进行预诱导分化,预诱导24h后,进行诱导分化;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未诱导组(A组),丹参制剂诱导组(B组),转染未诱导组(C组),转染诱导组(D组)。流式细胞术鉴定BMSCs;qPCR检测microRNA-128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巢蛋白(Nestin)、微管蛋白(β3-tubulin)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蛋白表达。结果BMSCs流式细胞检测CD29和CD90双阳性率达99.17%,CD11b和CD45双阴性率达99.21%;丹参制剂诱导及microRNA-128 inhibitors转染后,细胞microRNA-12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与未诱导组,转染与未转染组比较,NSE、Nestin和β3-tubul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丹参制剂能够抑制BMSCs的microRNA-128表达,进而影响BMSCs神经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促进B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制剂 骨髓基质细胞 microRNA-128 神经元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损伤对移植人胚神经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影响
3
作者 张泽舜 万虹 +3 位作者 历俊华 翟晶 韩富 王忠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FPI)后对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人胎儿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SD大鼠制作FPI模型,于伤后2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5’溴脱氧脲嘧啶(Br... 目的探讨大鼠脑液压冲击伤(FPI)后对植入的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存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人胎儿大脑皮层细胞,体外培养获得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免疫荧光染色;SD大鼠制作FPI模型,于伤后24h在损伤区移植标有5’溴脱氧脲嘧啶(BrdU)的HNSCs,1周和4周后处死大鼠,邻片行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 2)和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双染。结果HNSCs移植后1周可见BrdU阳性细胞向周围迁移,且BrdU/MAP 2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GFAP双阳性细胞;移植后4周BrdU阳性细胞迁移的范围更广,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脉络丛和微血管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r dU/GFAP双阳性细胞多于BrdU/MAP 2双阳性细胞。结论HNSCs能存活于损伤区域,移植后逐渐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且易被内皮吞噬细胞吞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冲击伤(FPI) 神经干细胞(NSC)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周晓露 王健 +1 位作者 王祚克 谢学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14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西医基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类中药治疗)和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各7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TXB2)、一氧化氮(NO)、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心悸、腹肋胀满善太息、失眠多梦、气短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T-1、TXB2、NO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ET-1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疏肝理气法治疗冠心病患者能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候、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疏肝理气法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及其表面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涛 徐如祥 +5 位作者 姜晓丹 韩富 张志强 谢才军 杜谋选 邹雨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层,分别以本实验室BMSCs专用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多次换液得到较纯的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检测和鉴定。方法:取大鼠长骨中的骨髓组织,以淋巴分离液梯度离心获得有核细胞层,分别以本实验室BMSCs专用培养基接种培养,经多次换液得到较纯的BMSCs,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选择CD44、CD31、CD45、CD29、CD34及flk1,应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表面抗原标志进行检测。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发现,接种后的24 h内,有核细胞(包含骨髓基质细胞)开始贴壁,4 ̄7 d,贴壁细胞出现明显分裂增殖,10 ̄14 d细胞增殖旺盛,可见明显的细胞克隆团,贴壁牢靠。20 d左右,在本实验室专用BMSCs培养基培养下,绝大多数细胞逐渐分化呈梭形、三角形或多角形,核为圆形或类圆形、居中,这些细胞发出的突起逐渐生长延伸并彼此相连,形态学上具有神经系细胞的明显特征。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所培养的BMSCs为:CD34-、CD45-、CD31-、flk1-、CD29+、CD44+,与文献报道一致。结论:所采用的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便可行,所获得的细胞其表型特征与文献报道一致,确为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培养 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氙CT指导脑血运重建术治疗症状性前循环动脉狭窄及闭塞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颖彬 许文静 +1 位作者 张燕婷 白小欣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血运重建术前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8例、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例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技术在脑血运重建术前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8例、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1例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对比术前与术后2周内氙CT检测的局部脑血流量(r CBF)及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1)12例术前靶血管远端血流灌注异常患者平均r CBF值为(30±10)ml/(100 g·min),术后为(32±14)ml/(100 g·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3例术前靶血管远端血流灌注正常患者平均r CBF值为(48±6)ml/(100 g·min),术后平均r CBF值为(50±7)ml/(100 g·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mRS评分改善8例,稳定7例。15例患者术后mRS评分为[1(0,3)]分,与术前[3(1,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血运重建术可改善术前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症状性前循环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靶血管远端局部脑血流灌注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而术前氙CT脑血流灌注成像灌注异常可能较灌注正常患者获益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脑动脉闭塞 氙CT 血流灌注成像 脑血运重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防治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捷晗 叶巧瑜 陈梦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53-20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防治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实验的9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SPSS 19.0软件产生随机种子法确定随机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予单纯的吴茱萸热敷,即常规术前床上解便训...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防治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实验的9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SPSS 19.0软件产生随机种子法确定随机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予单纯的吴茱萸热敷,即常规术前床上解便训练,术后开始予吴茱萸热敷腹部;试验组48例,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在对照组吴茱萸热敷的基础上,选择大肠经与胃经最旺盛的交汇点06:45-07:20这段时间内对腹部的天枢、关元、气海、中脘穴进行吴茱萸热熨,待温度适宜时热敷于背部大肠腧,整个过程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通过观察7 d内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及患者灌肠的情况,统计两组防治便秘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对于脑肿瘤术后便秘的防治有效率为81.3%,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7%(X^2=6.658,P=0.0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7 d内的灌肠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06,P=0.04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法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脑肿瘤术后 择时选穴 吴茱萸热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BBL分子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牟永告 谢海涛 +7 位作者 彭辉 王振宁 魏大年 张湘衡 赛克 邓星海 张冠华 陈忠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42-2346,共5页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CD137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3例脑组织标本未见4-1BBL表达。82例... 目的:探讨共刺激分子4-1BBL(CD137L)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BBL在82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正常3例脑组织标本未见4-1BBL表达。82例胶质瘤标本31例4-1BBL阳性,阳性表达率为37.8%。统计学提示组织标本中4-1BBL表达与病理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有关(P<0.05),4-1BBL阳性患者生存期更长(P<0.05)。结论:4-1BBL在部分胶质瘤组织中有表达,其表达对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1BB配体 神经胶质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温盒穴位艾灸治疗颅脑术后尿潴留效果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春姣 段运玉 陈捷晗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保温盒穴位艾灸治疗颅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颅脑术后尿潴留患者取腹部神阙、中极和足底涌泉穴,分别于皮肤穴位处铺双层治疗巾并置保温盒艾条灸15~20min。结果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3%。结论保... 目的探讨保温盒穴位艾灸治疗颅脑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颅脑术后尿潴留患者取腹部神阙、中极和足底涌泉穴,分别于皮肤穴位处铺双层治疗巾并置保温盒艾条灸15~20min。结果显效3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3%。结论保温盒穴位艾灸治疗颅脑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可减少尿路感染及患者痛苦,且操作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潴留 颅脑手术 艾条 保温盒 神阙穴 中极穴 涌泉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热敷治疗脑积水术后腹胀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灿辉 周春姣 +1 位作者 李莉 张广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41-2042,共2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敷脐部对脑积水术后腹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积水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吴茱萸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吴茱萸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效果观察表明,早期运用吴茱萸热敷脐部缓解患者腹胀的...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敷脐部对脑积水术后腹胀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积水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吴茱萸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3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吴茱萸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效果观察表明,早期运用吴茱萸热敷脐部缓解患者腹胀的有效率为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3%(P<0.05)。结论:早期应用中医传统技术吴茱萸热敷脐部,可有效改善脑积水术后患者的腹胀,改善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热敷 脑积水术后 腹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23-H_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良 毛伯镛 +1 位作者 张尚福 成娘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m23H1单克隆抗体对52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78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的发... 目的:探讨nm23H1基因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发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nm23H1单克隆抗体对52例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78例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结果:在肺癌中,nm23H1蛋白表达与脑转移瘤的发生有关(P<005);而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原发肿瘤中nm23H1表达下降对脑转移瘤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检测肺癌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预测肺癌脑转移的指标之一;但可能对预测脑转移瘤预后没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继发性 NM23-H1蛋白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春姣 欧瑞兰 汪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29-729,共1页
关键词 外伤性颅内出血 护理 CT 诊断 治疗 相关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椎动脉亚急性闭塞性卒中患者一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明哲 乔寒子 +2 位作者 吴光亮 李国铭 王以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2,共4页
血管内治疗是快速恢复颅内闭塞动脉支配区域的血流灌注、拯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开通亚急性闭塞椎动脉,进而成功挽救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探索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颅内... 血管内治疗是快速恢复颅内闭塞动脉支配区域的血流灌注、拯救缺血半暗带的有效方式。笔者回顾性分析了1例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开通亚急性闭塞椎动脉,进而成功挽救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探索药物涂层球囊扩张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潜在适应证、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椎动脉亚急性闭塞 进展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沈有碧 郑都 +2 位作者 黄涛 薛道金 彭子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五苓散+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以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 目的观察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以及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脑转移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五苓散+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脱水、激素治疗,以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脑水肿改善程度、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指标,观察五苓散治疗脑转移瘤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治疗组的中医症候评分、NIHSS评分、脑水肿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清VEG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五苓散结合西医治疗可减轻脑转移瘤患者的脑水肿,并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减轻脑水肿的作用机制考虑与降低血清VEGF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脑水肿 五苓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