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 被引量:3
1
作者 薛长山 秦德芳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0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28例经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28例经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神经鞘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其中肿瘤位于颈段13例,胸段10例,腰骶段5例。28例病例中行半椎板切除术20例,全椎板切除8例,所有病例肿瘤均完全切除,术中无脊髓神经损伤。2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缓解,神经功能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无影像学复发。8例全椎板切除术患者进行椎管内固定,内固定稳定。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见椎体滑脱、失稳征象。结论后路椎板切除入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手术全切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可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提高手术疗效。半椎板切除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性小,有利于脊柱稳定,所以对肿瘤较小且位于脊髓一侧时应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肿瘤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手术 椎板切除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抢救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 被引量:4
2
作者 薛长山 秦德芳 《临床误诊误治》 2010年第5期454-455,共2页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对12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根据梗死范围行患侧额颞顶枕部标准外伤大骨瓣,形成12-15 cm骨瓣,于骨窗缘悬吊硬膜,去除骨瓣,...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对12例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根据梗死范围行患侧额颞顶枕部标准外伤大骨瓣,形成12-15 cm骨瓣,于骨窗缘悬吊硬膜,去除骨瓣,放射状剪开硬膜,沿脑沟或脑表面血管边缘撕开蛛网膜数处,不做内减压,将颞肌顶端与硬膜边缘相缝,使颞肌覆盖于脑组织表面,常规依次缝合切口。结果本组术后恢复良好1例,遗留中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4例,死亡2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是抢救大面积脑梗死所致小脑幕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并发症 脑疝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T-Ⅲ等凝血功能指标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薛长山 秦德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0期51-52,共2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采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出血后12、24、48、72 h时的空腹手肘静脉血样,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统...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88例脑出血患者,依据患者首次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采集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出血后12、24、48、72 h时的空腹手肘静脉血样,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变化以及病情转归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后48、72 h检测得到的抗凝血酶Ⅲ(AT-Ⅲ)的下降幅度和D-二聚体(D-D)、内皮素-1(ET-1)以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好转16例、残疾18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7例;对照组分别为36、5、1、0例。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对于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判断有独特的临床价值。临床可以通过凝血功检测判断患者预后,凝血功能指标变化较大者可以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凝血功能检测 预后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