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迭代算法低剂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被引量:16
1
作者 肖梦强 张萌 +3 位作者 刘金丰 周桂忠 雷鸣 徐旺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分别为100mAs、50 mAs、30mAs、20mAs,E组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0... 目的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分别为100mAs、50 mAs、30mAs、20mAs,E组管电压为80kV、管电流为100mAs。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AIDR 3D和FBP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各组图像的噪声、SNR及CNR。并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2为诊断可接受图像质量,比较各组图像椎间盘突出的显示能力。结果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采用AIDR 3D重建的图像噪声、SNR、CNR及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方面均优于FBP。同一重建技术条件下,随辐射剂量减低,噪声升高、SNR和椎间盘突出显示能力降低;除采用AIDR 3D的50mAs组CNR略低于30mAs组外,其余各组随剂量减低,CNR降低;同一剂量下两种重建技术采用降低管电流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降低管电压的方式。结论采用AIDR 3D重建方法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间盘移位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韦丹 赵静 +5 位作者 党超 谢炎钊 谢定祥 杨旭峰 陈红兵 江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一站式CT灌注成像(CTP)及治疗前后临床影像资料,明确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纳入CT/MRI随访证实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女=21:18,平均年龄65岁,平均起病时间8.4 h),所有患者均随访9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一站式CT灌注成像(CTP)及治疗前后临床影像资料,明确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纳入CT/MRI随访证实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女=21:18,平均年龄65岁,平均起病时间8.4 h),所有患者均随访90天获取其mRS评分(平均2.8分)。对上述患者行320排螺旋CT一站式CTP[非增强CT(NCCT)-CT血管成像(CTA)-CTP]扫描,对NCCT图像行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评分,经后处理获得脑血管图,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体积以及其相应比值,并获得CTP各灌注参数图[CBF,CBV,MTT,TTP,延迟达峰时间(Delay-TTP)]。将大小一致的感兴趣区分别放置在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其相应对侧脑实质,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39例患者中,20例预后良好(mRS≤2)。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缺血半暗带MTT及相应区域Delay-TTP与随访90天mRS评分成明显正相关(P≤0.04);而治疗后ASPECTS评分及梗死核心区CBF值与90 d mRS评分成明显负相关(P<0.05)。进一步两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后NIHSS、治疗后ASPECTS、CTP示梗死核心区体积及梗死核心CBF值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ROC分析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对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着最高的诊断效能(AUC为0.90),其中敏感度、特异度及拐点值分别为79%,85%和4.5;而梗死核心区CBF具有最佳的特异度(89%),治疗后ASPECTS评分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最高的敏感度(9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区体积、CBF、治疗前后NIHSS及治疗后ASPECTS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相比较NIHSS评分,梗死核心区CBF对于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有着更高的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SS ASPECTS CT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