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的循证实践
1
作者 宋嘉婷 廖若彤 +4 位作者 高倩 廖淳 马丁 李静 章志霞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根据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将成人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促进证据向临床转化。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专家建议、临床情境及... 目的:根据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将成人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的证据应用于临床,并评价其应用效果,以促进证据向临床转化。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有关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专家建议、临床情境及利益相关者意见筛选证据;从证据应用的方法、层次、类型3个方面制订临床转化的实施策略;2024年4月—9月采用阶梯设计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5个肿瘤相关科室作为研究场所,比较循证实践前后癌因性疲乏非药物管理措施执行率的差异,根据患者收治特点分类,比较循证实践前后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循证实践,癌因性疲乏发生率由51.4%下降至49.1%,药物治疗的CRF患者由68.4%降至34.8%,治疗相关其他不良反应交叉发生率、非药物管理措施执行率均优于循证实践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tetler研究应用模式为概念框架的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非药物预防与管理循证实践可促进护士规范执行癌因性疲乏预防与管理措施,降低癌因性疲乏发生率,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非药物预防方案以改善癌因性疲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癌因性疲乏 非药物预防与管理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华 黄健萍 +2 位作者 林芳 黄丽云 杜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7期1325-1326,共2页
目的:调查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孕产... 目的:调查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14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领域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孕产史、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生活卫生习惯是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盆腔炎可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应加强对未生育患者的干预,降低复发率。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以及减轻其经济负担可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生存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小丹 郭红燕 李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根据初次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为初级预防组(n=49)和次级预防组(n=27),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需要补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化疗周期延迟发生率等。结果第一、二疗程中,初级预防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49)、6.1%(3/49),明显低于次级预防组发生率66.7%(18/27)、37.0%(10/27)(Z=-6.569,P=0.000;Z=-4.338,P=0.000)。在第三~六疗程中,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938,P=0.348;Z=-0.145,P=0.884;Z=-1.069,P=0.285;Z=-0.027,P=0.978)。化疗结束后初级预防组9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补充rhG-CSF,发生率18.4%(9/49),次级预防组22例,发生率81.5%(2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00)。初级预防组2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重复住院,发生率4.1%(2/49),次级预防组7例,发生率25.9%(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4)。初级预防组1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发生率2.0%(1/49),次级预防组5例,发生率18.5%(5/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过程中初级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显著降低第一、二疗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保证化疗周期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黄水蜜热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妙珍 李桂珍 黄丽云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8期64-65,共2页
将 1 1 5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5 5例 )及对照组 (6 0例 ) ,两组均按盆腔炎常规护理 ,给予中药内服 ,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复方毛冬青保留灌肠加下腹部微波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四黄水蜜热敷下腹部。结果两组痊愈率比较 ... 将 1 1 5例慢性盆腔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5 5例 )及对照组 (6 0例 ) ,两组均按盆腔炎常规护理 ,给予中药内服 ,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复方毛冬青保留灌肠加下腹部微波治疗。观察组同时采用四黄水蜜热敷下腹部。结果两组痊愈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5 .6 95 ,P <0 .0 5 )。提示四黄水蜜热敷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植物 药用 热敷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康复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秀兰 钟文珍 +4 位作者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姜丽 张泓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4-421,共8页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多,但是缺乏远期疗效追踪。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复治疗后3年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盆底康复中心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的279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健康宣教并嘱回家每天坚持Kegel运动20 min。根据接受治疗情况分为3组:A组(n=94),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B组(n=99),接受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n=86),只进行盆底功能检查,未接受盆底治疗。盆底功能检查包括盆底电生理检测、盆腔脏器脱垂定量检查(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tive examination,POP-Q)和压力性尿失禁严重程度评估。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2、3年进行回访(共5次),随访内容包括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UI Short Form,ICI-Q-SF)和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43人返院,其中A组返院21人(A_(返院)组),B组返院22人(B_(返院)组),对2组进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和POP-Q。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患者的漏尿率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其漏尿复发率在治疗后2至3年趋于稳定;A组治疗后的I-QOL评分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2、3年ICI-Q-SF评分均是A组<B组<C组(均P<0.05);产次对治疗后I-QOL和ICI-Q-SF评分及漏尿率有显著影响(P<0.05)。返院再次评估结果表明: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阴道前壁(Aa点)脱垂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小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和B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盆底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3年大于B_(返院)组(P<0.05);A_(返院)组治疗结束时和治疗后3年肌电位均高于B_(返院)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电针治疗相较于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更显著、远期疗效更稳定,且能明显提高女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盆底电刺激 盆底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Kegel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皮素基因中Wnt/β-catenin通路调控元件分析及在卵巢癌细胞中启动子区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侯建峰 吴小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分析人间皮素基因启动子区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LEF)结合位点,鉴定间皮素基因在卵巢癌细胞表达相关核心启动子区。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分析人间皮素基因启动子区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转录因子T细胞因子/淋巴细胞增强因子(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TCF/LEF)结合位点,鉴定间皮素基因在卵巢癌细胞表达相关核心启动子区。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间皮素基因启动子区域内可能的TCF/LE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克隆人间皮素基因5'端附近1 764 bp启动子序列,对该片段做5'端的不同截短,克隆至p 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分别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3-AO,双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不同启动子片段活性。结果人间皮素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多个潜在的TCF/LEF结合位点。成功克隆扩增间皮素基因启动子区-1456~+308、-164~+308、+47~+308三个片段,经测序证明无误,构建p GL3载体。转染SKOV-3与3-AO细胞后,双荧光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显示-1456~+308与-164~+308片段在两个细胞系中均有较高启动活性,+47~+308片段活性较前两者显著下降(P均<0. 01)。结论含有TCF/LEF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164~+47序列是卵巢癌中间皮素基因表达的核心启动子区,为进一步观察卵巢癌中间皮素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间皮素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