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冠脉搭桥术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病机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侃 朱玮 +3 位作者 彭勃 李俊哲 林冬群 林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115-411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痰阻心脉证及心气亏虚证较非体外循环CABG组为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痰阻心脉、心气亏虚等各证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并非导致血瘀、阳虚及血虚的因素,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虚者为心气亏虚,实者为内生痰浊。至术后1周左右,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逐渐减轻,此时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术后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体外循环 中医病机 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心肌造影结合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顿抑状态犬心肌微循环与收缩功能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鹏涛 沈嫱 +2 位作者 杨乐平 黄伯湘 陈其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造影技术(RT-MC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不同顿抑状态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微循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影像可视化角度探讨顿抑心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 目的:应用实时心肌造影技术(RT-MCE)和斑点追踪技术(STI),研究不同顿抑状态心肌的收缩功能和微循环的变化及相互关系,从影像可视化角度探讨顿抑心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制作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后再灌注犬心肌顿抑模型,分为短顿抑组(阻断15min)、长顿抑组(阻断45min)和假手术组(不阻断),分别于阻断前、再灌注即刻、再灌注10、30、60、90、120min进行MCE和STI检查。实验结束后,心肌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再灌注即刻,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的径向应变和A·β均低于基础状态及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长顿抑组和短顿抑组缺血心肌A·β值较再灌注即刻时增高;至再灌注后30min,径向应变峰值进一步降低,再灌注60、90、120min,径向应变峰值有所恢复。再灌注120min时缺血心肌A·β值和径向应变峰值仍低于基础状态和假手术组。缺血心肌血流量(Y)与径向应变(X)呈线性关系,可拟合直线方程,其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为Y=0.443+49.64 X,r=0.80,R2=0.64,P=0.031(长顿抑组);Y=-2.184+65.88 X,r=0.78,R2=0.60,P=0.039(短顿抑组)。结论:STI能够反映心肌微循环血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心肌造影 斑点追踪技术 顿抑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瓣在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应用2例
3
作者 郑远 岑坚正 陈寄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268-3269,共2页
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方式报道较多,各有优缺点,广东省人民医院近期使用机械瓣膜重建右室流出道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右室流出道重建 先天性心脏病 机械瓣 广东省人民医院 应用 瓣膜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