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膝骨关节炎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的专家调查问卷及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1 位作者 梁桂洪 肖萧 罗明辉 陈红云 郭达 潘建科 韩燕鸿 黄和涛 赵金龙 赵第 梁伟雄 刘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11-3317,共7页
目的针对膝骨关节炎(KOA)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专家共识意见。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及第1轮"膝骨关节炎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专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8月岭南微创... 目的针对膝骨关节炎(KOA)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形成专家共识意见。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在前期文献研究及第1轮"膝骨关节炎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专家问卷的基础上,结合2018年8月岭南微创关节论坛及2018年11月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专家组的专家建议,编制第2轮专家问卷;对国内骨伤科尤其关节专科的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受访专家的积极性与专业水平均相对较高,分布地区广泛,具有代表性。(2)问卷调查各项条目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均相对较高;KOA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优选条目依次为:①减重;②外伤后及早治疗;③自我行为疗法干预;④防外邪;⑤关节功能训练;⑥改变负重力线;⑦其他:健康宣教、四季调摄、生活起居干预、膳食指导、方药及运动干预等。结论采用医学循证结合德尔菲法能够较好的总结本领域专家对KOA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及中医健康管理的意见,为后续诊治方案优化及慢病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方式干预 中医健康管理 膝骨关节炎(KOA) 专家调查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量表译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优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3
2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1 位作者 梁桂洪 肖萧 罗明辉 陈红云 潘建科 赵金龙 赵第 黄和涛 韩燕鸿 欧爱华 梁伟雄 刘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2-2099,共8页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注,是当前中医临证与效应评析至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PRO的定义及溯源、PRO的测评要点和价值、PRO量表的评译和泛文化编制、中医临床效应测评及PRO量表的应用、PRO量表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PRO国外量表的引进及特性考评、中医PRO量表研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医特色PRO量表研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结局评价 量表译评 量表建构 中医临床实践 模式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卓勋 黄斌 +2 位作者 郑燕霞 许尤佳 杨京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182-2187,共6页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参照当前国家政策形势,结合自身对儿童体质研究的体会,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在特定地域内尝试探索认同度较高的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法,再进一步探索体质辨识指导下的体质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医 体质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候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旭生 刘兴烈 +12 位作者 黄荣华 刘敏雯 周赫 黄笑芝 江勋源 黄咏菁 卢富华 朱峰 钟世杰 陈延 吴伟鸿 高渝峰 林秋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分析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 目的:分析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探讨其不同证候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依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的病例四诊资料,经过动态聚类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合中医辨证,获得每一个患者所属的中医证候分型,比较群体特征的证候类型构成及其相关关系。结果:①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内蕴、气血两虚、脾胃虚寒、肾阳不足、心脾两虚、痰火扰心、肝肾不足、大肠结热;其虚证比例占61.9%,而湿热内蕴在各证候中出现频率最高,为17.9%。②男女患者均以湿热内蕴的比例最高;心脾两虚、脾胃虚寒、肝肾不足3种证型男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火扰心、肾阳不足、大肠结热、气血两虚、湿热内蕴5种证型男女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型随特定年龄段表现为较复杂的分布规律。结论:本结果初步揭示环境铅暴露人群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基本为中医辨证驱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铅暴露人群 中医证候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2021) 被引量:55
5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杨丽虹 苏佩玲 包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659,共13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膜性 特发性膜性肾病 中医学 中医药疗法 循证实践 诊疗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中医证候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许苑 刘同换 +2 位作者 何志仁 卢富华 刘旭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7期1209-1213,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规律、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对1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男性117例,占65%;40岁以上患者占73.33%;...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规律、中医证候特点,指导临床经验性用药。方法:对18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0例患者中,男性117例,占65%;40岁以上患者占73.33%;膜性肾病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40%;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的致病菌,占51.7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三代头孢、喹诺酮类抗生素居中;中医证候中气虚痰湿内阻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5.56%,其次是痰热阻肺证17.78%,风邪犯肺证13.33%,气虚痰热内阻证9.45%,气虚血瘀水停证8.89%;虚实夹杂证占59.45%,且以气虚为主。结论:中老年男性、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几率高;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抗生素选择应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三代头孢类为主;中医证候以气虚痰湿内阻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肺部感染 病原菌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专家问卷调查和结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3 位作者 梁桂洪 肖萧 罗明辉 潘建科 韩燕鸿 黄和涛 赵金龙 徐南俊 周光辉 张献泉 梁伟雄 欧爱华 刘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986-2991,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人的全生命周期均应关注骨骼健康,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意义。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评估研究相对欠缺或不足。目的针对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进行专家问... 背景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人的全生命周期均应关注骨骼健康,及早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意义。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评估研究相对欠缺或不足。目的针对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形成专家共识意见。方法2021年10月—2022年9月,采取德尔菲法,在既往文献梳理以及第一轮“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调查问卷”基础上,结合2021年12月首届岭南骨与关节疾病学术会议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骨关节退变与损伤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等专家建议,对第二轮专家问卷进行编制优化;对岭南地区骨伤科专家予以征询意见,并对调研结果数据分析统计。结果在岭南地区选择192位具有扎实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理论知识和临床诊治技能的专家。受访专家从事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临床康复学等,覆盖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等;其中男性专家115位、女性专家77位,正高级职称31位、副高级职称76位、中级职称85位,开展本专业时间跨度均≥6年。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平均权威系数为(0.81±0.04)。调研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以及意见协调程度比较高,即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条目的样本均数与变异系数“畸形驼背”为(88.93±13.46,15.14%),“全身骨痛”为(89.45±14.56,16.28%),“近5年发生过骨折”为(85.68±17.44,20.36%),“腰背疼痛”为(84.51±15.27,18.07%),“变矮身高”为(82.94±16.14,19.46%),“关节重着”为(80.21±14.43,17.99%),“身体困重”为(76.17±17.22,22.60%),“倦怠”为(75.26±14.69,19.52%),“齿摇发脱”为(74.87±15.87,变异系数21.20%)等。结论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专家问卷调研专家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均较佳,且分布区域较广,有着较好的代表性。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的中医症状优选条目依次为:“畸形驼背”“全身骨痛”“近5年发生过骨折”“腰背疼痛”“变矮身高”“关节重着”“身体困重”“倦怠”“齿摇发脱”等。采取德尔菲法可以较好地总结本领域专家对岭南地区骨质疏松高危人群中医症状评估的建议,为后续疾病早期诊断以及评估量表研制提供合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 岭南地区 调查和问卷 中医症状评估 德尔菲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儿科急症经验采撷
8
作者 胡彬文 许楷斯 杨京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491-2493,共3页
介绍广东省名老中医罗笑容教授在小儿急症治疗方面的学术见解与风格。善用经方止咳喘‘自拟效方治肠炎,巧用颗粒增依从,针药并用见奇效,药食同源重培土,内药外用止腹痛。
关键词 名老中医 罗笑容 岭南医学 儿科急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反应:一项两中心多设备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贾子琪 林耿斌 +6 位作者 袁文静 张汉良 崔亮 林韵颖 刘岘 吴元魁 陈维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1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心1,n=142)和广东省中医院(中心2,n=61)共203例LARC患者,每位...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患者新辅助放化疗(nCRT)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0月—2024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心1,n=142)和广东省中医院(中心2,n=61)共203例LARC患者,每位患者nCRT后的高分辨MRI检查于以上2个中心、4种不同机型的3.0T MR设备上完成。两名放射医生对nCRT后的T_(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全瘤病灶进行感兴趣体积的勾画并提取组学特征。将中心1患者按4∶1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n=113)和内部验证集(n=29),中心2的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测试集。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进行降维,采用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及高斯过程共5种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出模型性能最好的分类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pCR的评估效能。结果:从nCRT后的T_(2)WI及DWI序列上共提取1888个组学特征,经过降维及筛选后获得12个最有价值的组学特征(5个特征来源于T_(2)WI序列,7个特征来源于DWI序列),包括1个形态学特征、1个一阶统计特征、1个拉普拉斯高斯特征和9个小波特征。采用高斯过程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外部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999、0.812和0.803。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能较准确评估LARC患者nCRT的治疗反应,该模型通过独立的外部测试集验证,有望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刘诚 曾嘉旖 +9 位作者 方梦冰 陈智恒 桂蓓 赵凤鸣 袁靖凯 张朝臻 施梅姐 谢玉宝 池晓玲 萧焕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GOV)风险较大,通过评价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GO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GOV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3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 目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GOV)风险较大,通过评价不同无创诊断模型对GOV的诊断价值,为早期诊断GOV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3年11月广东省中医院就诊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108例,根据胃镜下是否伴发GOV将患者分为GOV组和非GOV组(NGOV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影像学、实验室指标等结果。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FIB-4、LOK指数、LPRI、APRI、AAR等5种评分模型的诊断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模型,将联合模型与5种评分模型单独应用时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对各无创诊断模型的AUC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GOV组55例,NGOV组53例。GOV组的年龄高于NGOV组[(52.64±1.44)岁vs(47.96±1.68)岁],ALT[42.00(24.00~117.00)U/L vs 82.00(46.00~271.00)U/L]、AST[44.00(32.00~96.00)U/L vs 62.00(42.50~154.50)U/L]、PLT[100.00(69.00~120.00)×109/L vs 119.00(108.50~140.50)×109/L]低于NGO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值分别为3.230、−3.065、−2.351、−3.667,P值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IB-4、LOK指数、LPRI、AAR单独诊断GOV的AUC分别为0.667、0.681、0.730、0.639(P值均<0.05),GOV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9.97%、65.28%、67.33%、58.86%,AU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PRI单独应用无诊断价值(P>0.05)。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模型LAF,AUC为0.805,GOV阳性诊断率为75.80%,明显高于FIB-4、LOK指数、LPRI、AAR单独应用时的AUC值(Z值分别为−2.773、−2.479、−2.206、−2.672,P值均<0.05)。结论FIB-4、LOK指数、LPRI、AAR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显著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GOV诊断价值相似,APRI单独应用无诊断价值,联合模型LAF的诊断效能最佳,对临床推广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高血压 门静脉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多社区1529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3 位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量减少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菀清窍”病机学说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超 丘宇慧 +1 位作者 章时杰 蔡业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4-237,共4页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现代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痴呆发病过程中的级联反应,包括但不限...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糖尿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认知障碍的现代病理及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痴呆发病过程中的级联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糖脂代谢异常、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胰岛素抵抗、神经炎症等导致的脑血管和血脑屏障损伤、脑神经元损伤。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目前并无明显有效的诊疗方法,蔡业峰教授基于其创新的“浊菀清窍”疾病病机假说,认为“浊菀清窍”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机关键,并揭示了贯穿于糖尿病认知障碍始终的病理实质“浊”和“菀”,并提出“化浊菀,开清窍”为治疗该疾病的核心治疗大法。为糖尿病认知障碍的临床诊治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菀清窍 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 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探讨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规律
13
作者 卢家言 张腊 +7 位作者 胡晓璇 凌曦淘 于浩天 梁紫越 卢佐宸 侯海晶 卢富华 杨霓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多层次分析名老中医诊治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传承中医肾病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集并标准化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在2010—2020年期间诊治IgA肾病患者的医案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尿血组、尿浊组及肾衰组。利用F... 目的本研究旨在多层次分析名老中医诊治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传承中医肾病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集并标准化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在2010—2020年期间诊治IgA肾病患者的医案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尿血组、尿浊组及肾衰组。利用FangNet平台进行PageRank算法计算药物THScore得到不同亚组IgA肾病核心药物。通过Python(SciPy包、Clusterheatmap包)可视化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应用药规律,应用Mplus软件使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及斜交旋转GEOMIN法进行药物处方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45例IgA肾病患者,共548诊次。其中尿血组54例、尿浊组51例及肾衰组40例。基本证型有9种,含气虚证(91.79%)、血瘀证(77.01%)、湿热证(66.06%)及阴虚证(38.69%)等。总队列核心药物24种,尿血组23种,尿浊组21种,肾衰组16种,主要为益气补阳药、滋阴养血药、活血祛瘀药、清热凉血药等。IgA肾病辨证用药规律(Z-Score>0.5且P<0.05):气虚证常用药物:黄芪、山茱萸、菟丝子。血瘀证常用药物:丹参、泽兰、山茱萸等。湿热证常用药物:蒲公英、石韦、桃仁、土茯苓等。阴虚证常用药物:墨旱莲、太子参、女贞子等。根据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核心药物组合因子包括:F1(菟丝子、山茱萸、黄芪);F2(白茅根、小蓟、茜草);F3(女贞子、墨旱莲、太子参);F4(泽兰、桃仁)。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分组分析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经验,明确以“气虚血瘀、湿热阴虚”为核心证型,“益气活血、清热养阴”为核心治法的IgA肾病岭南中医诊治心得,为传承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促进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PAGERANK算法 IGA肾病 名老中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评估直肠腺癌病理肿瘤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维翠 周思繁 +5 位作者 郑吴熙 张汉良 卢健烨 林韵颖 黄伟康 陈加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术前评估直肠腺癌(RA)病理肿瘤(T)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术前1周内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78例RA患者资料。以病理T(pT)分期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SCT)术前评估直肠腺癌(RA)病理肿瘤(T)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5月—2022年3月广东省中医院术前1周内接受DLS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的78例RA患者资料。以病理T(pT)分期为“金标准”,计算基于DLSCT多参数图和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术前判断RA T分期的准确度。测量肿瘤平扫期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的碘浓度(IC),并计算双期增强标准化碘浓度(NIC)值。比较Z-eff、NICAP及NICVP在pT1~2、pT3及pT4期间的差异,并评估以上参数与pT分期的相关性与诊断效能。结果DLSCT多参数图术前诊断RA pT分期的总准确度(88.46%比67.95%;χ^(2)=9.628,P=0.002),pT1~2期(80.00%比40.00%;χ^(2)=6.667,P=0.01)及p T3期(88.10%比69.05%;χ^(2)=4.525,P=0.033)的准确度均高于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Z-eff、NICAP及NICVP值在不同pT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56、11.029、12.698,P均<0.05),并与pT分期呈正相关(r=0.371、0.367、0.363,P均<0.01)。Z-eff、NICAP及NICVP值术前诊断pT3~4期R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71、0.74。结论DLSCT多参数图能提高RA术前T分期的准确度,平扫期Z-eff及双期增强NIC值有助于区分pT1~2期及pT3~4期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光谱CT T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在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静 梁好 +7 位作者 陈娇 叶日春 张微微 杨慧芳 廖文丽 张丽娜 聂丹 张小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组实施体表描绘法联合超声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鼻肠管定位效能、治疗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97.96%,首次置管成功率87.76%,置管总次数(1.12±0.33)次,置管时间30(30,50)min;对照组总置管成功率86.36%,首次置管成功率62.12%,置管次数(1.38±0.63)次,置管耗时60(40,70)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33%、100.00%、97.73%、100.00%、97.96%,对照组分别为64.00%、92.68%、80.85%、84.21%、81.82%。观察组置管治疗总费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鼻肠管 体表描绘法 超声引导 肠内营养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营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对气虚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6
作者 潘锐焕 周明超 +6 位作者 杨志敬 郭友华 詹乐昌 李梅 王知非 詹杰 陈红霞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70例气虚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现代康复治疗,n=35)、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n=35),其中中药选用补阳还五...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改善气虚型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70例气虚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加现代康复治疗,n=35)、对照组(现代康复治疗,n=35),其中中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现代康复治疗包括西药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4周,并随访至12周。观察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生活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及SS-QOL评分均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至12周时,两组患者的的FMA、MBI及SS-QOL评分较4周时评分上升幅度小,但仍较基线水平评分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其中对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持续性更明显,效果优于单用现代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补阳还五汤 现代康复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拮抗马兜铃酸Ⅰ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被引量:17
17
作者 马莲顺 肖植涛 +7 位作者 叶杰成 刘梅 郑广娟 李楚天 陆伟标 陈德臻 杨海峰 朱林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Ⅰ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Ⅰ所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存活率降低的拮抗作用;(2)动物体内实验:马兜铃酸Ⅰ腹腔注射6 d建立昆明小...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Ⅰ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方法:(1)体外实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黄芪甲苷对马兜铃酸Ⅰ所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存活率降低的拮抗作用;(2)动物体内实验:马兜铃酸Ⅰ腹腔注射6 d建立昆明小鼠急性肾损伤模型,同时用50 mg.kg-1.d-1黄芪甲苷灌胃进行干预治疗。7 d后检测尿蛋白、尿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和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1)黄芪甲苷能增加马兜铃酸Ⅰ处理的HK-2细胞存活率,并呈剂量依赖趋势;(2)黄芪甲苷干预组小鼠尿蛋白、尿γ-GT、SCr、和BUN的水平均低于马兜铃酸肾损伤组;近曲小管坏死和裸基底膜面积也较马兜铃酸肾损伤组明显改善。结论:黄芪甲苷可以拮抗马兜铃酸Ⅰ诱导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 黄芪甲苷 急性肾损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健脾解毒方中虎杖抗肝癌的物质基础及潜在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嘉辉 周厚明 +2 位作者 吴树铎 邝卫红 孙保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1,I0019,I0020,共6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分析健脾解毒方中虎杖发挥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经TCMSP平台筛选和Pubmed数据库文献挖掘来收集虎杖活性成分。借助PharmMapper平台获取各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并从OncoDB.HCC数据...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和分析健脾解毒方中虎杖发挥抗肝癌作用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方法经TCMSP平台筛选和Pubmed数据库文献挖掘来收集虎杖活性成分。借助PharmMapper平台获取各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并从OncoDB.HCC数据库收集人肝癌疾病靶点,将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共同的肝癌靶点。借助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展示和分析肝癌靶点相互作用网络(PPI)。借助DAVID平台对肝癌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分子对接软件对关键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虚拟对接和打分。结果纳入研究的活性成分共有17个,主要作用于35个靶点,涉及10条信号通路。网络分析结果显示:虎杖可作用于MAPK1、MMP9、ALB、ESR1和CASP3等关键靶点和调控TNF、Rap1、ErbB、GnRH、PI3K-Akt等信号通路而发挥抗肝癌作用。分子对接显示共有13个成分能与MAPK1发生对接(分数>100);其中7个成分为蒽醌类化合物。结论初步揭示了虎杖治疗肝癌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蒽醌类成分可能是其抗肝癌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肝癌 物质基础 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及对miR-12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轩 党秀敏 +3 位作者 肖倩 李有强 刘健平 王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2-1404,共3页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Hep 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72 h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清和细胞,检测...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对Hep G2.2.15细胞增殖的影响;氧化苦参碱处理Hep G2.2.15细胞72 h后收集实验组和对照组上清和细胞,检测氧化苦参碱对上清中HBs Ag、HBe Ag和HBV DNA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中mi R-122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药物浓度在4 mg/m L及以下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95%;药物处理Hep G2.2.15细胞后72 h对HBs Ag、HBe Ag和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是66.26%、46.53%和65.95%,mi R-122的相对表达量是对照组的3.5倍。结论:氧化苦参碱有可能通过提高细胞中mi R-122的表达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乙型肝炎病毒 微小核糖核酸1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0年多中心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26
20
作者 蓝锴 季萍 +9 位作者 王晓明 刘平娟 刘家云 喻华 贾伟 单斌 耿荣华 谢小芳 鲍春梅 陈茶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分析全国11家三级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全国11家三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药敏分析采用W... 目的分析全国11家三级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全国11家三级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结果2018—2020期间11家三级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7599株,检出率8.05%,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检出11508株,占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65.39%;11家医院中10家医院检出CRAB在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占比>50%;检出CRAB患者中以70岁以上患者最多,占全部患者的28.9%~35.3%;CRAB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8.59%)、脓/分泌物标本(5.81%)及血培养标本(4.02%);CRAB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都处于较高水平,5种抗生素耐药率在95%以上,2种抗生素耐药率在85%以上,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耐药率介于61%~81%之间,对米诺环素相对较为敏感。结论整体来看鲍曼不动杆菌中CRAB占比一直较高,各地区各级医院应继续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管理工作,指导临床准确用药,延缓耐药菌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